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真的有台灣特有種的魚類
看看這篇報告
http://system.ktnp.gov.tw/manager/pageeditor/stations/cp/10026/research_res_93002.aspx
不過國外沒採集到不代表國外沒有,所以嚴格的說"目前為止是台灣特有種"
另一個基因庫的問題
我倒覺得是對"種"定義上的差異
皇帝神仙,學名都是Pygoplites diacanthus
但印度洋產的在顏色上很明顯的就與太平洋產的不一樣,某些人還認為紅海產的比印度洋的更鮮豔(小弟資質駑鈍分不出來)
這是因為不同地區演化出不同的地域種(local breed)?
以紅小丑來說
蘭嶼產的在型態和色澤上與東北角或是菲律賓有稍微的差異
代表他們其實也有所謂的地域種?
不管菲律賓的紅小丑幼魚會不會隨著黑潮散播到蘭嶼(可能性非常大)
但我覺得人類沒必要也沒權力去幫助他們散播
因為這其實是干擾(破壞)生態的行為
至於放流多少小丑魚會導致當地的基因被入侵?
我覺得這也不是重點
就是丟垃圾到海裡就是破壞生態的行為
丟一包是,丟十包也是
是觀念上的問題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歡迎各位大大猛批
有不同想法才能討論
有討論才會進步![]()
的確並非就不存在台灣特有種
海洋生物的研究就是這樣
沒錢賺的事就沒什麼人幹
若以我的觀點
我寧願定義為台灣採集種而非台灣特有種
當然你可以不同意
反正這也不是重點
亞種的問題你說的對
這件事我在跟powerkensks兄討論的短訊也有說到
既然稱之為亞種
代表在生物群落形成之後已有適度的隔離
否則亞種不會發生
亞種代表的是在隔離後的演化
以您舉的例子
代表的只是體色基因強勢的結果
至於最後
多少放流會成為基因亂源
或許您不想討論
不過這是這篇文的開頭不是?
我不想發散這個主題
單純就事論事
最後還是不得不說
關於放生之類的外來種問題
還是回歸到陸生生物的隔離性問題
並不適宜用到這個討論串舉例
海洋生物的疆界不同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