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你好
你內行歐,判斷正確..
miki魚友,也有過生物密度太高,倒置厭氧菌無法處理no3..(我爬文知道的)
結果,no3爆表,海葵陣亡說..
ps:生物密度是關鍵沒錯,但厚沙缸的厭氧菌,真的是很了不起呀,能處理no3呀..:em21:
小弟,爬文研究厚沙缸,有段時間了說,自己也有嘗試來使用,但我缺乏耐心,宣告失敗呀:em06:

因為我自己就是使用這種系統啊:em06:
如非全活沙系統的話,也算偽活沙系統吧!
(因為當初使用的是死沙設缸而非活沙,
不過我相信,自然環境中的活沙,應該也是從死沙養起的吧:em04:)
 
你是用3號砂吧?幾公分?也許不夠厚才會沒什做用,快半年也不太可能no3紅的嚴重,我改良式的活砂系統,都沒用種砂慢慢養水目前快2個月,每天大量餵食,也沒長什麼藻類或爆no3的情形,還有就是水流夠嗎?還有主馬水量約幾倍
 
你是用3號砂吧?幾公分?也許不夠厚才會沒什做用,快半年也不太可能no3紅的嚴重,我改良式的活砂系統,都沒用種砂慢慢養水目前快2個月,每天大量餵食,也沒長什麼藻類或爆no3的情形,還有就是水流夠嗎?還有主馬水量約幾倍




3號砂大約5公分上面細沙2公分,水流應該是夠的RW-4+我沉馬+艾潔 另外主馬水量約幾被這邊是什麼意思
 
3號砂大約5公分上面細沙2公分,水流應該是夠的RW-4+我沉馬+艾潔 另外主馬水量約幾被這邊是什麼意思
就砂層來說應該不夠厚讓厭養蔨生存就算有應該也不會多厭養蔨,一班厚活砂都有10公分你查看看,你的主馬循環水量跟你的魚缸總水量差多少
 
小弟也使用過幾年的活沙系統

我的經驗是沙層要多厚及是否能產生脫氮的效果 跟魚缸內水中的溶氧有很大的關係


我也有試驗過小缸子鋪細沙 沙層6-7公分左右 就有脫氮的效果出現

另外觀察過幾個使用活沙系統的板友以及自己的經驗

活沙真得是一套緩慢的系統 前期真的不適合放入太多的生物 且功能性生物的挑遠很重要

觀察到脫氮作用明顯 大約會在第八個月之後發生 這點供您參考
 
小弟也使用過幾年的活沙系統

我的經驗是沙層要多厚及是否能產生脫氮的效果 跟魚缸內水中的溶氧有很大的關係


我也有試驗過小缸子鋪細沙 沙層6-7公分左右 就有脫氮的效果出現

另外觀察過幾個使用活沙系統的板友以及自己的經驗

活沙真得是一套緩慢的系統 前期真的不適合放入太多的生物 且功能性生物的挑遠很重要

觀察到脫氮作用明顯 大約會在第八個月之後發生 這點供您參考

請問3號砂的厚度跟1或0比較起來同樣厚度有差別嗎?
 
這很明顯的答案,砂太粗了,根本產生不出大厭氧層出來

且最上層的細沙又只有薄薄一層,氧氣一下就跑下去交換了

有分層的活砂系統,上層細沙厚度至少要5公分,才有辦法把氧氣消耗到最低,之後才慢慢經過厭氧層,把氧氣消耗完畢,才會出現真正的厭氧環境

您這已經是設置失敗了,就算再養一年,還是出現不了厭氧層,建議從來比較快

------------
若是要快速建立厭氧層,以不分層的方式,直接用1號砂舖10公分,再用針筒打酒精或糖水下去底層,加速反應

厭氧層要快速建立的最快方法就是完全無氧,並且產生出硫化氫,如果您爬文看過厭氧桶的設計,就會知道無外循環內跑馬達來加速的原理,初期非常快,只要5天左右硫化氫就出來了,之後再換掉一部分水,並滴流出水導入蛋白格,這樣硫化氫並不會有影響,但建立起來的速度比自然生成快非常非常多,後續只要調整出水平衡即可

相關方式可參考廢鐵大的"不換水可渡假"文章,有很詳盡的厭氧環境操作跟設置

-------------
在此解釋一下,另外完全無氧跟缺氧是不同的,但知道的人就懂硫化氫的妙用,也就是上述提過的"加速",而一般慢慢來,自然生成,就是利用微氧/缺氧環境來達成

-----------
另外說個個人實際例子
1.
之前設過硫磺珠化除器,也實際操做過所謂的加速過程,的確短短三天硫化氫就出來,一個禮拜後就開始降no3

威力強大,一直保持測不到no3, 但缺點太明顯,吃kh太誇張,所以就停用了

2.
廢鐵大的三桶化除器,這搞的時間比較久一點,但厭氧桶一樣如法炮製,一個禮拜產生硫化氫,約3個禮拜開始降no3, 至於po4降的如何,小弟一直沒測,所以無法給明確答案

而降no3的時候,是從fo缸轉過來混養,此時no3是破160的,設立一個月之後降到80左右,再一個月降至40,之後就一直維持5~20之間

而期間一開始是臭蛋味(也就是硫化氫的味道)很重,後來穩定了,就算不調整到有臭蛋味,也能維持低no3
-------------
最後上述跟活砂有什麼關聯,因為一樣都是要建立厭氧環境,只是一個在桶子裡,一個在缸子裡,所以可以運用的手法,其實是雷同的
 
最後編輯:
如果要降NO3 用NP豆豆機是最容易的方法...個人認為降NO3只是成熟後的活沙缸的優點之一,培養微生物的生態與減緩魚缸的衝擊才是活沙缸最主要的功能。
 
各位我找到原因了 ...

原來試劑是要第2劑粉末下去之後看最一開始變化的顏色...
我都放很久才看 難怪那麼紫...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