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為何開這樓,知道我或我們公司在站上歷史的,除了是生物貿易商之外
其實我們十幾年前上站時都是在介紹我們自己的人工造景石(除了對應國內外海洋館的需求之外,也供應給國內水族市場)
另外還有二款國外進口,目前在國外有許多人使用的人工石
業配到這就好,但我這篇其實不是要業配,而是要回答一個最多人問的問題,
這個石頭有菌嗎,或是這個能培菌嗎??
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人工造景素材肯定沒有螃蟹/鋼毛蟲/槍蝦等有的沒有的生物~~
至於菌,乾的石頭上肯定是沒有水族箱要的菌,那能不能培菌呢,我先來問問各位,玻璃上有沒有菌?
小學上課我們都有用過顯微鏡觀察對吧,那個是不是叫載玻片,所以囉,玻璃上是有菌的,全部的地方都有菌
甚至是水中的漂浮有機物上也有菌,站長也有做過沈積物實驗,或是我們要換掉丟掉的白棉,
到處都是菌,好菌壞菌都有,好或壞是看你如何定義,但不在本篇討論重點囉~~
那本篇第一個重點是,人工造景石有沒有菌或能不能培菌,答案當然是本身無菌,但可以培菌,菌也會在其上生長
活石不用說本身就帶菌,多或少好或壞都有,死石沒有菌,但只要有表面積能附著,就會長菌在其上,
那麼下一個重點是『表面積』這件事情
這時就要講到濾材了,從現在流行的蛋糕濾材,或是很高價位的蜂巢濾材,或是我們現在接工程主要用的生態珠濾材
其中最大的重點就是表面積,也就是說單位體積內,有多少表面積給硝化菌住,體積愈小,表面積愈多,效果就愈好
到目前為止,應該大家都還能理解吧,再舉個例,如果有看過大神養很多魚隻的那種,密度很高的,他的濾材一定很多
因為生物量大,汙染量大(NH3/4、NO2相對就要愈多的硝化菌量去處理成毒性最弱的NO3/PO4等營養鹽),NP也不在這篇先跳過
所以濾材的內外培菌表面積遠比造景石多之外,這時要講下第三個重點,不在標題內的叫做『強迫過濾』
先整理一下,第一個重點是菌無所不在,第二個重點是菌居住的表面積,第三個重點要告訴大家的是水的流動
缸中的造景石上(不論是那一種石)不會經過所有的水,但如果是濾材格內(不論是外掛隔離盒/背濾/側濾/底濾或是什麼型式)
理論上,水都應該強迫經過你的濾材,讓居住在其上的硝化菌幫你處理缸中的水質,這裡要特別補充說明的地方是
有許多人在濾材上喜歡用網袋包起來,或是將濾材例如蛋糕丟在底缸或濾槽(有泡到水)但水的路線並沒有強迫經過濾材,
這時其實效果很差,甚至比缸內造景石還差,因為缸內通常有流,水沒有全部,但至少是持續性的經過造景石讓硝化菌作業,
但泡在濾槽有水,但水路沒強迫過濾材的,那就只有表面少許有硝化作用到,多數的水都是經過,沒有滲透到你的濾材內讓其內的硝化菌作用
水很聰明會往無阻力的方向走,所以強迫(擺滿讓水只能經過所有濾材)的效果一定是會比只擺在濾材內好的太多
先不討論厭氧菌這件事情,因為太多養不好的缸不是NP問題與厭氧菌空間,而是基礎硝化系統都不OK
那麼來給下結論哦,因為這個是改過很多人的缸,讓他養好的一個很簡單的原理,所以請記住以下幾個重點
造景歸造景、生態(硝化)系統歸系統,以前是沒有那麼多好用的東西,大家都柏林,都靠活石在顧系統,但現在已經不需只用這套了
而且光是養超高密度FO大仙,高單價魚種的,他們都沒有活石,那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不都一樣是海水缸嗎?? 所以造景歸造景,系統歸系統
再來是強迫過濾的重要,買一大堆高價位濾材,結果只是丟在底缸或濾槽,水路沒有強迫強濾的話,都是浪費,甚至比用網袋包珊瑚骨還糟.....
珊瑚骨是表面積最差的,大量使用是因為養殖業的用量大要節省成本,而不是珊瑚骨比較好用,現在也不便宜且難買了(保育問題)
硝化菌無所不在,所以底砂其實也是有很多硝化菌的,當你看到裸缸,無濾材,只有一顆大蛋白跟活石的缸,這種神缸呢
通常都是神人在玩的,一般人請不要隨意模仿,通常你會交更多學費,養海水還是輕鬆點,正規點吧~~封閉環境,就是會有其基礎的系統需求
有些東西可以省,但如果全部都不要,生物就會處於一種隨時會陣亡的風險狀況中,因為水質就是不對,以上供各位參考囉~~
歡迎大家來討論,目前用什麼造景與濾材,能附上養的現況就更好囉,因為說再多都是咀巴養魚,養的如何我想是最簡單的說明了吧
-------------
題外插花~~
查死石資料時看到這篇「硓咕石」還是「咕硓石」?
硓𥑮石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8470ad5-c94e-49a9-96c2-fda4d512624b
如果不想點連結的話,那簡單講「硓咕石」可能是台語發音,我們澎湖講『摟夠就』(台語發音),或古文老古石所來
而「咕硓石」則可能是英文CORAL音譯而來,二者指的是一樣的意思,都是以前海裡的珊瑚礁,早期應該是指在陸地上乾的部份
後來就包含了從海邊挖上來死掉的活石也算是了,那現在保育的情況下,活石、死石在台灣其實都是不合法取得的哦~~
其實我們十幾年前上站時都是在介紹我們自己的人工造景石(除了對應國內外海洋館的需求之外,也供應給國內水族市場)
另外還有二款國外進口,目前在國外有許多人使用的人工石
業配到這就好,但我這篇其實不是要業配,而是要回答一個最多人問的問題,
這個石頭有菌嗎,或是這個能培菌嗎??
可以確定的是這種人工造景素材肯定沒有螃蟹/鋼毛蟲/槍蝦等有的沒有的生物~~
至於菌,乾的石頭上肯定是沒有水族箱要的菌,那能不能培菌呢,我先來問問各位,玻璃上有沒有菌?
小學上課我們都有用過顯微鏡觀察對吧,那個是不是叫載玻片,所以囉,玻璃上是有菌的,全部的地方都有菌
甚至是水中的漂浮有機物上也有菌,站長也有做過沈積物實驗,或是我們要換掉丟掉的白棉,
到處都是菌,好菌壞菌都有,好或壞是看你如何定義,但不在本篇討論重點囉~~
那本篇第一個重點是,人工造景石有沒有菌或能不能培菌,答案當然是本身無菌,但可以培菌,菌也會在其上生長
活石不用說本身就帶菌,多或少好或壞都有,死石沒有菌,但只要有表面積能附著,就會長菌在其上,
那麼下一個重點是『表面積』這件事情
這時就要講到濾材了,從現在流行的蛋糕濾材,或是很高價位的蜂巢濾材,或是我們現在接工程主要用的生態珠濾材
其中最大的重點就是表面積,也就是說單位體積內,有多少表面積給硝化菌住,體積愈小,表面積愈多,效果就愈好
到目前為止,應該大家都還能理解吧,再舉個例,如果有看過大神養很多魚隻的那種,密度很高的,他的濾材一定很多
因為生物量大,汙染量大(NH3/4、NO2相對就要愈多的硝化菌量去處理成毒性最弱的NO3/PO4等營養鹽),NP也不在這篇先跳過
所以濾材的內外培菌表面積遠比造景石多之外,這時要講下第三個重點,不在標題內的叫做『強迫過濾』
先整理一下,第一個重點是菌無所不在,第二個重點是菌居住的表面積,第三個重點要告訴大家的是水的流動
缸中的造景石上(不論是那一種石)不會經過所有的水,但如果是濾材格內(不論是外掛隔離盒/背濾/側濾/底濾或是什麼型式)
理論上,水都應該強迫經過你的濾材,讓居住在其上的硝化菌幫你處理缸中的水質,這裡要特別補充說明的地方是
有許多人在濾材上喜歡用網袋包起來,或是將濾材例如蛋糕丟在底缸或濾槽(有泡到水)但水的路線並沒有強迫經過濾材,
這時其實效果很差,甚至比缸內造景石還差,因為缸內通常有流,水沒有全部,但至少是持續性的經過造景石讓硝化菌作業,
但泡在濾槽有水,但水路沒強迫過濾材的,那就只有表面少許有硝化作用到,多數的水都是經過,沒有滲透到你的濾材內讓其內的硝化菌作用
水很聰明會往無阻力的方向走,所以強迫(擺滿讓水只能經過所有濾材)的效果一定是會比只擺在濾材內好的太多
先不討論厭氧菌這件事情,因為太多養不好的缸不是NP問題與厭氧菌空間,而是基礎硝化系統都不OK
那麼來給下結論哦,因為這個是改過很多人的缸,讓他養好的一個很簡單的原理,所以請記住以下幾個重點
造景歸造景、生態(硝化)系統歸系統,以前是沒有那麼多好用的東西,大家都柏林,都靠活石在顧系統,但現在已經不需只用這套了
而且光是養超高密度FO大仙,高單價魚種的,他們都沒有活石,那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不都一樣是海水缸嗎?? 所以造景歸造景,系統歸系統
再來是強迫過濾的重要,買一大堆高價位濾材,結果只是丟在底缸或濾槽,水路沒有強迫強濾的話,都是浪費,甚至比用網袋包珊瑚骨還糟.....
珊瑚骨是表面積最差的,大量使用是因為養殖業的用量大要節省成本,而不是珊瑚骨比較好用,現在也不便宜且難買了(保育問題)
硝化菌無所不在,所以底砂其實也是有很多硝化菌的,當你看到裸缸,無濾材,只有一顆大蛋白跟活石的缸,這種神缸呢
通常都是神人在玩的,一般人請不要隨意模仿,通常你會交更多學費,養海水還是輕鬆點,正規點吧~~封閉環境,就是會有其基礎的系統需求
有些東西可以省,但如果全部都不要,生物就會處於一種隨時會陣亡的風險狀況中,因為水質就是不對,以上供各位參考囉~~
歡迎大家來討論,目前用什麼造景與濾材,能附上養的現況就更好囉,因為說再多都是咀巴養魚,養的如何我想是最簡單的說明了吧
彩色珊瑚礁Coral Reef觀賞水族海水專門品牌器材用品
活沙與海水素效果展示 圖一 站長大缸原本說未整理不給貼文發佈的(這缸近年已改CR海水素) (我說我貼很多不會只貼這張)PS:養這樣說太亂沒整理是要逼瘋誰啊 顏色這樣還不滿意是要叫其他人缸撤一撤了是嘛,真是....受不了 圖二 原本要被丟掉的骨也可以重獲新生,卡B不是牠的錯,是飼主的問題,換個人換個缸換個大腦就不一樣了哈哈 圖三...
www.facebook.com
題外插花~~
查死石資料時看到這篇「硓咕石」還是「咕硓石」?
硓𥑮石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8470ad5-c94e-49a9-96c2-fda4d512624b
如果不想點連結的話,那簡單講「硓咕石」可能是台語發音,我們澎湖講『摟夠就』(台語發音),或古文老古石所來
而「咕硓石」則可能是英文CORAL音譯而來,二者指的是一樣的意思,都是以前海裡的珊瑚礁,早期應該是指在陸地上乾的部份
後來就包含了從海邊挖上來死掉的活石也算是了,那現在保育的情況下,活石、死石在台灣其實都是不合法取得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