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謂高密度的養殖是像FO缸,由於魚對NO3的忍耐程度比軟體高,所以幾乎很少有人用活沙系統純養魚,活沙系統不是不能養魚,只是可以養的比例上可能要低很多,因為活沙系統的目的除了將NH4轉成NO2再轉成NO3的硝化系統外,也因為厭氧低氧的環境而能轉成N2來脫氮,但相對的硝化的能力並沒有抽底砂那麼強,所以若你要用活沙系統是純養魚小弟的建議是魚要很少,若抽底砂目前看來還沒問題!通常有個算法就是每50L不超過總長為10cm長的魚(這只是大概,沒有一定),若純養魚這樣低的密度你可能會很失望!像小弟雖是混養,不過我也是屬低密度養魚,主缸1200L約養十來條魚(在加十來條小紅線蝦虎,這對我來說並不會增加太多負擔),最大的是皇帝約8-10cm,其他最大的是一隻火焰神仙約5-6cm吧!
翻砂生物有蠻多的,像表面的番沙就是蕩皮参,若找不到蕩皮参 黑海参也會翻砂!只是他比較會爬上爬下!另外有相當多種蝦虎也會吃砂,小弟是選擇紅線蝦虎,不過新設缸並不適合放,因為它會餓死!若你有引進活沙,活沙內會有鑽砂生物,這也有例活沙系統(網子一來的目的除了阻擋活沙流到粗沙之外,二來也順便擋住鑽砂生物破壞低氧或厭氧層!
我還是覺得先確定你是要養FO還是混養?若是FO我反而會卻你改用抽底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