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著在砂礫上的硝化菌(非浮游狀態時)不會自己遊走. 當底沙因為翻砂生物活動, 造成一堆很高的沙堆時, 絕大部分的高含氧的水從低阻力的地方通過浪板. 使得高阻力沙層(堆高的沙層)型成比較大的厭氧層面積.下面引用由Jordan在 2007/03/21 09:16am 發表的內容:
我是真的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論點,也覺得恐多慮了,硝化菌種並不會因水流快慢來決定著床數,因缸子是封閉的,此次流走的菌種還是會附著在另一個地點,總數並不因此改變。
至於NO3會很高,應該這樣講:沒產生NO2,?...
在缺氧的地區硝化菌會死亡 (這你應該可了解), 而厭氧菌會增加. 硝化菌衰減的效應在低密度魚類的魚缸比較沒有明顯的影響. 但是如果是高魚密度的魚缸則是致命的因素.
這又牽扯到鑽砂的魚所鑽出來的洞有多深多大. 如果夠深足以露出浪板, 以致所有本應該通過浪板的水全部從這個洞經過. 那這個抽底沙系統可說名存實亡.
這在一般的推理下應該不難推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