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84_241202205919_acf74.jpg

PH84_241202205920_a89de.jpg
 
最後編輯:
7/21 一支元老級的骨,開缸一個月就進來了,石頭狀況很糟阿。顏色狀況也都很普通。
PH84_250417163529_0530f.jpg


1/4爆炸生長的樣子真的超美,就算沒有餵食開燈還是爆毛,當時在觀察包底已觸及石頭,沒想到...
PH84_250417163747_a0a2e.jpg

PH84_250417163748_76f98.jpg


觸及石頭後,底部脫皮,往回看包底的綠很怪,連毛都變綠了,就這樣狀況下滑。
PH84_250417163748_407bc.jpg


移缸後,可以看到底部脫皮止住了,但右邊的頭頂肥厚的爛肉開始吐絲,就這樣吐了2個月,有趣的是這吐絲沒有見骨卡藻,就大膽推測跟一般的STN不太一樣,自認為是爛肉的代謝。
PH84_250417163748_455ef.jpg


這幾天吐絲幾乎少見了,毛也都轉回粉橘,原本幾個生長點白掉的部分也稍微恢復生長點的顏色,底部部分還是有些綠毛,包底退縮的邊緣整個增厚,恢復生長後並沒有立刻擴張領地。本來爛肉的幾個頭,顏色恢復之外也瘦了一點,沒這麼腫了。1/4之後開始出問題,又經過移缸,到4/16號才終於恢復生機,目前看起來不錯,卻還無法放下心來。
PH84_250417163748_704d6.jpg



骨長的好不容易,骨要救回來更不容易,仔細觀察才能獲得豐厚的經驗。
 
最後編輯:
  • 讚
Reactions: KQI
可是舊缸和新缸的石頭上面,藻的樣子很像呀~
舊缸的有綠一點點,
沒想到這麼毒! :unsure:
還是説毒的不是藻,是上面看不到的菌?
 
可是舊缸和新缸的石頭上面,藻的樣子很像呀~
舊缸的有綠一點點,
沒想到這麼毒! :unsure:
還是説毒的不是藻,是上面看不到的菌?
骨在擴展領地時會清理基座/石頭上的任何東西,清不掉的什麼螺就直接覆蓋過去,脫皮應該跟石頭沒有關連才是。

脫皮前都是橘色有共生藻的,出問題後已經變綠的皮跟毛來不及觀察到過程,過一陣子其他地方的毛都轉透明,感覺就像共生藻大撤退;因為我想要多觀察沒有做處理,所以就放著自然恢復或是自然死亡。

脫皮的速度跟RTN很像但不是RTN(以前RTN不少支骨,很熟悉XD)沒有皮飛走,觀察脫皮部位反而像融化,很怪異,感覺就像SPS自己截肢保種一般,一直到稍微恢復都沒有再繼續脫皮,邊緣增厚一些時間,到這幾天才有看到擴展領地生長,真的是很特別的經驗。
 
吃飯中的甜甜圈,現在一個多月餵一次(算是很久沒餵突然想到可以餵一下),不餵也是繼續肥下去,底部共肉發展也很好,這傢伙肥肥的好可愛。
PH84_250421163111_7dd96.jpg


這顆紅色甜甜圈也是很少餵食,其實不餵也是慢慢復原中,本來一圈脫骨,最近看到包回去一點點了,真的可喜可賀。
PH84_250421163112_11f4d.jpg


肥肥的地獄腦。
PH84_250421163112_a79ef.jpg


很迷你的甜甜圈,沒餵食過,顏色慢慢飽和了。
PH84_250421163112_20f57.jpg


缸內就這三隻海星,就這麼剛好疊在一起,話說上面兩隻已經疊幾天了,最上面那隻都不想吃東西嗎?還是說真的在假交配中? 後面兩顆米粉當背景也是很迷人耶。
PH84_250421163112_fa525.jpg
 
久違的夜間觀察,拍了幾支指標性的骨,盡量以各種類型來觀察。
依序是:野火(9.5個月,傷後復原中)、橙色激情(9.3個月,傷後復原中)、黃金戰士、沙贊、夜行俠、香蕉

觀察重點:
1. 水流、微生物:
1.1. 扁跳蝦:本來整缸囂張漫步,就連開燈也是大搖大擺地逛街,青蛙進去兩天完全不見蹤影,只能在夜間看到幾隻快速的移動,看青蛙(1.1個月)肚子應該是維持了一定的平衡。
1.2. 跟著水流的雜質:沒有擾動的情況下,會猜測是浮游生物。目前兩支海金魚都是不吃顆粒,我也沒餵食冷凍飼料,完全仰賴缸內浮游生物,目前一隻確定有吃飽有大便、另一隻瘦背但狀況有變好,目前單純靠缸內自給自足的生態算是還不錯。
1.3. 水流:影片時間點是比較無聊的左右脈衝模式,還是能看到流的變化還算OK,骨型密集的部分(如沙贊),外面的流跟裡面的流就有不同,流夠不夠強還是夜間觀察最好判斷,有出毛、有雜質可以更好判斷,不過沙贊影片拍得不夠長還沒辦法看出流是否足夠,就是下次觀察重點囉。

2. 出毛、皮膚狀況:
2.1. 野火:傷後好轉至今也2個多月了,出毛雖然不及之前但變好一些了,顏色變化稍微有不同,看起來是更健康,是時候看牠自己要生長還是我來刺激一下了。
野火之前狀況好的時期:
2.2. 橙色激情:最近恢復狀態還不錯,差一點點了,跟出問題時比較,完全停止生長,以目前缸內維護情況不會擔心有問題,目前看起來也重新擴展領地了,就慢慢等待吧。
PH84_250428110742_e814c.jpg

2.3. 黃金戰士、沙贊、夜行俠、香蕉:都是新進的朋友,其實新進的骨出毛這種程度算是基本的,短時間不會掛掉,長時間還不知道XD;新的骨是用來看目前缸內狀況的方法之一,看出毛、看生長跡象,黃金戰士目前1個月的生長速度真的不錯,也是可以確認這2個月的操作是否正確。

3. 石頭藻況:目前輸入應該是過多的情況,夜間鼻涕藻消退,等到開燈後才會開始繁殖,就這樣循環,如果夜間沒消退,就會開始累積,也是觀察重點之一。
 
最後編輯:
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大混戰(爭論), 其中 "夜間到底該強流還是弱流" 就是個熱門的戰題~
甚麼 常常潛水觀察之類的, 月球引力...巴拉巴拉的, 各種說法~

弱流觀點:
1. 方便魚休息
2. 方便珊瑚進食
3. 大海晚上弱流居多

強流觀點:
1. 大海不會因為白天或晚上而固定出現強流或弱流

據我長時間觀察, 要在夜間吃東西的珊瑚, 通常是流越強, 攝食觸手伸得越誇張!

至於魚, 他們基本上都會找到自己能安頓的位置休息的, 有的甚至會鑽到洞裡(飄飄)或貼著活石凹坑(海金魚),
若要為魚擔心, 有可能是想太多了, 或著是根本沒有為魚設置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

因此我不會特意在晚上搞個甚麼弱流, 就讓造浪隨意變化(強度 10~80%間自由切換)

雖然常在晚上觀察, 但沒看到特別的狀況也就沒錄影了, 上一次錄影沒走完全部的珊瑚,
但也能看到魚缸的一角, 這是沒有人工餵食下的夜間珊瑚缸~
 
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大混戰(爭論), 其中 "夜間到底該強流還是弱流" 就是個熱門的戰題~
甚麼 常常潛水觀察之類的, 月球引力...巴拉巴拉的, 各種說法~

弱流觀點:
1. 方便魚休息
2. 方便珊瑚進食
3. 大海晚上弱流居多

強流觀點:
1. 大海不會因為白天或晚上而固定出現強流或弱流

據我長時間觀察, 要在夜間吃東西的珊瑚, 通常是流越強, 攝食觸手伸得越誇張!

至於魚, 他們基本上都會找到自己能安頓的位置休息的, 有的甚至會鑽到洞裡(飄飄)或貼著活石凹坑(海金魚),
若要為魚擔心, 有可能是想太多了, 或著是根本沒有為魚設置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

因此我不會特意在晚上搞個甚麼弱流, 就讓造浪隨意變化(強度 10~80%間自由切換)

雖然常在晚上觀察, 但沒看到特別的狀況也就沒錄影了, 上一次錄影沒走完全部的珊瑚,
但也能看到魚缸的一角, 這是沒有人工餵食下的夜間珊瑚缸~
流越強 觸手伸的越誇張
這個現象會不會是因為流越強,導致sps本能的要把觸手伸的越長才越好捕捉食物?

會這樣想是因為經驗上水流越強,sps似乎骨型上也會相對越密集 越粗
目前好像也沒有看到相關的說法證實,但我的感覺是sps為了抵擋較強的水流,是不是本能的把自己變粗壯一點去對抗水流,避免容易斷掉

以上都是個人腦補😂
 
流越強 觸手伸的越誇張
這個現象會不會是因為流越強,導致sps本能的要把觸手伸的越長才越好捕捉食物?

會這樣想是因為經驗上水流越強,sps似乎骨型上也會相對越密集 越粗
目前好像也沒有看到相關的說法證實,但我的感覺是sps本上為了抵擋較強的水流,是不是本能的把自己變粗壯一點去對抗水流,避免容易斷掉

以上都是個人腦補😂
我覺得不是, 是比較強且亂的流, 比較能帶來食物, 才會讓觸手反應比較大.

另外, 夠亂的強流, 加下足夠的食物, 才比較能生出粗壯與密集的骨型.
餵比較少的時期, 可以觀察出密集的骨, 但支會比較細.

另外當骨向外成長擴張時, 若是長到某範圍區域有密集強流時, 反而會限制骨往外擴張,
骨型發展反而會變得很短小密集.

下圖的紫色台灣骨 與 快龍的前排, 就因為前方有比較強的流, 造成往前的骨型變得短小密集.
(這就是缸太小的宿命)
P4270066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至於骨型長得亂七八糟, 或是獨支亂拉的骨型, 那造浪則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我覺得不是, 是比較強且亂的流, 比較能帶來食物, 才會讓觸手反應比較大.

另外, 夠亂的強流, 加下足夠的食物, 才比較能生出粗壯與密集的骨型.
餵比較少的時期, 可以觀察出密集的骨, 但支會比較細.

另外當骨向外成長擴張時, 若是長到某範圍區域有密集強流時, 反而會限制骨往外擴張,
骨型發展反而會變得很短小密集.

下圖的紫色台灣骨 與 快龍的前排, 就因為前方有比較強的流, 造成往前的骨型變得短小密集.
(這就是缸太小的宿命)
P4270066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至於骨型長得亂七八糟, 或是獨支亂拉的骨型, 那造浪則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可惜這種水流對於骨型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能看出來的
骨沒有養大都不知道到底目前這個地方的水流如何😂
尤其調整前 調整後,都只能觀察水螅的擺動做參考,並依據暫時目前的生長形態判斷
 
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大混戰(爭論), 其中 "夜間到底該強流還是弱流" 就是個熱門的戰題~
甚麼 常常潛水觀察之類的, 月球引力...巴拉巴拉的, 各種說法~

弱流觀點:
1. 方便魚休息
2. 方便珊瑚進食
3. 大海晚上弱流居多

強流觀點:
1. 大海不會因為白天或晚上而固定出現強流或弱流

據我長時間觀察, 要在夜間吃東西的珊瑚, 通常是流越強, 攝食觸手伸得越誇張!

至於魚, 他們基本上都會找到自己能安頓的位置休息的, 有的甚至會鑽到洞裡(飄飄)或貼著活石凹坑(海金魚),
若要為魚擔心, 有可能是想太多了, 或著是根本沒有為魚設置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

因此我不會特意在晚上搞個甚麼弱流, 就讓造浪隨意變化(強度 10~80%間自由切換)

雖然常在晚上觀察, 但沒看到特別的狀況也就沒錄影了, 上一次錄影沒走完全部的珊瑚,
但也能看到魚缸的一角, 這是沒有人工餵食下的夜間珊瑚缸~

我現在造浪的調整上,夜間有弱有強,隨機模式變化會大一點,魚的話自己會找好位置的,海金魚躺在小礁石中間也是睡得很安穩。米粉、單胞、腦類也是很能抵抗強流,偶爾強流期間甜甜圈肥肉被吹到局部內凹都不影響,也不太需要顧慮太多。

我覺得攝食毛抗流程度也很高,某些正在起步的骨,毛都會漲很肥大,是餓的表現? 現在有砂層、有滴定餵食,食物的供給上應該改善很多,就算滴定餵食是扁跳蝦、微生物在吃我也覺得很OK;夜間也有強流的時候,但我沒想要爬起來觀察XD,還沒辦法觀察到那時候的出毛狀況。

我反而對粉狀飼料沒有太多感覺,也拿不準餵食時機,不過有想用粉狀來訓練海金魚看看會不會吃,粉狀該夜間餵?還是日間餵食? 還是餵魚時順便?
 
可惜這種水流對於骨型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能看出來的
骨沒有養大都不知道到底目前這個地方的水流如何😂
尤其調整前 調整後,都只能觀察水螅的擺動做參考,並依據暫時目前的生長形態判斷
我倒是不在意耶,什麼位置養出什麼骨型也是一種趣味阿,不喜歡的話就修剪調整囉。
目前都還在養的活的程度而已,養的好、養的美、養的美到不行都還久勒。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