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nan555

🔰
金幣
0
自從使用粉狀硝化菌之後..不管如何大量餵食測得no2都維持黃色....昨天無聊去買tetra no3測試劑..結果顯示鮮紅色...
因此上網得知用碳源法可免換水降低no3..
因此下午五點在我三尺魚缸(雙邊抽底沙過濾法)放了3顆小冰糖(埋在底沙中)+一茶尺稀釋蜂蜜..
晚上11點睡覺前水質依然透徹...魚兒快樂游...貪嘴好吃..
但是今天早上10點起床一看...阿娘威..水呈現渾濁...能見度從旁側無法看到對向...當然魚兒也全上西天了..
至今已經12小時...依然渾濁...測量no2與no3 雙雙暴紅...
人家別人用碳源法no3會下降...而我怎麼no2與no3雙雙上漲...測得滿江紅...
我魚缸水量將近200升...使用此法為何會把我的no2給暴紅呢???
請教各位大大可以幫小弟解惑嗎? 感激不盡....感恩...
:em16: :em16:
 
小弟也覺得您一次加太多了
依據NC大大的說明,每一百公升加入碳源量約1.2克
再看一下NC大大的文章吧
http://www.ph84.idv.tw/cgi-bin/board/topic.cgi?forum=8&topic=7300
 
[這篇文章最後由fiat500在 2008/08/31 11:47pm 第 1 次編輯]

應該是沒有蛋白機所造成缺氧的結果
 
下面引用由fiat5002008/08/31 11:46pm 發表的內容:
應該是沒有蛋白機所造成缺氧的結果
加蜂蜜真的會造成溶氧下降!!敏感的漁會~凍不住~
因為我的小缸(40*25*30公分)沒裝蛋白.都是用加蜂蜜控制no3..
上次進一隻火燄.放在隔離盒中馴餌時.因為直接加2.cc的蜂蜜下去
結果竟然昏倒...於是趕快換水...不信邪..又加1cc看看...結果又昏倒!!
從此就改從捕水器加蜂蜜..避免慘劇發生!!
所以加時..一定要注意溶氧及ph.kh變化的問題!!

-=-=-=- 以下內容由 mywifeisruru2008年09月01日 00:09am 時新增 -=-=-=-
還有~
如果魚缸的硝化系統不夠健全..
加的反而有不良影響..
 
要加之前要知道為什麼加碳源能降NO3.
水中的細菌狂長, 如果沒有有效的蛋白輔助氣體交換, 水中的氧氣會很快的降到谷底
 
第三天的今天早上渾濁已經比較不渾濁了...可能昨天晚上我加強打氣+粉狀硝化菌三茶尺..並使的整個魚缸都有小氣泡...今天晚上我先再測量no2
為何前天下午五點到昨天上午10點我的硝化菌系統可以保持水質清澈10小時呢?爾後瞬間系統崩潰....難道死掉的是因為硝化菌缺氧?氧氣都被益營性分解細菌大量繁殖給消耗光光?...

-=-=-=- 以下內容由 tainan5552008年09月01日 10:15am 時新增 -=-=-=-
反正我想開了...等到明天水質清澈後..我再次以4倍數的碳源量測試..並且以加強打氣法..測試看看

-=-=-=- 以下內容由 tainan5552008年09月01日 10:16am 時新增 -=-=-=-
為何說我用量是倍數..因為我直接把冰糖4塊+稀釋蜂蜜一茶尺
 
下面引用由tainan5552008/09/01 10:11am 發表的內容:
第三天的今天早上渾濁已經比較不渾濁了...可能昨天晚上我布做v化菌缺氧?氧氣都被益營性分解細菌大量繁殖給消耗光光?...-=-=-=- 以下內容由tainan555在2008年09月01日 10:15am時新增 -=-=-=-反正我想開了...等到 ...
因為細菌增生也是要時間的...........
 
今天我懶惰等了...上午直接換水3/4...下午測得no2與no3都為黃色..剛剛直接放一隻大魚下去....這招比較快..並且秉持研究精神.為人為己解惑...因此上網蒐集台灣水產養殖論文........
我想原因;
控制變因在於溶氧量..也就是說;如果碳源用量不當...在依然提供固定氧氣量的溶氧量終究比不上細菌等比級數的增加而耗氧量
..因此暴增分解細菌而相互搶奪氧氣..自幹死光光...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把原本所建立的硝化系統因為缺氧而崩潰..而產生的分解細菌在第一階段就自己死光光..更污染水質呈現渾濁...
因此我反其道而行..直接換3/4水就有1/4污染源+粉狀硝化菌..不就可以短短再6小時內重新建立硝化系統嗎?因此幹嘛等待嘛...
前言>>在人為的水產養殖系統當中,由於放養了高密度的水族生物、投餵大量的飼料,而促使水中的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持續累積,濃度上升,往往造成養殖生物中毒或使其抵抗力降低而生病死亡。雖然換水能夠降低養殖系統的含氮廢物,但長期而言,這不是一個生態上永續經營的方式,因此使用循環水系統減少換水次數是水族同好之趨勢。
在一個養殖機器剛啟動時,由於加入的是乾淨水源,因此水中通常不會含有含氮廢物與碳源,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硝化菌是有困難的。此時,我們可以直接在水中投入氮源或碳源,如此一來,硝化菌就能很快的在我們的過濾設備中培養起來,一旦系統中的硝化作用正常運作後,即可加入我們所欲養殖的生物。
對於循環水養殖系統來說,水中含氮廢物的處理更顯重要,如何在密閉式的水體當中有效的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no2將是養殖成敗與否的關鍵。在養殖的設備上,要有硝化細菌的過濾裝置,才能將養殖水中有毒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有效的降至安全範圍。
2NH4++ 3O2亞硝酸菌 Nitrosomonas→2NO2_+ 4H++ 2H2O+ 能量 R1
2NO2-+ O2硝酸菌 Nitrobacter→2NO3- + 能量 R2
R1反應為亞硝酸菌經由亞硝化作用將氨/銨轉變為亞硝酸根,R2反應為硝酸菌經由硝化作用將亞硝酸根轉變為硝酸根。兩者反應都必須消耗氧氣,溶氧量太低的水體對硝化作用會有負面的影響,在整個養殖系統的建立過程中,許多養殖者往往過於依賴現成的設備,忽略了硝化細菌的正確培養方式,導致養殖生物的損失。
在投入碳源後,由於水中氨/銨量增加,因此亞硝酸菌Nitrosomonas會先成長,亞硝酸菌的亞硝化作用促使水中的氨轉變為亞硝酸,隨著亞硝酸菌的成長,水中的氨會逐漸減少,亞硝酸會逐漸增加。之後,硝酸菌Nitrobacter因為亞硝酸的增加而開始成長,並將亞硝酸鹽轉變為硝酸鹽,使得水中的亞硝酸逐漸降低而硝酸鹽增多,因為硝酸鹽較無毒性,對水中生物的影響較小,並可藉由其他方式將硝酸鹽去除,例如藻床處理。
從R1和R2可知,一分子的氨會轉變為一分子的亞硝酸;而一分子的亞硝酸會轉變為一分子的硝酸,若我們以濃度來看,由於氨NH3的分子量為17,亞硝酸NO2的分子量為46,因此1克的氨會產生46/17≒2.7克的亞硝酸,同理,1克的亞硝酸會產生62/46≒1.3克的硝酸(NO3=62)
本文的主體摘自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池塘養殖與科技管理」課程,2003年一篇期末報告)
所以碳源可以減半使用...氧氣要比原本的倍增使用..........我的錯誤在於碳源增倍而氧氣也固定提供...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