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r93

🏅🏅🏅
金幣
1,014
最近拜讀李嘉亮(著名釣魚專家)的大作,提到珊瑚礁魚減少的原因,大部分都是被水族業收購的,這個,大家怎麼看呢?
PH84_F_7_170912084408.JPG

PH84_F_7_170912084436.JPG
 
我比較相信台灣多數的海水觀賞魚店的魚都是國外進口的。
如果以地球村的角度來看,似乎從哪個國家進口來的魚,對海洋來說都是種損耗。
這不單只是台灣的水族產業,而是全球性的歷史共業,不能一昧指向台灣的觀賞魚業。
這也是一直以來大家努力推廣養水的原因之一,即便是一隻40塊的海水魚,我們也應當盡照顧之責。
短時間內設立公約確實可對濫補的產業有所限制,但養殖者建立起正確的飼養觀念,
減少魚類珊瑚傷亡,也就減少市場供需,撈補自然也就減少,才能成就保育的最後一塊拼圖。
 
有能力打斷食物鏈和生殖鏈的應該只有魚苗捕撈船,要增加海水魚族群就是投放沈箱
 
如果以樓主的圖片文字內容來看,我認為釣魚專家的立場有失公正
在文字定義上來說,珊瑚礁魚是指水族箱養的觀賞魚還是釣客常釣的魚,食用魚,這些分類就很混亂

如果以台灣來講,本島的觀賞魚佔不到百分之一,以來源端(魚民/魚船/釣客)來說,
食用魚的產值遠大於觀賞魚的金額跟量,所以我不討論文字分類定義,就以賺錢這件事來說
例如我出船一趟五千多塊的油錢,魚工的工錢,我要捉那些觀賞魚包活(還要減壓無傷等.....)
還是只要新鮮的食用魚就好了,通常觀賞魚都是順便,有活就賣,死了就便宜賣這樣

那麼海洋資源還是要靠地球公民來共同愛護,除了劃定特定保護區之外(會有溢出效應,期待永續魚業)
還有很多魚法,流刺網,毒魚炸魚電魚這些雖然在台灣已經少很多,但其實都還是有的
除了宣導教育之外,還是要重罰,用罰金超過利益所得,讓非法手段無利可圖比較實際

觀賞水族一直容易被環保團體當成對立的對像(藉以模糊焦點),這些生物都是寵物也是家中一份子
養的人不論貴或便宜的生物,都是想養活沒人想養死的~~但海洋資源不斷的缺少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觀賞水族也不斷的在人工的來源上去努力,期續在水族與環保都能共同配合~~

個人觀感參考看看
 
根本搞錯順序
是漁船大量捕撈(底拖、流刺等)不管什麼魚都抓上來
然後有觀賞價值而且還活著的就賣給水族業者(甚至懶得賣直接進下一句)
死了且無食用價值(不能吃、或太小)的就賣去做魚粉、飼料等

然後你覺得抓到的觀賞魚部分活的多還是死的多呢?科科
那篇文章作者說7/8不能吃的都在水族館...叫他去魚粉飼料廠看看好嗎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根本搞錯順序
是漁船大量捕撈(底拖、流刺等)不管什麼魚都抓上來
然後有觀賞價值而且還活著的就賣給水族業者(甚至懶得賣直接進下一句)
死了且無食用價值(不能吃、或太小)的就賣去做魚粉、飼料等

然後你覺得抓到的觀賞魚部分活的多還是死的多呢?科科
那篇文章作者說7/8不能吃的都在水族館...叫他去魚粉飼料廠看看好嗎

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非常中肯。
在南部繁忙的中大型漁港當海巡一年。
也有這種感受。
整籠赤尾青蝦放漁港變爛變臭只因為過度捕撈沒價錢懶得賣。
每年靠北鰻魚苗漁獲不好價錢飆漲,怎沒想到原因就是自己捕撈導致
每次看到魚貨,問漁民說這些小魚雜魚要做啥,答案也是飼料或罐頭。

剛好想到
釣客釣到刺龜有幾位有把刺龜丟回海裡的?
 
海洋資源確實需要保育,才不會以後都必須要出國才能觀賞到豐富的海底物種,目前台灣的情況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法律鬆散,加上執行不力(或關X) ...
 
非常中肯。
在南部繁忙的中大型漁港當海巡一年。
也有這種感受。
整籠赤尾青蝦放漁港變爛變臭只因為過度捕撈沒價錢懶得賣。
每年靠北鰻魚苗漁獲不好價錢飆漲,怎沒想到原因就是自己捕撈導致
每次看到魚貨,問漁民說這些小魚雜魚要做啥,答案也是飼料或罐頭。

剛好想到
釣客釣到刺龜有幾位有把刺龜丟回海裡的?
刺龜不用說了,甚至有人釣到龍科青衣也是丟岸上任其曝曬,幫忙放回去還被嫌多事。:em12: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因為有了我們這些養殖玩家
所以跟著產生很多繁殖的業者
像是小丑魚.多莉.神仙.海馬.斷支.珊瑚類...很多
這樣我們就不完全是海洋生態的破壞者
若只有那些釣客,捕魚的,根本不可能會有後續那些繁殖的業者出現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