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這麼認為
是要測到多準?鹽度.比重....每天都一模一樣生物就會養的比較好?
大海裡都不會每天一樣鹽度比重了
不懂追求到絕對精確是在.....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設備不就能維持穩定了
這我就不認同了!!
你養的是魚缸,而魚缸永遠不可能等同大海。
大海水體總量跟魚缸是沒有可比性的,水體總量大小決定了系統緩衝能力大小。
大海比重雖然會隨著季節略有浮動,但大海是24Hrs在緩衝平衡,它是真正的自動調整,
魚缸數據跑掉了,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己歸於平衡啊。現代養殖靠的是科技化,
科技化就是數據化,要能數據化才能建立標準,才能立下可信的經驗法則,而不是師父靠眼睛看,傳給徒弟也用眼睛看。
追求的不是絕對精確,而是要有一套可信的檢測方式。
並且能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經驗顯示誤差就是浮標式>光學式>電子式>=電子光學式。
只要檢測出的數據,每次都出現在你預估的範圍內,那就繼續維持該項操作無礙。
錯誤的量測數據,導致錯誤的升降操作,對於緩衝區小的魚缸,傷害絕不是大海能比的。
例如樓主現在量測比重1.020,假設真實比重是1.026的話,結果誤判調整到1.026,那實際比重可能就是1.032了,
可怕的不是比重影響了魚缸當下的生物表現,而是連帶影響其它測試跟著出錯,導致飼主最終做出錯誤判斷,
不知道有多少魚友知道,相同魚缸環境,不同比重,測到的巨量元素也會不同?? 老手應該知道,新手知道嗎?
錯誤的數據造成錯誤的操作,結果就是越弄越糟。
剛踏入海水缸的頭兩年,我就因為太過相信光學比重器,導致錯誤的操作。
之後我學到了先確保實驗數據要正確,後續的操作才會正確,否則後續在多的操作都沒意義。
這包含任何廠牌的測試藥水可信度,都是需要市場機制去決定的。
這才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投資密爾瓦基的原因,看個人口袋深度決定,養魚缸是休閒活動啊,
越準確的操作手法,魚缸才能養得越輕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