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兄,
顆粒大小, 跟效果好壞有沒有關係我也不清楚, 不過大顆的比較貴.
藻類會跟有共生藻的軟體競爭, 互相搶地盤, 也吸收相似的營養...
用藻類來吸附NO3,PO4理論上可行, 但是需要很大的數量才夠,
有的人專們設一藻缸來處理水中的有機鹽類, 如果你空間夠的話可以考慮.
至於usl兄說的"以RO來過濾,因為什麼都會過濾光了,形成純水",
應該是沒看清楚LJN兄所講的"沒有逆滲透膜,只有簡易型的三個過濾循環組件"的過濾桶組, ...
用過濾桶放置濾的裝置方式效率比較好, 水會強制流過濾材,
直接將濾材放置在水流通過處也是可行的,
這兩種放置法都要在"適當"時間後更換濾材.
適當時間跟缸子內的有機鹽濃度&濾材量有關係,
簡單的說, 濾材越少, 濃度越高, 濾材就越快失效.
判斷濾材是否失效可以用試劑測試,
放入濾材後, 有機鹽濃度會降低,
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趨於穩定(達成平衡)
如果濾材夠力, 濃度會接近0,
要注意的是, 底沙裡的有機鹽會慢慢釋放到水中, 水中的有機鹽又慢慢被濾材吸附.
所以不要看到數據變好就急著把濾材拿出來,怕被吸附物質又釋出.
可以等濃度又開始往上飄, 表示濾材失效了在取出即可.
如果濾材很便宜, 換得頻繁一些倒是無妨.
 
我有和肥狗兄相同的疑問?
"主要在設缸階段定註定缸子已長不出來了"

另外我看過一篇 關于用藻類控制硝酸鹽的文章 大意大概就是藻類雖然吸收了大量的無機態的硝酸鹽 卻累積了不少的有機態硝酸鹽 所以雖然測試出來的NO3數據很漂亮 但是缸裡還是有不少的硝酸鹽 這也是為什麼藻類過慮系統還是少有水族館採用的原因之一
另外多數我们栽培的在水族箱中的高等藻類 還有另外一個孢子釋放的潛在問題 雖然可以透過修剪來加以控制
 
非常謝謝wy兄的詳細解答,
其實我確實曾經在副缸養了許多的大型藻類和植物,
但是我的缸中一直呈現的是甚麼藻都有的狀況(綠藻>褐藻>綠絲藻>紅藻>鈣藻)
我的綠藻再大部分的石頭上佔百分之八十,
褐藻通常長在玻璃壁上,綠絲藻就是討厭的長在我的大型藻類及少數的草皮身上,
紅藻長在光線較暗處點綴一些,(另有一種紅藻長的像鈣藻摳不掉的不曉得是甚麼)
而我可憐的鈣藻只會長在我從石門取回的活砂上,看得到在長(而且是副缸)
主缸中只有在溢流盒當中有一個十元硬幣大小範圍,
我的主缸活砂倒是沒甚麼藻類附著(有盪皮參和數隻寄居蟹)
我的植物和大型藻類上長的絲狀藻,成長速度非常的快,但只限定生長在他們身上
(有時很久沒清缸壁,褐藻之上也會混些絲狀藻....)
非常的有礙觀瞻,運用人工的方式大約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可以看到它又有些附著其上了
我的植物便好像蒙上一層灰一般,所以我會直接想到可能是我的PO4出了問題,
其實真正的原因我也不清楚,為甚麼會那麼喜歡長在我的大型藻身上,但有一個重點是.........
真的真的很難看,原本的綠色和紅色都變得髒髒的,實在令人沮喪.
(另外說明一個狀況,從主缸溢流到副缸的水加上蛋白排出的水,都含有為數眾多的氣泡,會和副缸植物大量長絲藻有關聯嗎?真的是搞的我神經兮兮的.....)
還是要再次謝謝WY兄及各位大大的回應,另外請包含一下我的打字能力.....我一直還沒有辦法將想的和手配合在一起,所以請各位多多包函了!!! 3Q.....cc
 
[這篇文章最後由wy在 2003/05/01 08:23pm 第 1 次編輯]

阿南兄, 長的像鈣藻摳不掉的紅色藻類也是一種鈣藻. 我的缸子很多, 粉紅色的鈣藻只有一點. ^_^
以前PO4的濃度為1時, 缸子長了很多紅色軟泥藻, 爲了消除它,
所以我跑到化工行買PO4沸石, 試用了一些(約1.5kg)的確有用, PO4由1降為0.5,
但是紅色軟泥藻仍然存在,
後來我的缸子因為添加劑沒控制好出了一點問題, KH & Ca都過高, 軟體爛一堆, 紅色軟泥藻也萎縮了, 所以那一陣子沒注意PO4, 只換了一些水, 過一陣子後, 缸子生態有些變化, 之前都沒有的鈣藻慢慢長出來, 紅色軟泥藻只有在隔離箱中會出現(可能是沒有水流的關係)...
幾個禮拜前又測了一次PO4, 這次的數據=2, 可是紅色軟泥藻已經不會困擾我了...
 
可見的缸子裡的變數實在是太微妙也太複雜了,尤其像我是從當初的fo缸,直接改成活砂
當時把活砂理論當神一樣看待;因為大裕先生在水族生態雜誌裡寫到的,後來在舊站也完整刊載都說到可以直接改成活砂,卻不知道在改的過程有多少該注意的事項和水質的密切測量,導致後來fo缸完全倒缸(其實也撑了一段時間,真是難為了我那些可愛的魚),
 
我又不小心按到傳了出去了.....
其實我的活砂缸在歷經了兩年的過程,NO3其實都未降到合理的範圍過(超過50)
但奇怪的這樣的環境下,草皮和香菇卻長的超快,這也是我一直搞不懂的...........
(其實我缸中超荷的生物一直干擾著系統的生成...)
深深的覺得,沒有重新設缸的方式,常常是一條辛苦而漫長的路的,現在NO3終於掉在正常值
卻還是有著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討,很感謝有你們這些更積極去鑽研學理的有心人,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如果沒有發現這個可愛的網站,自己一定會剛愎的以為活砂是一個
........."唬濫"的系統,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是別人成功你照做就會有一樣的結果的.
這是一個惱人,卻也讓我深刻發現生物的可愛與可敬的地方.......
我會努力的,雖然一路走來並不如別人順利,但我想只要堅持下去,必然會孕育出
一個全然屬於自己風格的礁岩生態軟體缸的......
(寫給那些和我一樣曾經想過撤缸念頭的朋友們)
 
許多高等藻類如雨毛藻,葡萄藻,紅牡丹藻,鈣扇藻,及一些蕨類藻(得常修剪否則會占據軟體地盤)等,在活石引進時裏頭或多或少都有這些藻類的根或苞子,在設缸初期待水質趨向穩定,也開始供應正確的光照(亮度,色溫及光譜)後它們便會開始冒出頭來,有些一出來沒多久便死了,有些則適應的存活下來,這些藻類對於所在環境的條件是極挑剔的,其中最重的是把它們當做水草養殖般的照料,也就是要有足夠而適宜的光線,鐵質及硝酸鹽,鈣質與co2,缺一不可.它們在缸中不僅賞欣悅目,彌補軟體普遍欠缺的深綠色讓整個缸子有著柔和動態的美感,同時它們負起過多營養鹽的吸收與淨化水質的功效,另外它們對軟體動物極其重要的單細胞黃藻有著互益的功能.
能否長出這些美麗的藻類在缸子發育之初便註定了,因為等缸子的所有參數決定後,便無法再改變,強力去改變會導至既有的生態失去平衡.
90%的缸子沒有這些藻類的自然生成,導因在設缸初期沒有適當的鈣質,co2,鐵質與合適的光照的供應,等缸子生態適應了您提供的環境後,一切便決定了.再也長不出來了.
事後移植,如果您有經驗,一定會發現很快便發白爛去.
藻類在生物過濾中是一輔助環節,不能全仰賴它們,我們要的只是一個漂亮的場景,並附加上過濾的功能而已.有人利用過濾缸來栽植做為過濾用,但不出3個月一定失敗,因為既有基因無法滿足它們,只能靠外力去培植,但別忘了,它們所喝的水仍是主缸中來的,主缸中本就沒有這些條件.
藻類吸收營養鹽的確也會製造出某些有機鹽,但這些有機鹽很容易被酵素分解,所以現在水族界也懂得效法大自然在缸中適時的提供這些酵素來做為第二層淨化水質的元素.同時這些酵素也是增進魚隻及軟體健康成長的脢。
 
[這篇文章最後由ivan在 2003/05/03 01:25am 第 1 次編輯]

小弟比較贊成的做法是利用refugium設一個草缸,培養浮游物和吸收過多的營養鹽,但主缸內還是已長得較慢的藻類為主,像是牡丹藻等,但羽毛藻與葡萄藻小弟建議主缸一點就好了,畢竟長的太迅速了,而且珊瑚和藻類為競爭者,藻類很容易就把珊瑚需要的營養,鐵,co2,等耗盡了,而且藻類不但會釋出有機氮,同時也會是出有機碘或其他有機鹽類,通常這堆珊瑚是不好的,用refugium也比較好控制藻類的數量與修剪,至於現在缸子長不出來將來只要環境變好了,很多隱藏很久的孢子就會在慢慢長出新芽,小弟前一年因停電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掛了,但目前缸內的藻類就有3~4種,都是慢慢長出來的,事後藻類移植的失敗,多是由於目前環境的改變與條件不太適應,跟設缸時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有種在,就不怕不會長出來,這也是其他討厭的低等藻類麻煩的地方,至於在缸中加入酵素,的確有其功效,但效果有限在大自然中的酵素因大多存在於生物體內,像是細菌或其他浮游生物,之所以不太贊成在主缸培養大量藻類,主要就是密度會太大了,如果大海中的海藻密度像我們的缸子,那整個大海就會優氧化了,所以如果要用藻類過濾,大量的紅樹過濾效果是不錯的,以上只是小弟的淺見,如有錯誤請大家討論修正一下,謝謝
補充一點,po4得來源主要跟餵食習慣及換的水有關,好一點的skimmer和鈣反還有低定石灰水都能幫助減少po4
 
非常感謝小凡兄的詳細說明,使我對磷酸鹽及藻類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希望自己透過這些事項的調整(餵食,水質,SKIMMER,滴定的氫氧化鈣)能夠改善我副
缸中髮藻滋生的問題.
其實我的缸子因為沒有再多的空間,因此我的副缸原本就被我定位在
refugium的模式,(紅樹及藻類),只是我的髮藻反而長在大型藻類身上......或許水流過快
及含氧量過多(蛋白的水直接進入),根本失去了refugium的基本概念吧,.....
總是有許多的現實層面需要考量,.....只是看著像被粉塵覆蓋的藻類就不由得
沮喪起來...........................>.<
 
為甚麼滴定 Ca(OH)2 可以減少 PO4 呢? 是不是可以沉澱 PO4? 而CA3(PO4)2 又可以防止 CACO3 晶體不斷長大, 好像有這點好處
一般買的 CA(OH)2 含有不少雜質, 也含有 PO4,oxolate 之類
 
joey兄, 下面這link 有你要的資料, 前兩天我們在另一帖也討論過
http://www.advancedaquarist.com/issues/sept2002/chem.htm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