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第二個缸子。第一缸是個厚沙系統,在設缸前預想的是一個簡單的LPS缸,但還在養水期間,就把目標轉向SPS,後來因為設計上完全不適合,加上我個人的各種摧殘,整個系統的狀況很差,花了我不少時間精力去學習怎麼處理。雖然最後沒有做的很好,但也吸收了不少東西。

2016年9月開始,趁著要搬家的機會,徵得家人的同意,開始進行新缸的規劃,算算時間,這個新缸也籌備了超過半年了。因為前一缸有太多要解決的難題,像安全、水流、營養鹽、有機鹽、燈光等等,剛開始規劃新缸時,想的一直是設計出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功能完整的新缸。尤於想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最後想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太過複雜。後來聽取了一些朋友的建議,把缸子的設計盡量簡單化,抓好幾個重點,其他部分能方便執行例行性維護工作就好,才總算拍板定案。雖然還沒有完全就緒,但也是時候該上來分享一下,在正式運轉前聽取各方大德的建議,盡量把缸子的每個細節都調整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這缸會是以SPS為主的混養缸,所以一些日常維護的動作省不了,沒辦法朝懶人缸前進。因為不能懶,退而求其次希望不會太麻煩,所以上一缸在日常維護的兩大缺點也要先進行改善,不想再有每次換水換濾袋洗白棉時都像打仗一樣的狀況。第一是因為設計和魚缸擺放位置的不良,在進行換水或洗濾袋等日常工作時都像在進行什麼大工程,常常還要拖把待命。第二是儲物空間不足,後期魚缸兩旁和上方堆放了一堆東西,要拿要用都很麻煩,看起來也不美觀。有鑑於此,這次對硬體規劃的要求,希望能達到「外觀簡單清爽不雜亂,維護輕鬆容易好執行」。最終理想就是每天花點時間,輕輕鬆鬆完成要做的事,把水質搞定,有空視斷枝狀況移個位置,剩下時間都省下來坐在魚缸前面休息。

日誌:

2017.09.02 開缸
2017.09.18 魚隻開始移入
2017.09.24 斷枝移入


以下是目前已定案的硬體資訊:
主缸:90x60x50,背娃娃,黑框有邊條,舖5~7cm的底砂

底缸:70x50x45,含白棉架,濾袋架x2,藻缸兼訓餌區

底櫃:90x60x88,含主缸總高度148cm,底櫃內加LED燈條

側櫃:40x60x160,含十個插座和一個網路孔,一個收納式工作平台,一個滴定桶托盤

燈具:AI 52HD,以圖軌吊在天花板上

造流:Rossmont m900 x2 with controller,Maxspect XY-130 x1

控制器:GHL Profilux 3

滴定:GHL一代四頭滴定副機

冷水機:Resun CL-450

自動補水:澳多ATO

主馬:Kraken DC-6500

冰水馬:

蛋白:

鈣反:

系統還沒決定好,大致上會是一般用碳源+菌種+蛋白的養法,但會使用Microbubbles。元素補充打算以鈣反為主體,再加滴定三大元素,希望這樣可以不用每個月調一次滴定液。換水部分初期目標是每週5%~10%的換水量,後期也許會嘗試以打濕泡替代換水。


以下是目前的照片:

主缸和底缸:
PH84_F_15_170512150635s.JPG


側櫃,由下往上開始依序是滴定格、電氣櫃、藥品櫃、工作平台、置物櫃:
PH84_F_15_170512150953.JPG


電氣櫃:
PH84_F_15_170512151247.JPG

PH84_F_15_170512151247_1.JPG


工作平台:
PH84_F_15_170512151624s.JPG


補水區與鈣反區:
PH84_F_15_170512151731.JPG



預計可以開始養水的日期大概會是六月底,也請大家幫忙在一些還沒決定好的選擇上給些建議,感謝大家:em04::em04:

 
最後編輯:
FiLMiC Pro 可以用另一台BT操作,也有軌跡變焦及軌跡Zoom-in/out, gamma curve 及noise 調校,另就是已與DJI OSMO 軟體整合了...

ProMovie 也許這些也都有,不過ProMovie 因為操作手感與我習慣不同, 只有把玩了十分鍾左右...

紅字的部分ProMovie應該都沒有,目前為止都還沒看到,有空再來玩玩FiLMiC好了,FiLMiC Remote看起來實用很多。

不過要先把我的底砂搞定,以目前的水準其實也沒什麼好拍的,只是在玩新玩具而已。
 
試一下iphone水中直拍的效果

照片是用內建攝影機,錄影則是ProMovie,光源為AI 52的20000K

照片:
dd4a5cdf2bcac225a173ab3832a21f6d.jpg


67df09a0d73fcbfc00dc8bffc4f0afc3.jpg


2bc368d39e4d05348d92b48055ae26e7.jpg


水下直拍清楚很多,不過變焦暴光等設定都要在缸外先選好,尤其是對焦只能依靠自動對焦,不是很順手,也許再找別的攝影APP會好用一點。

影片:
雖然ProMovie的白平衡設定很優秀,但不知道為什麼,綠色螢光會被強化再強化,所以珊瑚拍出來是偏綠的。不過它也同時可以用來檢查骨的狀況,幾支脫皮中的就完全看不出螢光。

水下攝影真的能把優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是屎色還是脫皮都無所遁形。可是我還是捨不得丟骨:em06::em06:
無所遁形是說像這樣嗎XDD
6b4a0cc33df937b963296e2f844286d4.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ASUS_Z017DA 發送
 
就是新玩具好玩呀,哈哈。

我自從換iX後每日脖子好酸,一直在玩,還花錢買了好多App...(FiLMiC Pro, LumaFusion, Pinnacle Pro and studio). 泣…



這就是小額付款的威力嗎!

那我就不客氣的跟著前人的腳步前進了XDDDD
 
手機直拍:
e2630cee6f00be979b9c66344799705b.jpg


一樣手機直拍,到底為什麼可以差這麼多?
30ccffb634660464b1df97e6c8316c61.jpg


其實沒什麼好更新的,重要的更新都放在另一篇發文求救的文章裡,有空再搬過來。

在考慮是不是要狠下心把一些半脫的骨捨棄掉了,但總有點捨不得。前兩天把一棵半脫又卡紅泥的骨丟到陽台砂缸。過兩天去看它,它在寄居蟹環繞,沒冷水機沒蛋白的狀況下又出毛了,卡在骨身的紅泥和雜藻也不見了,一時心軟,又拿進來丟在底砂上放著。乾脆來剪一下好了,看看是不是擺脫不健康的部分之後,可以非常勇健的活下去。

狀況有稍微好一些,但還是擺脫不了兩三天不餵就有骨燒頂的狀況,比如這兩棵:
5cd0d9811eb5d7106a560a7365f356ef.jpg


昨天在跟朋友討論,結果他丟了我自己寫過的東西給我看:

關於燒頂(tip burn),上面兩篇文章都提到是在珊瑚表面有強烈光合作用時,產生了大量的氧自由基,同時水流沒辦法即時帶走氧自由基,造成珊瑚表面組織受損。

因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燒頂都是發生在受光強度最高的末端,這似乎有合邏輯。另外水中的HCO3-濃度高時,會促進光合作用的速率,因此很多例子都是當KH提高時,才發生燒頂現象。

如果上述論點正確的話,當發生燒頂時,可能可以降白光試試,因為白光中含有較多光合作用需要的波長。當然也可以降KH試試。


所以今天起開始降一下白光強度試試,還有準備規劃增加新的造流。
 
講一些觀念給你參考:
問題可以分成兩種,水準性 (Day-1 issue) & 異常,而且通常都跟做了某些改變有關係.
考試從第一天就每次都不及格是水準問題,每次都考90突然有一次考50的話是屬異常問題.
邏輯上,你要先盡力搞清楚到底真因是甚麼,是水質/燈光/其他/都有? 水準改變or異常?
之後才能下對應action. 沒搞清楚的話,亂槍打鳥只會越搞越糟.
既然你自己都觀察到不餵食就燒頂, 就說明水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當燈光水準沒變,而因為水質水準不佳or異常可能造成問題時.
調水質才是真正該做的事.
調燈光,雖然不是不可以,也許可以當成一種暫時措施,只是燈光變了,搞不好又製造新問題咧...

以我來看,你缸子狀況真的不太OK, 其實生物也不多,如果是我的話,
應該會先想辦法回歸baseline,就試著回到曾經養的OK的setup 下,不要搞一堆有的沒的.
(如果有曾經養的OK的話,如果沒有的話乾脆砍掉重練)
或者直接100% 天然海水換水,不過這就要看你心臟夠不夠大顆囉.
以上為不負責任發言,請自行斟酌,哈哈...
 
講一些觀念給你參考:
問題可以分成兩種,水準性 (Day-1 issue) & 異常,而且通常都跟做了某些改變有關係.
考試從第一天就每次都不及格是水準問題,每次都考90突然有一次考50的話是屬異常問題.
邏輯上,你要先盡力搞清楚到底真因是甚麼,是水質/燈光/其他/都有? 水準改變or異常?
之後才能下對應action. 沒搞清楚的話,亂槍打鳥只會越搞越糟.
既然你自己都觀察到不餵食就燒頂, 就說明水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當燈光水準沒變,而因為水質水準不佳or異常可能造成問題時.
調水質才是真正該做的事.
調燈光,雖然不是不可以,也許可以當成一種暫時措施,只是燈光變了,搞不好又製造新問題咧...
我昨天照了這個想法重新想了一下,目前只是把白光強度從75%緩降到45%,應該還不至於造成新問題吧。應該啦......

水質就......繼續調,只是步調放的很慢很慢,只看NP的話目前大約是NO3<10/PO4<0.1吧。不過我很肯定除了NP以外還有其他問題,一邊觀察一邊學習。

BTW,原來這缸現在狀況還是很差嗎?我最近還以為已經進入好轉中了,有新的生長點有螢光蛋白,覺得蠻高興的,可能有些眉角我還是看不出來吧。

以我來看,你缸子狀況真的不太OK, 其實生物也不多,如果是我的話,
應該會先想辦法回歸baseline,就試著回到曾經養的OK的setup 下,不要搞一堆有的沒的.
(如果有曾經養的OK的話,如果沒有的話乾脆砍掉重練)
或者直接100% 天然海水換水,不過這就要看你心臟夠不夠大顆囉.
以上為不負責任發言,請自行斟酌,哈哈...
這一缸沒有比較ok的setup,因為從開缸開始根基就被我搞爛了,哈哈:em06::em06:

上一個比較好的baseline應該是陽台那個室外SPS缸,不過那個室外缸的配置硬體條件簡陋到誇張,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上,應該也不是個適合當參考的baseline。

砍掉重練則不考慮。雖然翻缸是最快速的方法沒錯,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不能遇到問題就用C4搞定一樣:em04::em04:,翻缸多翻幾次我大概就想撤缸了吧,見招拆招比較適合走長久,了解它並解決它。

100%天然海水換水......其實我很想啊,考慮過很多次了。但搜遍全家也找不到可以裝滿300L天然海水的容器,好像也叫不到管路可以拉到大樓5樓的水車。就算真的有,20m以上的水壓,我還要擔心水管如果爆裂,要一間間去跟樓下鄰居道歉,所以還是慢慢換吧。
 
上一個比較好的baseline應該是陽台那個室外SPS缸,不過那個室外缸的配置硬體條件簡陋到誇張,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上,應該也不是個適合當參考的baseline。

你的意思是你陽台養的比室內這缸好嗎?
這這這........
如果是的話,你應該仔細想清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或許搞得簡單點你反而好掌控,至少我是這樣,加油吧...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