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有不少生物為了避開天敵, 讓繁衍後代有更高的存活率, 都是趁著太陽下山後才進行的,
因此在晚上常可以觀察到浮游噴發, 產卵,噴精...等現象, 這也使很多珊瑚發展成在夜晚有更積極的補食行為~

大家應該聽過老手建議珊瑚缸內的水質不要太貧瘠, 但到底怎樣是貧瘠其實很難定義出來,
不像是 NP 測一測就一翻兩瞪眼的事~
的確這真的很難量化, 但可以將操作目標導向類似大海中的情景(我知道人工環境很難完全一樣, 但那可以是個前進的方向!)

想想若是你的珊瑚缸中, 晚上熄燈就會自行產生很多浮游, 那是不是就沒有每天都要人工餵食的壓力~~~
(這也是懶人養法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把懶人養法與狀況不好的缸畫上等號, 那其實是走歪的懶人風)

一個成熟的珊瑚缸, 晚上常能看到浮游產出的, 之前我的缸觀察到的都是比較大型的浮游,
像是寄居蟹, 或是清潔蝦, 假綿羊蝦的幼仔, 或是陽隧足噴卵, 奶嘴噴精之類的,
最近比較認真地觀察, 發現有比上面那些更細小的"雜質", 會在晚上出現!
停水流用光照, 看似沒有趨光性, 也不會自己移動,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甚麼東西, 但每天早上魚缸燈一開, 是完全觀察不到這些顆粒的,
真的是蠻神奇的~

影片中水流停止時是不會動的~

從上面的影片中, 可以藉由這些雜質觀察一下缸中的水流, 最近常看大家在問水流強弱,
其實水流強弱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何的散亂, 並讓缸中死角減少到最小!

觀察水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餵食的時候, 另外還有個長期的指標, 那就是硬骨的長勢!
早期只能卑微地維持硬骨活著, 後來進階到能有成長並發色漂亮, 若要更進階, 骨的生長型態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A屬的骨, 除了長支類, 刷狀類的, 幾乎都會成盤型! 所以後來發現無法成盤, 發展成特殊一兩支特別長的, 那都是水流有問題造成的!

所以當你要觀察一個珊瑚缸養得夠不夠厲害, 看的就是有沒有毛, 有沒有生長頭, 發色情況, 骨型!
 
我有丟2到3種類空殼(鐘螺、翻沙螺和水晶螺),
他可能天生是獵人,不屑施捨的......。
工作關西,有鐘螺能夠拾取,從小養到大,
把生物多種類收集,當作小朋友觀看用,鐘螺、畚箕螺和金黃寶螺,把魚缸存在意義提升;)
 
我有丟2到3種類空殼(鐘螺、翻沙螺和水晶螺),
他可能天生是獵人,不屑施捨的......。
工作關西,有鐘螺能夠拾取,從小養到大,
把生物多種類收集,當作小朋友觀看用,鐘螺、畚箕螺和金黃寶螺,把魚缸存在意義提升;)
若是有特殊目的, 那就只能取捨了~
我原本只是從哪個種類在缸內比較有作用, 影響又比較小的角度去考量的~
 
若是有特殊目的, 那就只能取捨了~
我原本只是從哪個種類在缸內比較有作用, 影響又比較小的角度去考量的~
我也放了好多隻金環寶螺,
發現活石造景上面比較不會卡藻,表面比較乾淨,
但是咕咾石造景上面就不行了,到現在上面還是長不出鈣藻,只能長出褐藻,
又因為NP壓得比較低,
一旦褐藻長多了,不知為何,就開始長出我最怕的鼻涕來啦!:eek:
所以就放了十隻金環寶螺下去吃藻,
雖然他們不吃鼻涕,但是他們會到處刮褐藻,刮過去石頭就乾淨很多,
不過白天開燈時他們都躲在陰影下面睡覺,每次都是晚上才出來到處爬,
只要晚上偷偷打開魚缸,就會看到魚都躲在石洞裡睡覺,
寶螺,假綿羊蝦,寄居蟹,和那隻最顯眼的美人蝦到處逛大街,
我都很擔心他們逛到地毯那裡,變成飼料:rolleyes:

不過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活石真的很厲害,
比起咕咾石,怪東西真的比較長不上去耶!
我的魚和蝦也都比較喜歡活石的那座造景,
明明咕咾石那座造景比較大,但是大家都喜歡往活石那座造景裡面躲避,
不知道活石有沒有半衰期?
如果會的話,
考慮每隔一陣子換掉魚缸裡的可以替換的活石,來把上面的好東西帶進魚缸 :unsure:
 
我的光掌和青蛙搶食,直接把青蛙下顎啃掉,導致它無法進食,走了。
蠻神奇的,他倆的食物不是重疊的呀~
我家的已經相安好幾年沒事了~

倒是曾經有隻青蛙不知什麼原因掛了,屍體背寄居蟹分食掉…
不管是那種魚,掛掉被清理掉的速度都是很快的…
 
我也放了好多隻金環寶螺,
發現活石造景上面比較不會卡藻,表面比較乾淨,
但是咕咾石造景上面就不行了,到現在上面還是長不出鈣藻,只能長出褐藻,
又因為NP壓得比較低,
一旦褐藻長多了,不知為何,就開始長出我最怕的鼻涕來啦!:eek:
所以就放了十隻金環寶螺下去吃藻,
雖然他們不吃鼻涕,但是他們會到處刮褐藻,刮過去石頭就乾淨很多,
不過白天開燈時他們都躲在陰影下面睡覺,每次都是晚上才出來到處爬,
只要晚上偷偷打開魚缸,就會看到魚都躲在石洞裡睡覺,
寶螺,假綿羊蝦,寄居蟹,和那隻最顯眼的美人蝦到處逛大街,
我都很擔心他們逛到地毯那裡,變成飼料:rolleyes:

不過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活石真的很厲害,
比起咕咾石,怪東西真的比較長不上去耶!
我的魚和蝦也都比較喜歡活石的那座造景,
明明咕咾石那座造景比較大,但是大家都喜歡往活石那座造景裡面躲避,
不知道活石有沒有半衰期?
如果會的話,
考慮每隔一陣子換掉魚缸裡的可以替換的活石,來把上面的好東西帶進魚缸 :unsure:
螺的單兵能力差,所以才要多隻,也是多隻同時噴精容易發生超過系統負荷的情況~

優質的活石比咕咾石更容易創造出生態富饒的環境,也比較不容易讓壞菌搶到地盤與優勢,
咕咾石通常要有經驗的老手才能駕馭~

活石種類蠻多的,結構鬆散內含泥沙的,時間久了,的確會有越來越脆弱的問題,
所以要來當主礁造景的,最好找質地比較紮實的.
一段時間想透過新活石補菌,可以不用移出主礁石(若養的夠好可能上面長滿珊瑚也不好移),置換一些零碎的活石,或是新活石在缸裡放幾個禮拜再移出也可以.
 
蠻神奇的,他倆的食物不是重疊的呀~
我家的已經相安好幾年沒事了~

倒是曾經有隻青蛙不知什麼原因掛了,屍體背寄居蟹分食掉…
不管是那種魚,掛掉被清理掉的速度都是很快的…
每次放飯時,光掌和另一就衝的超快,成長速度也很快!
PH84_250216210550_9a98c.jpg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