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SPS的螢光色

第一個螢光蛋白:
在二十世紀中期,下村脩(Osamu Shimomura)第一個從Aequorea victoria水母體內分離出GFP (如圖1.),在紫外光的激發下會放出綠光螢光,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技術有很大的貢獻。查爾菲(Martin Chalfie)將GFP的螢光標的特性應用在生物學上,最初,他曾用GFP對身體透明的線蟲 (Caenorhabditis elegans,簡稱C. elegans)體內六種不同的細胞進行螢光標定。錢永健(Roger Y. Tsien)解釋GFP的發光機制,研究出增強性、多色的GFP蛋白,應用性更為廣泛。這三個人在2008年一起因綠色螢光蛋白(GFP)的發現與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螢光蛋白的光譜特性:
以原生的GFP為例,吸收光譜有兩個吸收峰,波段最大值在395nm(紫外光),另一個是475nm(藍光),兩者吸收強度比例是3:1,吸收波段最長到509nm。(如圖四)若激發紫外光波段,螢光放光最高峰是509nm,若是藍光激發,則是藍位移到503nm,顯示原生的GFP有兩個螢光來源,紫外光的吸收峰是中性的螢光團,而藍光的吸收波段是螢光團帶陰離子的形式,這兩個結構都是在基態形成的,隨著環境的酸鹼時改變、離子強度、溫度以及蛋白質的濃度而改變其比例。增強性螢光蛋白(EGFP),吸收峰在484nm,螢光放光最高峰在507nm且強度是原生型的兩倍。


form ZEISS 學院 Introduction to Fluorescent Proteins

上敘專指生物分子醫學之商用純化螢光蛋白[產品特性(尤其有研發出增強型螢光蛋白可以用於更大溫度酸鹼變化)] 目前在珊瑚已知有十幾種不同吸收波及放射波之螢光蛋白 珊瑚在魚缸中轉色(就螢光放射光)而言 主要是珊瑚因應環境光源改變,造成螢光蛋白體系增減造成轉色(專只放射螢光) 尤其如果照射光源使用窄頻波段又對準吸收波段 就會有對應激發的螢光展現


忽然想到 很多假珊瑚(塑膠珊瑚)都有螢光劑 放在led藍燈下 超螢光的 不用擔心no2 no3 po4 問題..........好像太使用窄頻光源 有點假假的 重點還是珊瑚要健康 啦!!!


果然學術的出來了
我是用450nm的
證實是有逐漸明顯的跡象
但是白燈下是看不出來的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