我猜也是如此。
我的三呎缸的藻屏現在已不長綠藻,全都是淺褐色絲藻,量也不多。
設藻屏初期,也是長綠藻為主。
現在石頭乾淨,NP測不出,無毛毛藻。
早晚餵食顆粒不變,我猜是系統內有其他生物幫忙消耗NP,
系統趨向成熟。
有個問題我想很久了,一直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我目前的觀念是這樣子,以含氮廢物來說,處理過程應該是像這樣:
輔助系統可能是換水、藻缸、藻屏、吸附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硝化系統最複雜,在沒有其他輔助系統的情況下,因為有機和無機廢物的種類很多,所以硝化系統的複雜度也要高,若發生俗稱的菌種單一化,就可能導致硝化系統的崩潰。
輔助系統可以很單純,也可以很複雜,比如用吸附方式針對性的除N或P,用藻類吸收各種有機廢物等等。
再來,一個成熟的系統,廢物的產出與消耗量會相等,大概可以寫成這樣子(同樣以N來舉例):
N(現有濃度)=
N(系統產出量)-
N(硝化系統消耗量)-
N(輔助系統消耗量)
當產出量大於消耗量時,現有濃度就上升,反之則下降。
很多前輩的SPS缸,系統成熟後甚至要滴NP,免得珊瑚餓死,就是硝化系統處理量已經略大於產出量,所以水中的殘餘營養不斷消耗,讓濃度一直下降,最後降到連珊瑚都沒辦法吸收利用的程度。
問題是,各種系統中哪個處理速度比較快?以硝化系統和藻屏系統來比較,用目前看到的一些文章來猜,肯定是是藻屏比較快,因為它沒有系統成熟的問題,單純是生長藻。低等藻生長非常快速,可以很迅速的在硝化系統作用前,就把水中的廢物移除掉。不過有沒有可能因為太快,把可以用來供給硝化系統的菌相成長茁壯的廢物都搶走了,反而導致硝化系統成熟速度變慢,甚至沒辦法成熟?
我原本是猜測,藻類能利用的廢物濃度有一個最低的下限值,像這樣:
N(現有濃度)=
N(系統產出量)-
N(藻類系統消耗量)
因為低等藻生長非常快速,當消耗量大於產出量時,因為過量吸收廢物,造成水中廢物濃度下降。而濃度降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低等藻吸收不了,就造成死亡。但在這種程度的低濃度下,硝化菌還是可以進行硝化作用,所以會很緩慢的成長,成長到一個程度後硝化系統處理能力上升,低等藻可以吸收到的廢物就愈來愈少,所以藻量會愈來愈少,而硝化菌愈來愈成長。
現在由包大這個例子看起來,藻量不只是愈來愈少,還是由低等藻往高等藻移動。也許有一天連高等藻也長不出來,藻屏就可以拿掉也說不定。
這樣看起來藻屏可以拿來當系統成熟度的指標?也許會讓原本缸內的硝化系統發展速度變慢,但因為有藻類的成長,可以當系統的緩衝,所以大量餵食或緩慢的水質惡化也不會造成太大衝擊,可以讓飼養者養得更久。就像龍騰大曾經說過,成熟的系統到最後蛋白可以拿掉,因為水質會乾淨到蛋白打不出東西。也許設置藻屏的終極目標,就是有一天可以拿掉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