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沈馬EDEN130應該夠用了,一開始我以為是底濾,所以才建議135以上,因為你不打算用冷水機,所以馬達用小一點,發熱也較低是正確的

藍光LED的話,其實很多家裡有小孩的好像都還是會用,只是還沒看過有魚友明顯反應小孩會有反應很不適應的情況

因為高功率純藍光(單顆1W以上),上方就算沒有直接露光出來,打向(直接)眼睛,但從魚缸內部透過水中間接(反射)照射出來,盯著看久了還是會有感覺的

3尺量產型的純藍光LED很多可選,價格有高有低,也很窄一條的那種單排設計,這樣就可以搭配T5使用,比較不佔上方空間

LED可以擺後方一點,但你說的貼平水面擺,要拿掉透鏡,不然很多量產的都有加透鏡(60度,90度不一),這樣會造成光的分佈太窄,有些地方可能照不到,但反過來說,這可能對你來說是優點,不拿掉透鏡,放後方的話,這樣就直接射到缸底,沒有多餘的光直接從正面玻璃射出來,只有反光會出來,但這樣已經減少很多藍光了,也是不錯

若還是會射出,可以放斜的,這樣去照後方

這樣就是直射出來
PH84_F_13_170423181911.JPG


這樣會從背面玻璃射出,可以在背面玻璃貼吸光的黑色背景
PH84_F_13_170423181911_1.JPG


這樣應該是最少射出的
PH84_F_13_170423181911_2.JPG
 
建議你擴缸前還是先跟這小缸培養些經驗值吧....
過程中你會知道海水將遇到那些問題, 同時可以繼續爬文讓自己對海水基礎知識更深度的瞭解.

若是以目前狀況下擴缸, 慾望很大, 但經驗很不足, 新規劃的缸想要混養, 放了一堆濾材, 高魚隻密度, 沒看到去除 NP 的方式, 失敗收場的機率很高!
能共存的生物也是需要爬文吸收經驗的!
 
對了,沈馬EDEN130應該夠用了,一開始我以為是底濾,所以才建議135以上,因為你不打算用冷水機,所以馬達用小一點,發熱也較低是正確的

藍光LED的話,其實很多家裡有小孩的好像都還是會用,只是還沒看過有魚友明顯反應小孩會有反應很不適應的情況

因為高功率純藍光(單顆1W以上),上方就算沒有直接露光出來,打向(直接)眼睛,但從魚缸內部透過水中間接(反射)照射出來,盯著看久了還是會有感覺的

3尺量產型的純藍光LED很多可選,價格有高有低,也很窄一條的那種單排設計,這樣就可以搭配T5使用,比較不佔上方空間

LED可以擺後方一點,但你說的貼平水面擺,要拿掉透鏡,不然很多量產的都有加透鏡(60度,90度不一),這樣會造成光的分佈太窄,有些地方可能照不到,但反過來說,這可能對你來說是優點,不拿掉透鏡,放後方的話,這樣就直接射到缸底,沒有多餘的光直接從正面玻璃射出來,只有反光會出來,但這樣已經減少很多藍光了,也是不錯

若還是會射出,可以放斜的,這樣去照後方

好的,將沉馬改回EDEN 130,
燈具的問題,我又重新研究了網上的文章,
會採用「訂制」方式的燈具,
長度,燈珠,瓦數,波長,架設方式...等,都可以自已選擇。

建議你擴缸前還是先跟這小缸培養些經驗值吧....
過程中你會知道海水將遇到那些問題, 同時可以繼續爬文讓自己對海水基礎知識更深度的瞭解.

若是以目前狀況下擴缸, 慾望很大, 但經驗很不足, 新規劃的缸想要混養, 放了一堆濾材, 高魚隻密度, 沒看到去除 NP 的方式, 失敗收場的機率很高!
能共存的生物也是需要爬文吸收經驗的!

是的,您的顧慮也是我的考量之中,
所以這個擴缸計劃進展的時程表,要待此次回家幫NEMO找女朋友之後,再決定啟動的進程,
高密度混養的難度、方式及符合我家現況的模式都要找到,
目前這個小缸就是LAB。

去NP,是加一台「豆豆機」嗎?

另外請教先行者一件事,「沉水式UVB殺菌燈」沒看到人討論及使用,在強國這被說成是水族神器一般,
我在強國這也有一缸「龍魚缸」,下週進一支「沉水式UVB殺菌燈」來試試狀況如何,這個龍魚缸裡沒「吸壁魚」,
若可行,我也想沿用至新缸設計中使用,並在過濾槽放置二面鏡面玻璃,增加UVB反射及繞射的程度:em04:
 
最後編輯:
去NP不一定是單指豆豆機,因為還有很多方式,能對應不同的缸子環境,酒精伏特加,生物豆,小白球,KZ, ZEO都屬生物菌種化除法,還有藻類控制(ATS,UAS), 高等藻缸,吸附濾材,系統控制如活砂,厚砂等等

使用殺菌燈是看你想要達成什麼目的,減少病菌,還是讓水更清澈,可殺浮游藻類,但因為它也是一個熱源,所以應該要考量一下用途,畢竟它不是必需器材

還有沈水殺菌燈有好幾種,一種是密閉的,看不到燈管,一種是像你說的純玻璃外罩沈水式的,主要設置是通過的水流流速要慢,才有效果,至少單一面積水體要照射1秒左右才流出
 
你最好多看看其他人的背濾缸設計,
這種設計我實在很難想像,它到底可不可以如你預期的運作。
單那樣的馬達運用,我就覺得會鹽渣到處噴。
然後算清楚你實際可以應用的背濾空間,
我大概估一下,你這樣規畫背濾格會變超小,很多內置器材因為大小的關係會被限制。
如果要維持原設計,那你最好先挑好放得進去的器材。
再者,風扇的效率跟他能吹過的面積有關,你又要上蓋蓋起來,降溫效果可能要打折扣。
如果家裡不是全面支持,我的想法是不用養那麼大,器材多聲音就多,
你的經驗看起來又不是那麼足夠,這樣子的規劃,只怕會造成更多紛爭而已。
 
看完您的設計

我可以給您一點心得 或許會有幫助


水不會照你想像得這樣流動 水只會往容易流動的地方流動
 
你最好多看看其他人的背濾缸設計,
這種設計我實在很難想像,它到底可不可以如你預期的運作。

這就是po出來給有經驗的先行者看一下,問題在那邊,別我自已閉門造車,結果造隻豬出來:em07:

單那樣的馬達運用,我就覺得會鹽渣到處噴。

鹽渣?這真不懂了,現在小缸是用背娃娃方式,在馬達插頭那就有一堆鹽渣,女王都在說危險了,
沉馬都沉在裡面,會有鹽渣!!!

然後算清楚你實際可以應用的背濾空間,
我大概估一下,你這樣規畫背濾格會變超小,很多內置器材因為大小的關係會被限制。
如果要維持原設計,那你最好先挑好放得進去的器材。

這部份到是挑選好了,
要多加一台外掛式「豆豆機」。

再者,風扇的效率跟他能吹過的面積有關,你又要上蓋蓋起來,降溫效果可能要打折扣。

這真的需要上線才能知道,所以這個缸的計劃步驟是先規劃,可能避開今年夏天時間再設缸,
等整體水質、魚況都穩定了,等明年夏天時來看看 ISTA 5風扇的夠不夠力了。

如果家裡不是全面支持,我的想法是不用養那麼大,器材多聲音就多,
你的經驗看起來又不是那麼足夠,這樣子的規劃,只怕會造成更多紛爭而已。

這倒是不用擔心,因為我平常不在家,罵不到,呵呵

看完您的設計

我可以給您一點心得 或許會有幫助


水不會照你想像得這樣流動 水只會往容易流動的地方流動

太文言了,看不懂:em06:
 
去NP不一定是單指豆豆機,因為還有很多方式,能對應不同的缸子環境,酒精伏特加,生物豆,小白球,KZ, ZEO都屬生物菌種化除法,還有藻類控制(ATS,UAS), 高等藻缸,吸附濾材,系統控制如活砂,厚砂等等

那其它機器,我在來研究看看,
但是,活砂&厚砂系統也可以減少NP的話,
那我選擇「簡單抽」方式,一樣也可以用系統來控制NP才是。

使用殺菌燈是看你想要達成什麼目的,減少病菌,還是讓水更清澈,可殺浮游藻類,但因為它也是一個熱源,所以應該要考量一下用途,畢竟它不是必需器材

單純保持著,有用有保佑的心態,看淘x上介紹的,一天點燈不要超過1小時,裝個定時器在深夜開啟1小時,該是不用考慮熱源

還有沈水殺菌燈有好幾種,一種是密閉的,看不到燈管,一種是像你說的純玻璃外罩沈水式的,主要設置是通過的水流流速要慢,才有效果,至少單一面積水體要照射1秒左右才流出

這部份等待龍魚缸實測完之後,再分享

不知道你特地把沉馬改到第一格的用意是為何?
捨棄常見的隔法,而用一個可能會有問題的隔法是為了甚麼特殊用意嗎?
蛋白放在最後一格?這樣髒汙都已經被白棉跟濾材(卡在濾材上)過濾完了,功效也會降低很多

怎麼說呢?沉馬EDEN 130的設計有點像「渦流式」的,放第一格是希望借它的渦流吸取底部髒水,並取最髒的水第一時間過濾掉,畢竟最髒的水是含有固體在內,可被白棉濾掉。
而常見的沉馬放最後一格,是順帶的抽水兼造流之用,我本就打算裝造流泵,也就無所謂沉馬放那

蛋白放在最後一格,若蛋白是用來過濾髒的話,那也不要買蛋白機了,一個缸子裝 底濾+背濾+上濾,三管齊下不就ok了,蛋白機是用來除水中多餘的蛋白質(所以它叫蛋白機:em04:),所以它放那一格,好像就沒差了

以上是我對沉馬、蛋白機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確
 
最後編輯:
你有點誤解循環的原理了

1. 馬達要放最後一格,用意有3個,一個是製造水位差,讓其它格可以水流循環,二是放最後一格出水,可以減少揚程,水管彎曲延伸造成的壓力因而減少出水流量,三是水已經經過前面的蛋白,濾材,白棉,所以流到最後一格的水會是最乾淨的,此時再打回去主缸,才是真正過濾好的水

2. 蛋白放第一格,最主要用意是第一時間收集髒污打出來,這樣污染立即消失

如果放第二格,應該說放濾材白棉之後,假設白棉不常換,勢必卡在上面的髒污會轉換成營養鹽,或者先經過濾材也是一樣意思

所以第一格先讓蛋白處理,沒有被攔截的髒污才會流到後面的濾材,白棉區,這樣就大大減少污染了

還有最後一格主馬,如果流量夠,可以再分流出來一條管線,打回第一格蛋白區,讓第一次流向蛋白LOSE掉的污染,也沒有被白棉跟濾材攔截的,就有機會再打回去給蛋白處理,這樣就能減少沒有被前面攔截的污染再打回主缸了

再來是蛋白要放在能固定水位的地方,你放在最後一格,即使有用自動補水,也難以保證水位會每天都相同

這時候水位高高低低,蛋白就會不穩定,效能大大減低

至於白棉有人放蛋白前(每天換,可以減少大顆粒不容易被蛋白打出的污染給先移除)
也有放蛋白後(理由是蛋白夠力,且不常換白棉,但還是可以減少髒污流入濾材的機會)
甚至不放白棉(SPS缸比較適合,因為污染少,加上底缸無濾材,所以髒污不會卡在底缸任何地方,只要蛋白夠力即可, 放白棉反而是增加污染而已,除非半天就換一次,但太麻煩了)
這3種方式都可以,各有優缺點

其實你不用規劃的太複雜,如果不是要養SPS, 魚口也不要太多,勤勞換水就能養的不錯了

還有你要底砂的話,細砂簡易抽要靠水流跟翻砂生物把砂面的髒污給揚起,才能帶到溢流區(下溢流區的高度要高於砂面),如果是舖粗紗(下溢流高度要在斜板之上),就可以從下面斜板直接沖到溢流區,這兩者差別挺大的

還有你的加溫棒也不能這樣放,比蛋白更重視能固定水位的位置,畢竟自動補水也會有故障的時候,加溫棒這格跟最後一格水位"相通",這樣也無法"永遠"固定水位

缸子的規劃你可以再重新劃一次看看,還有也要把未來可能增加的器材體積給算進去,這樣到時候才能放得下
 
最後編輯:
你有點誤解循環的原理了


1. 馬達要放最後一格,用意有2個,一個是製造水位差,讓其它格可以水流循環,二是放最後一格出水,可以減少揚程,水管彎曲延伸造成的壓力因而減少出水流量

(a)目前的設計也是要制造水位差,主水面40cm,背濾區水面42cm,沉馬抽水到白棉上,即增加水往下的壓力,迫使水進行過濾。
(b)減少揚程這部份更是相同,第一格打到第二格。
(c)這個設計的缺點主要是「沉馬」壞了,怎麼辦?所以有想規劃雙沉馬,一個大,一個小,大的抽底部較髒的水,小的抽中層水。
更正一下:
(d)若主馬壞了,背濾區的水位也是不會下降的,短時間會固定在42cm溢水口高度,長時間揮發掉的才有可能低1~2cm才是

2. 蛋白放第一格,最主要用意是第一時間收集髒污打出來,這樣污染立即消失

如果放第二格,應該說放濾材白棉之後,假設白棉不常換,勢必卡在上面的髒污會轉換成營養鹽,或者先經過濾材也是一樣意思

所以第一格先讓蛋白處理,沒有被攔截的髒污才會流到後面的濾材,白棉區,這樣就大大減少污染了

再來是蛋白要放在能固定水位的地方,你放在最後一格,即使有用自動補水,也難以保證水位會每天都相同

這時候水位高高低低,蛋白就會不穩定,效能大大減低

(a)蛋白所處的位置水位是固定的42cm丫,不可能變化的
(b)蛋白功率問題也是考慮之一,因為蛋白機是由小缸移到新缸,並非是重新購買,所以考慮到它的功率不是這麼適合,所以放後面去

至於白棉有人放蛋白前(每天換,可以減少大顆粒不容易被蛋白打出的污染給先移除)
也有放蛋白後(理由是蛋白夠力,且不常換白棉)
甚至不放白棉(SPS缸比較適合,因為污染少,加上底缸無濾材,所以髒污不會卡在底缸任何地方,只要蛋白夠力即可, 放白棉反而是增加污染而已,除非半天就換一次,但太麻煩了)
這3種方式都可以,各有優缺點

其實你不用規劃的太複雜,如果不是要養SPS, 魚口也不要太多,勤勞換水就能養的不錯了

這就是問題:em06:

還有你要底砂的話,細砂簡易抽要靠水流跟翻砂生物把砂面的髒污給揚起,才能帶到溢流區(下溢流區的高度要高於砂面),如果是舖粗紗(下溢流高度要在斜板之上),就可以從下面斜板直接沖到溢流區,這兩者差別挺大的

還有你的加溫棒也不能這樣放,比蛋白更重視能固定水位的位置,畢竟自動補水也會有故障的時候,加溫棒這格跟最後一格水位"相通",這樣也無法"永遠"固定水位

缸子的規劃你可以再重新劃一次看看,還有也要把未來可能增加的器材體積給算進去,這樣到時候才能放得下


至於「簡單抽」的部份,的確研究了很久,尚未定案,
目前的構思是導流板在3cm位置,導流到背濾隔板前3cm,留下3cm做水道,
底砂隔板在5cm的位置,造成高度差讓水往下流,將髒污帶走,
 
最後編輯:
只說一下主馬的部分,樓主這樣的順序,我覺得第一格和最後一格水位都會變化,這樣在我來說風險很高。

第一格水位會視二三格的堵塞狀況而慢慢上升,一個不小心就準備擦地板了,通常泵浦出口建議要保持通暢。

第一格水位升時最後一格水位會降,蛋白變得很難調整,調不好或爆衝的話也要擦地板。

另外減少聲音的方法有很多,站上再多找一下,新缸做好後用淡水先跑試試,沒問題再放海水。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