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87

🏆🏆🏆🏆
金幣
675
這次美西行程很趕,只有半天可以逛水館

第一站來到最近,以前最常逛的 Aquarium Concepts,老闆換人大不如前
跟詔識的老店員閒聊,得到一些資訊..
牙醫改行的Aquatic Gallery 改以魚缸到府服務為主,店內珊瑚不多了
老闆娘超辣的 Atlantis Aquarium 關掉了

目前指標珊瑚水館以California Reef 和 Neptune Aquantics 為主,不嚕嗦,去看看...
 
California Reef

先説California Reef這家

這家並不太大,而且由於店面主人要收回,不久恐怕又得搬家。
生物排列整齊,有紐扣丶LPS丶硬骨,ORA, RR區,也有US$10, 20, 30,60, 100區。
沒有太多海水器材。
他們多半硬骨是老闆下LA,在LA 機場附近大型倉庫型水館批貨,然後直接開車回店內擺放。至於ORA,尋一般正常途徑,但也可以看到一些沒有ORA 標準基座的放在ORA區,來源大概同台灣方式,但店內標價差粉多...

之後會PO一些圖出來....
 
Neptune Aquantics

這家位於 San Jose 的珊瑚店,就非常大與驚人。有淡水區,但主要以海水為主。

我與店長 (非老闆,他是一位台灣出生的,逛過台北水街))聊了許久...之前廿十分鐘,都是一些五四三,介紹他們店內產品,一定非得我秀一下自己的缸,才進入正題,有些深度的問題才開始進行...
所有LPS, SPS 缸子都是用 Kessil 360 (多數) 和700 (少數),記憶中上下二缸一系統 (之後再察一下照片確認),系統走蛋白+鈣反+BioPellet+碳反+高等藻模式。據店長説,此店與Neptune Apex 毫無關係,但店內確實有大量Apex產品可以買到 ....

店長自己也有養硬骨,所以頗有深度,KZ 也用過,但還是鐘愛美國主流BP reactor....對缸內長藻,STN, RTN....什麼都可以談且有不錯見解,魚友去的話,可以找他聊聊,喔,但我不確定他是否會説中文....

我提到的全功能智慧魚缸包括KHG的概念他也非常興奮,但不知為啥,包括此店長及其他 (尤其我碰上一位自稱賣硬體的盤商),都建議台灣硬體商應先入歐洲再到美國,原因粗略為歐洲 (德國丶荷蘭...)打響知名,美國水到渠成。但我不知這論點是否成立....
 
這家位於 San Jose 的珊瑚店,就非常大與驚人。有淡水區,但主要以海水為主。

我與店長 (非老闆,他是一位台灣出生的,逛過台北水街))聊了許久...之前廿十分鐘,都是一些五四三,介紹他們店內產品,一定非得我秀一下自己的缸,才進入正題,有些深度的問題才開始進行...
所有LPS, SPS 缸子都是用 Kessil 360 (多數) 和700 (少數),記憶中上下二缸一系統 (之後再察一下照片確認),系統走蛋白+鈣反+BioPellet+碳反+高等藻模式。據店長説,此店與Neptune Apex 毫無關係,但店內確實有大量Apex產品可以買到 ....

店長自己也有養硬骨,所以頗有深度,KZ 也用過,但還是鐘愛美國主流BP reactor....對缸內長藻,STN, RTN....什麼都可以談且有不錯見解,魚友去的話,可以找他聊聊,喔,但我不確定他是否會説中文....

我提到的全功能智慧魚缸包括KHG的概念他也非常興奮,但不知為啥,包括此店長及其他 (尤其我碰上一位自稱賣硬體的盤商),都建議台灣硬體商應先入歐洲再到美國,原因粗略為歐洲 (德國丶荷蘭...)打響知名,美國水到渠成。但我不知這論點是否成立....

我認為先攻美國市場才是正確的策略,只要美國通路打通, 全球市場就打開了. 因為美國市場是全球最大市場,全球各國的水族經銷商都在關注美國市場產品, 只要有新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及評價不錯, 自然就有很多國家的經銷商代理引進.

德國是個封閉式的市場, 因為德國本身就有很強的水族硬體品牌, 在德國當地的水族館賣的硬體百分之80都是德國品牌就可得知. 德國人百分之70都是開德國車是一樣的道理, 連TOYOTA在德國的比例都不高.

美國市場容易開發嗎? 難度也是相當高的. 因為全世界最強的對手都在這邊, 新品牌產品如果沒有很強的產品力或賣點, 基本上要進入這市場也很難. 但是美國市場有個優點, 他們很願意嘗試新產品, 我認為跟美國人具備冒險創新的性格有關,但是只要使用者體驗不佳, 這個市場也是相當殘酷無情的...
 
我認為先攻美國市場才是正確的策略,只要美國通路打通, 全球市場就打開了. 因為美國市場是全球最大市場,全球各國的水族經銷商都在關注美國市場產品, 只要有新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及評價不錯, 自然就有很多國家的經銷商代理引進.

德國是個封閉式的市場, 因為德國本身就有很強的水族硬體品牌, 在德國當地的水族館賣的硬體百分之80都是德國品牌就可得知. 德國人百分之70都是開德國車是一樣的道理, 連TOYOTA在德國的比例都不高.

美國市場容易開發嗎? 難度也是相當高的. 因為全世界最強的對手都在這邊, 新品牌產品如果沒有很強的產品力或賣點, 基本上要進入這市場也很難. 但是美國市場有個優點, 他們很願意嘗試新產品, 我認為跟美國人具備冒險創新的性格有關,但是只要使用者體驗不佳, 這個市場也是相當殘酷無情的...

的確有道理,我也覺得德國超難切入的。
 
California Reef

PH84_F_13_160621120041.JPG


PH84_F_13_160621120041_1.JPG


PH84_F_13_160621120041_2.JPG


PH84_F_13_160621120041_3.JPG


PH84_F_13_160621120041_4.JPG


PH84_F_13_160621120157.JPG


PH84_F_13_160621120157_1.JPG


PH84_F_13_160621120157_2.JPG


PH84_F_13_160621120157_3.JPG


PH84_F_13_160621120157_4.JPG


PH84_F_13_160621120249.JPG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