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最近很苦惱....
半年沒測NP,最近用莎莉佛一測發現N無色但P有色大概到0.5~0.25之間
珊瑚狀況生長還算正常,骨有生長點有包底有出毛,軟體表現也正常,但缸內開始有綠泥
這應該是NP失衡? 在想著是要提升N還是降低P....
不然沒有N,P都無法自然降下來...

您的狀況可能要先從你從是這個興趣的方式改變起來了.
畢竟會上論壇的代表應該是對海水/珊瑚有興趣的魚友. (而不是想花錢請外面來保養魚缸的主)

這時候就覺得英文 reef keeper 這個詞彙很巧妙阿. 既然要做所謂的keeper, 重點肯定就在reef keeping的keep!!
撇除一些P 0.5太高不說.
建議您要先改變半年沒測NP這個習慣阿.(或是已經是大神那就另當別論, 畢竟聽過用看的就知道大概的)
不然出問題的時候你也不知道這中間你的P是怎麼來到0.5的, 是一開始就0.5還是從0.01跑到0.5.
這樣根本無法知道發生問題的時間節點缸子友做了什麼調整.

再來就是, P的部分還是強烈建議使用蛋機, 不然其實不知道你這個數字是不是真實的.
畢竟看您的敘述骨有生長有包底, 那代表其實應該不用作太多動作. (要先做的反而是確定你量測的準確性, 以免做出錯誤的動作)
(Note. 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人P很高還是養的好沒錯 但0.5應該....很少能把骨養得好的, 所以我感覺你的敘述上P應該沒那麼高才對)
(Note2. 這就又牽扯到PO4蛋機重要性了, 我自己的經驗來說0.5跟0.25差很多, 然而測試劑解析度太差. 但你敘述上卻用測試劑的數字並把他們當成同一個等級, 我是覺得不太合理. 我自己經驗是超過0.3會開始狀況橫生)

我猜測你的缸子可能還很新?
綠泥可能只是個過程, 不嚴重的話減少有機物. 停碳源, 直到有N出現.
P如果真的還降不下來可以考慮用用GFO. 以一天降0.01-0.02的方式慢慢降.(又再一次證明PO4蛋機必要性)
操作這些改動的期間, 記得勤勞量測.

畢竟總的來說, 我們是reef keeper, keeping is key. 共勉之~
 
剛好最近很苦惱....
半年沒測NP,最近用莎莉佛一測發現N無色但P有色大概到0.5~0.25之間
珊瑚狀況生長還算正常,骨有生長點有包底有出毛,軟體表現也正常,但缸內開始有綠泥
這應該是NP失衡? 在想著是要提升N還是降低P....
不然沒有N,P都無法自然降下來...
P 0.86路過😂😂😂
 
您的狀況可能要先從你從是這個興趣的方式改變起來了.
畢竟會上論壇的代表應該是對海水/珊瑚有興趣的魚友. (而不是想花錢請外面來保養魚缸的主)

這時候就覺得英文 reef keeper 這個詞彙很巧妙阿. 既然要做所謂的keeper, 重點肯定就在reef keeping的keep!!
撇除一些P 0.5太高不說.
建議您要先改變半年沒測NP這個習慣阿.(或是已經是大神那就另當別論, 畢竟聽過用看的就知道大概的)
不然出問題的時候你也不知道這中間你的P是怎麼來到0.5的, 是一開始就0.5還是從0.01跑到0.5.
這樣根本無法知道發生問題的時間節點缸子友做了什麼調整.

再來就是, P的部分還是強烈建議使用蛋機, 不然其實不知道你這個數字是不是真實的.
畢竟看您的敘述骨有生長有包底, 那代表其實應該不用作太多動作. (要先做的反而是確定你量測的準確性, 以免做出錯誤的動作)
(Note. 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人P很高還是養的好沒錯 但0.5應該....很少能把骨養得好的, 所以我感覺你的敘述上P應該沒那麼高才對)
(Note2. 這就又牽扯到PO4蛋機重要性了, 我自己的經驗來說0.5跟0.25差很多, 然而測試劑解析度太差. 但你敘述上卻用測試劑的數字並把他們當成同一個等級, 我是覺得不太合理. 我自己經驗是超過0.3會開始狀況橫生)

我猜測你的缸子可能還很新?
綠泥可能只是個過程, 不嚴重的話減少有機物. 停碳源, 直到有N出現.
P如果真的還降不下來可以考慮用用GFO. 以一天降0.01-0.02的方式慢慢降.(又再一次證明PO4蛋機必要性)
操作這些改動的期間, 記得勤勞量測.

畢竟總的來說, 我們是reef keeper, keeping is key. 共勉之~
大哥真的一針見血…
半年沒測NP是因為缸內一直以來都測不到,且穩定生長,因此後來就偷懶沒有在測

但問題就像大哥說的…發現這次p爆高後,我第一時間無法判斷是這半年來慢慢累積出來的p,還是某個動作變化衍伸出來的p
但後來判斷應該是滴定新添加物的原因如下:
1)缸子半年來都很穩定,但這近期一個月換了造景、沙子、90%的水,加了補燈造浪各一組,sps lps也都換了80%,這次幾乎翻缸的情況下缸內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p
2)推測主因:一個禮拜前才開始滴easy sps ,一開始錯看滴定量,因此有滴過多的情況,加上這款東東確實是十分污染的餵食產品,綠泥出現的時間也符合開始滴的時間,因此推測是滴過多easy sps的關係

真的這時候體會到蛋機的重要性…用試劑看到眼睛快脫窗還看不出來到底是多少,因此只能說看起來在0.5~0.25之間,必經以前都是無色,第一次測到po4有色,在遇到問題時如果能明確的得出po4數值,真的是會非常有幫助

昨天已透過兩次換水已降低po4,目測0.25左右,預計今天會慢慢放一些吸附劑,觀察po4下降的情況(目前已停止繼續滴定easy sps)
後續預計流程
1)當po4吸附到試劑無色後,會再觀察一個禮拜後再測一次確定是否無色,確認是否還有po4釋放的來源,驗證是否easy sps造成po4上升
2)開始恢復低量滴定easy sps(此時等於開始補p),這時頻繁量測po4,確定沒有滴定過量再度導致爆p
3)easy sps滴定量穩定後,開始視情況觀察是否需要增加魚的餵食及胺基酸添加(此時等於補n),希望能讓缸內np平均一點

以上就需要一兩個月的觀察,讓這次新增加的餵食量可以平衡
穩定真的是重要目標,這次就是因為新增餵食,導致變化產生
 
最後編輯:
大哥真的一針見血…
半年沒測NP是因為缸內一直以來都測不到,且穩定生長,因此後來就偷懶沒有在測

但問題就像大哥說的…發現這次p爆高後,我第一時間無法判斷是這半年來慢慢累積出來的p,還是某個動作變化衍伸出來的p
但後來判斷應該是滴定新添加物的原因如下:
1)缸子半年來都很穩定,但這近期一個月換了造景、沙子、90%的水,加了補燈造浪各一組,sps lps也都換了80%,這次幾乎翻缸的情況下缸內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p
2)推測主因:一個禮拜前才開始滴easy sps ,一開始錯看滴定量,因此有滴過多的情況,加上這款東東確實是十分污染的餵食產品,綠泥出現的時間也符合開始滴的時間,因此推測是滴過多easy sps的關係

真的這時候體會到蛋機的重要性…用試劑看到眼睛快脫窗還看不出來到底是多少,因此只能說看起來在0.5~0.25之間,必經以前都是無色,第一次測到po4有色,在遇到問題時如果能明確的得出po4數值,真的是會非常有幫助

昨天已透過兩次換水已降低po4,目測0.25左右,預計今天會慢慢放一些吸附劑,觀察po4下降的情況(目前已停止繼續滴定easy sps)
後續預計流程
1)當po4吸附到試劑無色後,會再觀察一個禮拜後再測一次確定是否無色,確認是否還有po4釋放的來源,驗證是否easy sps造成po4上升
2)開始恢復低量滴定easy sps(此時等於開始補p),這時頻繁量測po4,確定沒有滴定過量再度導致爆p
3)easy sps滴定量穩定後,開始視情況觀察是否需要增加魚的餵食及胺基酸添加(此時等於補n),希望能讓缸內np平均一點
以上有需要一兩個月的觀察,讓這次新增加的餵食量可以平衡
我只能算是小弟不是大哥 哈哈
提供一些建議給您,

首先是有提到LPS SPS換了80%, 跟造景更換.
->這些大的改動之後一定要勤勞測水(測試頻率增加) 因為首先KH消耗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 通常都會先降低再慢慢上升. 其他參數包含NP也是很有可能變化的, 畢竟你造景改了 可能跟半重新開缸一樣了.
再來是easy SPS餵食的部分
->老實說不建議換那麼多生物的情況下同時去餵食, 餵食都是在穩定之後才去餵食, 而且一樣的有做任何改變對魚缸來說都是一種實驗. (我喜歡稱之為實驗, 觀察這些變化也蠻有趣的, 同時可以多理解一點魚缸, 也可以增加經驗) 那既然都叫實驗的前提下, 當然要更頻繁的測水囉.

後續你的操作大概要修改的只有時間吧, 把你滴定easy SPS的時間往後面挪. 先確定生物都恢復正常(這也許都幾個月了)
KH消耗穩定之後, 再去做你的那組實驗才有參考性. 老話一句, 穩定最好也不見得要加一些有的沒的, 要加也是在已經穩定了的情況下一次動一個變因(光照, 餵食, 等等等) 去做實驗同時多量測多觀察.

最後就回到另一個重點了, 還是買個PO4蛋機吧 哈哈 畢竟P正常來說都是在沒有顏色的那個坎, 沒蛋機你觀察不到變化.
想偷懶的話其實可以提高點預算買一些自動化量測設備, 那會開啟你的另一個洞天.
(常常跟魚友討論何謂輕鬆養, 不就是要多一點自動化的設備來輕鬆養嗎哈哈. 不過當然荷包要先輕鬆就是了)
 
Hello Lee79

由於您大部分刪除舊條件,這影響生物學側的健康。

關於造景、沙子,能有更多關於材料的品牌/材質或來源嗎?

系統減少營養的方法/方式為何?
 
非常感謝分享!入手海缸已經五年了,前四年連水中有什麼物質都不懂
也沒有在測水質的,但是老實說也養的還不錯,軟體,魚都養得很漂亮
活石上長滿鈣藻粉紅一片非常漂亮,沒有冰水機,夏天只有靠開冷氣及底缸風扇
唯一跟別人不同的事,就是每週換水,RO海水素1/5不間斷,去年底因為展覽買了蛋機後,起了變化開始注意水的質量
陸續買了KH,Ca,Ma,NO3,PO4,海水測定筆等,為了數值穩定又增購滴定
因為經驗不足竟然只買二頭的滴定,用後覺得好用又買了四頭一台
現在改裝後省事多了,之前每天至少花半小時整理刷玻璃
現在連每週換水的事都省了,一個月才刷一次玻璃5 分鐘搞定,換一次水一樣1/5
多了好多時間可以好好設計珊瑚佈置調整
 
Peter大真是語重心長啊~
缸子的維護其實久了多半也會抓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步調,不過初期我也是建議可以勤勞一點多和缸子互動一下(而且通常一開始也會比較有衝勁)。
就和談一段感情一樣,一開始還不了解對方時總是會小心翼翼並盡可能多花一點時間相處,但久了慢慢有默契後很多事情可能一個眼神就知道意思了。

數據只是一個面向而已,很多東西也不見得能體現在數字上,所以我才會喜歡以生物狀況為優先。
不過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飼養風格啦,畢竟水族飼養可是同時結合了Science & Art, Biology & Technology 這些不同元素的一項嗜好,有時甚至還能從缸子的特色看出飼主的性格呢。

我會喜歡寫文章的原因倒也不是想教人做事,只是希望能提供一個出發點讓摸索的旅途可以稍稍順遂一些(如果被我搞得更亂或嚇跑的話我先說個抱歉)。
站上多得是養得比我好或是更有經驗的玩家,所以我倒也沒什麼立場指手劃腳,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多享受、多學習、多討論,然後把自己喜歡的生物都養得健健康康吧。
 
老實說其實你很多的文章我都沒能看完,因為太長了,哈哈
真的非常感謝J大的用心,你的文章真的太好了,對大家都很有幫助
 
Peter大真是語重心長啊~
缸子的維護其實久了多半也會抓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步調,不過初期我也是建議可以勤勞一點多和缸子互動一下(而且通常一開始也會比較有衝勁)。
就和談一段感情一樣,一開始還不了解對方時總是會小心翼翼並盡可能多花一點時間相處,但久了慢慢有默契後很多事情可能一個眼神就知道意思了。

數據只是一個面向而已,很多東西也不見得能體現在數字上,所以我才會喜歡以生物狀況為優先。
不過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飼養風格啦,畢竟水族飼養可是同時結合了Science & Art, Biology & Technology 這些不同元素的一項嗜好,有時甚至還能從缸子的特色看出飼主的性格呢。

我會喜歡寫文章的原因倒也不是想教人做事,只是希望能提供一個出發點讓摸索的旅途可以稍稍順遂一些(如果被我搞得更亂或嚇跑的話我先說個抱歉)。
站上多得是養得比我好或是更有經驗的玩家,所以我倒也沒什麼立場指手劃腳,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多享受、多學習、多討論,然後把自己喜歡的生物都養得健健康康吧。
我可不是什麼大哈哈🤣
對啊,確實是生物狀況優先,也不可能全部都測得到啊。很多都是經驗累積。
但勤勞我覺得是基本啦,這是身為海水新手的領悟。畢竟保持穩定生物狀況才能好好的,

沒辦法直接判斷是否穩定的情況下…就勤勞測試能測的東西吧。哈哈哈
話說似乎有大神可以判斷,我大概就是有點感覺有點感覺這樣。(ex:骨生長肉眼可見加快,沒有做其他操作的情況下,可以推論kh&ca消耗變大。)
不過這需要時間的累積啦。初期還是…認命量吧哈哈哈哈。
 
憑感覺的是業界通病啊
所以近年為何花大錢去代理HANNA(又不會賺錢),
會賺錢的項目早就被資本比我大很多的廠商拉走了那輪的到我......

因為蛋機就是能給我們一個數值,讓我們知道魚缸是什麼情況,
而不要一堆似是而非,一堆羅生門各說各話,所以看過太多神人(大多上岸了)
什麼摸魚缸知道溫度,看水知道ph,喝一下知道鹽度的,都是僅供參考,偏差值太大
看生物狀況的,也是要特別小心,因為生物有適應性,等你發現生物異常時,水質有可能已經偏差到近危險值
甚至產生不可逆,比如蝶魚,高np拒食後,調回低np後仍然不吃了(這都十幾年前就有的資料)

當然不是經驗值無用,像計數,看一眼魚缸知道大約有多少尾魚,看魚況(游姿、眼神、呼吸)知道是否正常
看珊瑚開的情況,是打架,餓到,還是水質異常,看生物狀況是一個判斷方向,但通常適用者是看的足夠多的生物的人
一般海缸飼主,建議科學化養殖,正確的測量下去,行或不行,數字告訴你~~
 
我倒是也看過不少在另一個極端的玩家,他們追求數據的程度有時候我都不曉得到底是在養生物還是養數字了。
水中不同物質的濃度當然會影響到生物,不過很多人似乎都會把這個關係過於簡化而得出“只要OO數值超過多少缸子就會發生XX”這種結論,最後就會常常因為數據脫離了“標準值”就急得跳腳。
但問題是生物體就不是這麼單純的東西,更何況我們維持的系統基本上也可以說是一個微型生態系了,所以很多時候看到有人提問我才會都習慣在談數據標不標準前先了解一下目前缸內的生物狀況。

我並不認為觀察缸況是什麼神乎其技的事,需要的也只是足夠的耐心、細心、基礎的知識、以及一些邏輯。
比如說當我家裡缸子中的紅海珊顏色變淡我基本上就知道缸子的磷見底了,因為同樣的狀況在這顆珊瑚上已經發生好幾次了;或者是像一個新開的缸我基本上會等到可以觀察到珊瑚或藻類的生長後才會開始測試,因為在那之前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消耗。
這些都不是什麼玄學或是直覺,只是一點基本的邏輯和觀察而已,也不需要等到生物的健康受影響。

我認為觀察以及測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沒有人規定兩者只能擇一。
有時觀察生物可以在任何數據有變化前就先讓你知道狀況;反之數據也有可能在生物體現出來前就讓你知道。
不過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有些人會覺得一大堆數字和設備很枯燥啦(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理工宅男:em01:),所以如果可以多導入一點實際觀察其實也能增添不少樂趣。
若是已經有一點基礎知識的玩家不妨可以試試在測試前先以一點基本的推理和觀察猜一下數據是多少。
這當然不是叫你去練什麼通靈大法然後以後就不用測試劑了,而是說平時除了單純測數據外其實也可以稍微多花一點時間從各方面了解你的缸子。

不過還是要稍微動一下腦就是了,不要隨便就把一次的結果套到所有狀況,像是坊間流傳的藻相我覺得就是這個狀況。
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論點認為長了什麼藻就是代表有什麼水質,但坦白講這就是有點把觀察結果無限上綱了。
比如說一堆人都說甚麼長褐藻(矽藻)就是磷酸鹽過高。當然也許在某個狀況下確實是由升高的磷酸鹽導致褐藻增生,但這能帶入到每個缸子嗎?
會影響藻類生長的因子有一狗票,從光照、各種營養鹽、微量元素、其他生物抑制等都有可能,因此直接一口把因果關係咬定我認為根本沒什麼道理。

所以還是回到原點嘍,無論是觀察還是測量都沒有什麼可以適用每個缸子的說明書或SOP,唯有把基本功打實並多花點時間在自己的缸子上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不然如果養海水缸只需要一直照表操課我想多數人大概養不了多久就無聊死了吧。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