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87
🏆🏆🏆🏆
河馬大, 如果有看到我提供連結, 應可看到以下二圖, 特此PO上.
Jens 的文中不只提出離子交換, 也有物理性吸氨, 沸石表面有水晶體結構來抓氨.
NO2, no3的產生通常是對沸石的質疑, 照道理吸氨後不應該會有no2, no3產生, 我是解釋這些是從那來的.
您說的對, 信者恆信, 我和老齊乃江湖賣大力丸之流也.
其實看我對KZ的著墨,就應看出我對理論解釋沒太大興趣,而著重於使用方法的理解及應用。
選擇KZ,主要著眼於廣大後援部隊(Zeovit.com)支援任何疑問,也相信我會遇到的問題,大概前輩都已遇過。
方法百百種,但以可供我分析的樣本數量,KZ大概最多,照章做的成功機率最高。其他方法有人很成功,但不同缸之間變數大,歸納困難,很難copy。
我的邏輯向來找成功機率高的, Bill Gates & Jobs大學輟學,成就卻前無古人,但我還是會將孩子送台大為考量。我不打沒把握的仗。難度高的成功獲得較多的掌聲,那是他/她應得的,但掂掂自己的份量,目前我還是免了吧。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