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84_240211143842_5fd8b.jpg


祝大家龍年魚缸裝滿寶

先說一下藍燈
早期的研究裡原本就會往藍燈靠
但實際的應用面不盡理想,例如t8的03燈管,最根本的是燈的強度不夠
畢竟30年來魚缸深度習慣沒多大變化,但燈的強度可是遠遠強化了不少
所以早期hqi才能在這部分取得較大量的成功數據
但隨著養法的進步,越來越多玩家的精進,慢慢的在t5的時代
就帶來更多的成功案例,此時t5燈也夠強了,所以在t5就有人大量使用藍燈了
而且此時更多的繁殖場也有大量使用藍燈的例子
不過在早期hqi一樣也是有繁殖場使用20000k的純藍hqi養
所以時代的演進除了顏色喜好度,光的強弱,飼養的能力,設備的提升,都左右著藍燈的使用
早在t5時代即便你使用ati的燈管,玩家頭疼的一樣是想多配點藍燈增色,但又不樂意犧牲過多白燈的強度
不過換在現今,老實說白燈下能欣賞的珊瑚比例還是比藍燈下的少很多
所以更多的藍燈,可以欣賞到更多樣與細微的色彩變化,自然也就成了主流
部分硬骨派玩家幾乎是全紫藍的養,主要也是在乎那些細微的螢光蛋白差異
既然藍燈下一樣養的又美又健康,全藍派的也就沒啥好再多添加一點白燈的理由了

回到知識的部分
知識原本就隨著不同世代附著在不同載體上,由硬梆梆的竹片到可以彎曲收藏的電子屏幕
在一個世代裡自然也很容易隨著世代的習慣,潮流分布在各個平台
每個平台原本就有它不一樣的屬性
我至今還是都會由各種平台去找自己要的東西或是去學自己還欠缺的知識
我在遇到問題需要找點經驗時,我也很常在外國論壇找到實務的操作經驗
而youtube我也很常去看外國的訪談節目或是魚缸參訪或是有規劃的主題錄製
這些都會透過交談的方式學習到進階者或是飼主的心得經驗
抖音的短影片我也有見過把一些問題很清楚的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講得蠻清楚的
臉書的社團我也會看到魚友的問題丟出來有貼心的玩家詳細的分析解答,有時也看到不同見解
有時是得到其他有用連結
抖音或外國直播偶爾也會有大神入場,講了幾句切中核心的答案或經驗看法
line社群雖然很大時候都是一些比較零散的小資訊,但偶爾還是會有一整串費心編打的心得交流討論

所以能不能有完全集中的資訊呢?遺憾的是顯然不可能
資訊就是這樣分散掉,你想獲取就得花心力去學習
我自己也不覺得集中在一起比較好,因為它的屬性就是不一樣呀
像我最近想要自己學著黏個缸子,我也是先到youtube看一下影片,快速的了解一下
然後再到站上找一下資訊,也看到小馬大分享的教學和魚友40多頁的討論
但這個就得花不少時間查閱而不是短短十幾分的影片了
所以隨著資訊的分散,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來吸收,我想還是有他的便利性,也更適合不同的使用者

另外我是建議魚友或是新玩家也不用對一大堆資訊感到恐懼
知識應該是學不完的,也不是通透才能開始養珊瑚
找一個適合自己模式來學,其實才比較能事半功倍
因為每個人的所學都有差異,一樣的資訊不見得能獲取一樣的知識
就好比老師課堂一樣這樣教下來,全班下課時應該是不可能全部都學會了
有的可能還恍神了半堂課
我也很常跟魚友講,不要覺得外國資訊比較厲害,或是自認要不是有語言隔閡你一定養得更好
這是邏輯上的錯誤,要是這樣說聽得懂英文的美國玩家應該每個都很會了
但實際面顯然不是這一回事
所以一樣的一篇文章、一段影片,你和玩家吸收到的真的不會一樣
多用點心,基礎打好,慢慢地就越能由分散的資訊萃取出你要找尋的東西了

至於論壇和社團的差異
我自己的感想是,是對資訊的保留性差異
在使用上確實現今有些人會對於自己的資訊在論壇上公示於眾感到有點壓力
雖然社團一樣是放送出去,但它是一直往下滾的設計,天生屬性就不是設計讓你回頭翻
因為這樣的差異讓論壇裡發言多半會嚴謹一些,而社團裡就隨興一些
這自然就影響了現今網友互動的高低
但是也因為這樣的設計讓部分很有料的資訊利用率容易在社團給浪費掉了
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最後編輯:
竹片到電子螢幕的跨度也太久遠了吧~~哈哈,古時候的水族應該是金魚吧(我入行也是玩金魚)
現代人的速食習慣從短視頻的興起,加上可怕的演算法,划一划時間就被划走了~~
所以想跳海養海水的人也習慣加個line群,直接找個群來問,免得被妖魔化的業者當了盤子......

但上百數千個line群,業者群,魚友群,海咖群,地方群,司機群、媽媽群等
(Q:那個群小姐姐最多 A:幼兒園家長群)
我都沒有加,常有業者工作室海咖讓我加,我都一律謝絕,除了避免爭議之外,另外就是加了一個
就沒完沒了了,所以統一不加,只有一個業者批發群(發佈到貨時間用),其他的就是站上與多個粉絲專頁還有二個社團
PH84_240211153801_f4053.jpg


-----------
PH84_240211153801_4c846.jpg

代溝這篇我覺得還有一個情況是說者與聽眾維度不同,
有時要講概念,要把一個原理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給人懂就有點哲學了
像添加劑這個,常常聽到有老魚友說,不用倒任何東西,就偶而換換水加淡水就能養好了(他可能養很少或生態平衡性缸)
但這個用最簡單的原理來想,缸內所需參數只會愈來愈少(被生物用掉了),換進去的水是正常值
那不添加,數值會往上還是往下,這種最簡單的概念,我發覺理解的人還不多(我都說明到有點無力了)
能理解我說的維度這件事情吧
----------
但滴定機的熱賣也是這幾年才開始的事,所以就知道其實一個海水缸,未開發的市場很大(有多少不懂的就是多少商機)
但要花很多時間來教育.........代溝就變成我們說者要去克服與調整成聽眾聽的懂的方式了
 
我自己也是很享受欣賞藍燈下珊瑚的螢光,只是有時候滑久了看到大家全都是藍藍缸多少會有點視覺疲勞。
我會比較希望可以看到多一點的風格與變化,比如說也許A玩家的缸是用低色溫白光養滿滿的美型軟珊瑚和海藻;然後隔壁棚的B玩家可能就是用深藍光譜為主來想辦法催出各式極品SPS的螢光色彩。
尤其是現在也已經不用像以前那樣還要嘗試各種燈管來配出自己的目標光譜,而是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隨心所欲的用同一台設備打出截然不同的感覺。

之前也有和其他魚友聊到他想弄一個biotope,我覺得這概念也非常酷啊。
海水圈好像比較少會去關注生物的實際生長環境,不過在淡水圈就可以看到很多會以特地地區的環境為範本來設置的缸子。
甚至也不用太拘泥於生物產地,單純選個主題來設缸也是很有趣啊。比如說搞個模仿緩流潟湖環境的缸養各種肉肉LPS、設個清澈外礁岩區超強光強流缸養些亮色系粗枝SPS、或是弄個海草沙床缸順便在底下鋪滿各種飛盤或牛舌等蕈珊瑚。

至於資訊的蒐集確實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個人的用心程度和心態。
即使是FB社團和粉專我也常常會當論壇一樣用關鍵字搜尋各式以前的討論來學習不同主題;或是幾年前的影片和podcast我也很常挖出來重複聽。
只是對於新手而言還是有一點運氣成分在,畢竟如果一開始的觀念被帶偏後面要在回來可能已經是不曉得堆了多少屍體以後了。
分散化的資料我想在每個hobby或圈子應該都是一樣的狀況,不過我們養的終究是活生生的東西,所以和單純被當盤子買了一堆沒用電腦零件或攝影配備之類的還是不太一樣。

我自己也是會思考到底要如何傳遞資訊才能有效的幫助到人。
像前陣子有群高中生跑來我們實驗室做科展然後說要測水質,我問了他們知不知道要測啥結果他們回答“就水質啊”:ROFLMAO:
後來我就直接把所有數據的概念和測試方式全都說明了一遍,不過看他們的表情好像不太像有跟上狀況XD
所以我一方面懷疑一方面其實也是挺佩服那些極短資訊的創作者(或者純粹是我太嘮叨:em01:)
 
速食文化讓很多東西都走鐘
但身為創作者,我不覺得都該是平台的問題
很多平台確實建議幾分鐘的影片可以達到最佳的效益或是啥的
但是女生秀身材和講解提升海缸ph的影片能搞一樣長嗎?
不行的嘛,所以你可以不接受建議,硬把影片搞長一點,不然就是分集講
但是假如一樣弄成幾分鐘,那就真的只能談非常非常皮毛的事了
要不然就真的得會非常精準的處理資訊了
不過當然啦,看不看得下去也是重點
這怪不得別人,我也看過美國一些長影片真的看不下去的,無敵沉悶

我個人也比較嘮叨,也比較不怕大量資訊
但反正這年代了就是這樣了
也不用想那麼多,開心一點,養海缸原本就是圖開心的
開心為基礎,也才養的久,然後儘量多學學,不用搞到壓力太大就好
 
確實也不是不能理解有問題就想趕快解決的心態啦,畢竟多數人應該都不希望興趣變成一個負擔。
不過或許只是心態上的問題吧,就好比以前為了考試而讀書總是興致缺缺,但同樣的知識若是自己主動去學的話就好玩許多了。
我到現在還是會跑回去翻以前的教科書來複習一些老知識,但心態上少了當初準備期中期末的壓力後反倒開始發現許多能與實際飼養結合的有趣概念。

P.S. 我來找找有沒有邊秀身材邊講pH的影片好了:em01:
 
題外話
應該是可以找到魚缸配合一天光源變化的對應pH變化圖
這個部分有監控魚友應該有

但我最終的目的是想了解
我能不能透過開兩個一樣尺寸的缸互連
然後讓開燈時間相反
最終用最簡單與自然的方式來達到pH的穩定
而這樣的數值變化圖會是怎樣?能穩定到哪邊?
這是我較感興趣也是想要做的事
 
最後編輯:
題外話
應該是可以找到魚缸配合一天光源變化的對應pH變化圖
這個部分有監控魚友應該有

但我最終的目的是想了解
我能不能透過開兩個一樣尺寸的缸互連
然後讓開燈時間相反
最終用最簡單與自然的方式來達到pH的穩定
而這樣的數值變化圖會是怎樣?能穩定到哪邊?
這是我較感興趣也是想要做的事
是指像是把藻缸燈和主缸燈反著開那樣嗎?
理論上如果生物及光照條件也差不多,把開燈剛好以12小時錯開應該是能把震盪縮的很小,畢竟連比主缸小很多的藻缸都可以有類似功效了。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jhunts-30x30x18-sps-shallow-cube.878139/page-10#post-10787435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is-stable-ph-better-vs-higher-ph.952091/#post-10834315
這位似乎就是這樣操作的
他是說他原本錯開時pH基本上都鎖在8.3,然後在溢流漏水把兩個缸斷開後pH就開始盪了
不過我就沒看到他po完整的變化圖了(另外他也有在加氫氧化鈣)

我最近也有在查一些pH相關資料,不過有趣的是似乎並沒有找到什麼證據表明在適當範圍內的pH變動到底會有什麼影響,甚至還部分研究認為一定程度的震盪可能是有幫助的。
不過若夜間pH真的很低拉起來應該還是有幫助的,畢竟鈣化雖然在有光照的情況下速率比較快但晚上也不是不會進行。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