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水館 (本地/線上)

天然海水、各國珊瑚、海水魚、優質活石
客製化魚缸、珊瑚生態魚缸設計、定期維護保養、周邊硬體販售
這是我2011年去澳洲雪梨市郊外水族館拍攝的 價格請乘以澳幣

若是台灣這種價格販售 很多買家應該會好好照顧生物了....

PH84_F_112_150304001432.JPG


PH84_F_112_150304001432_1.JPG


PH84_F_112_150304001432_2.JPG


PH84_F_112_150304001432_3.JPG


PH84_F_112_150304001432_4.JPG


PH84_F_112_150304001529.JPG


PH84_F_112_150304001529_1.JPG


PH84_F_112_150304001529_2.JPG


PH84_F_112_150304001529_3.JPG


PH84_F_112_150304001529_4.JPG
 
我覺得各有利弊,沒對與錯的問題,,
如果是會養的,有經驗的,知道如何挑魚的,會喜歡台灣這種價格,
新手, 較沒經驗的,或許願意花x3或x2或x2.5的,我是說或許......

便宜的不一定有風險,有風險的應該是經驗較不足,
風險應該是經驗而不是價格,
經驗夠的自然會自己挑魚,看沒問題才買,或是找可以信任的商家買,
風險自然不高.....

另一個原因是美國所得高,店租也高.員工薪資也高,都高台灣很多,
所以成本自然比台灣高,加上美國人收入高,貴一點自然還是可以被接受...
同樣一隻魚,台灣賣2000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2000的賣4000~6000,應該很多人會直接撤缸或養可以負擔的起的魚種吧.....

個人意見而已..不見得是對......`
 
老問題了, 台灣人的消費習慣, 改不了了
 
入海水沒多久,得到的結論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這應該本來就是世界的真理XD),
精打細算花時間爬文買到便宜的生物或硬體,
光是把自己的時薪算進去就很不划算,
更何況還有可能買到不健康、已損耗的生物或硬題。
現在的消費行為就是寧願花比較多的錢去明顯可以判斷為好的店家消費,
也要盡可能避開自己貪小便宜的心去無法判斷真偽的店家消費。

退萬步言小弟認為,
有能力有資金的商家出來把網路服務、金流、物流整合好,勢必有一定的客群。
小弟提供一點實務操作上不受用的意見(從別的領域做夢夢來的),

比如說店家大盤進魚起,每批開始建檔並且絕對檢疫30~60日,
若要觀看哪些魚的現況,網路可以查詢雲端直播。

賣魚的部分,我會怎麼賣?
一條小藍,進價300元,
會有兩三種定價,
一是損傷魚類,直接賣進價300元。(無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無換魚無退款)
二是檢疫程序完成前XX天買走,我定價600元。(無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無換魚無退款)
三是檢疫程序完成,我定價1000元。(有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若可證明就換魚或全額退款)

不過講得太美好,折損率、退換貨支出完全沒算(誤)
說到底,販售活體決意想做好,要克服的先期成本太高了,
如果想不克服成本,大概就是削價競爭然後自爆吧XD
所以只是先爆後爆的問題。

————————————————————

用語的問題

敝司與我司在書面上都還算滿常見的,
敝司為敬語的用法,則我司為不想對相對人用敬語的用法,
大陸公司通常都會用我司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求速度不注重繁文縟節(大概被文革給格掉了)。

綜上,所以我司在台灣也會有人用喔。
那''我們公司''呢,就是口語用法而非書面用法囉。
 
價格貴一點,買家也會更珍惜生命,活魚養水應該會減少
魚跟貓狗鼠兔本質都是寵物,但是魚隻卻常常被叫"活體",明顯不公平也不尊重
如果魚檢疫完成+已開口+各個環節用心照顧+飼養資訊,我是很願意花2~3倍價格購買
未來不容易出問題,心裡踏實,少體驗養罪惡感(尤其是剛跳海的時候,更重要)
 
入海水沒多久,得到的結論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這應該本來就是世界的真理XD),
精打細算花時間爬文買到便宜的生物或硬體,
光是把自己的時薪算進去就很不划算,
更何況還有可能買到不健康、已損耗的生物或硬題。
現在的消費行為就是寧願花比較多的錢去明顯可以判斷為好的店家消費,
也要盡可能避開自己貪小便宜的心去無法判斷真偽的店家消費。

退萬步言小弟認為,
有能力有資金的商家出來把網路服務、金流、物流整合好,勢必有一定的客群。
小弟提供一點實務操作上不受用的意見(從別的領域做夢夢來的),

比如說店家大盤進魚起,每批開始建檔並且絕對檢疫30~60日,
若要觀看哪些魚的現況,網路可以查詢雲端直播。

賣魚的部分,我會怎麼賣?
一條小藍,進價300元,
會有兩三種定價,
一是損傷魚類,直接賣進價300元。(無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無換魚無退款)
二是檢疫程序完成前XX天買走,我定價600元。(無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無換魚無退款)
三是檢疫程序完成,我定價1000元。(有售後服務,魚送達消費者手中三日內死亡,若可證明就換魚或全額退款)

不過講得太美好,折損率、退換貨支出完全沒算(誤)
說到底,販售活體決意想做好,要克服的先期成本太高了,
如果想不克服成本,大概就是削價競爭然後自爆吧XD
所以只是先爆後爆的問題。

其實在台灣海水缸的消費價格整體算起來是幸福價了,有時大盤為了引進優質且價優的生物,連國外場子有些都不太想賣給台灣大盤,
去看看商家們為了要批貨回來給他的客群,一群人盯著一個個標號保麗龍箱等著大盤喊開動,那種情境也不是一般消費者可以想像的,
進貨端是辛苦的而消費者呢,看好下手、射後不理也應該都是常態了!

用語的問題

敝司與我司在書面上都還算滿常見的,
敝司為敬語的用法,則我司為不想對相對人用敬語的用法,
大陸公司通常都會用我司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求速度不注重繁文縟節(大概被文革給格掉了)。

綜上,所以我司在台灣也會有人用喔。
那''我們公司''呢,就是口語用法而非書面用法囉。

我到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論述,我們公司大陸他們那邊也是常常提醒不管是一般用語或書面商業往來(老總是當地人),"我司"不可以亂用!

他們老總發過的一封電子信擷取其內容如下:

在企業日常工作中,常常會接到下屬或相鄰部門提交的文字材料。
在這些文字材料裡,有些人往往喜歡將“我公司”簡略為“我司”,以為這與其它組織形式簡稱的“我校”、“我廠” 、“我市”一樣,既簡單明了,又啷啷上口。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表述方式。

“司”與“公司”是兩個全然不同的名詞。

“司”的本義是主管、操作,亦為一級官署。古代即有“土司”、“都司”的稱謂,唐宋以降,尚書省各部所屬有司一級機構;新中國成立後,則作為中央機關部委以下一級的行政部門,
如國家發改委環資司、教育部國際司等,級別相當於廳級單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部門亦稱為“司”,如香港律政司、財政司等。這一級行政部門行文時,可稱“我司”。

“公司”則指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組織,根據公司法,“公司”的主要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從現代商業經營模式來看,“公”是共同的意思,
“司”是掌管、承擔的意思,有“共同經營管理、共同承擔責任”的意味,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單位。因為“公司”是資本主義社會商業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因此給人感覺帶有西方泊來詞的
味道,其實這種組織形式在中國出現得比西方還要早,可供考證的,是孔子的《大同·列詞傳》:“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這與現代公司的含義大抵相同。
       
由此可見,將“我公司”化繁為簡地稱為“我司”明顯是錯誤的。撇開這樣的說法與國家部委下屬行政部門的“司” 容易混淆不談,從語法結構上看,“公司”也不能簡稱為“司”。這與我們常說的
“我校”、“我廠”、“我市”有明顯的不同,“學校”、“工廠”、“城市”都是名詞,將這些雙字詞​​拆開後,“校”、“廠”、“市”雖可引申為其他詞義,但依然可還原為“學校”、“工廠”、“城市”的含義;
而“公司”雖然是名詞,但若將“公”與“司”拆開獨立使用,則“司”字卻不能解釋為“公司”。

以上給大家參考
 
最後編輯:
試問敝司如何解釋?
 
看不太懂?版主沒有說什麼吧!......

還有這裡是台灣,[公司]是台灣用語,我[司]大陸用語真的看不慣!


感謝 knph兄 幫忙說文解字,

不過這裡是 PH8.4 , 無區分台灣或是大陸, 只要符合版規,

並無對用詞習慣特別規定.

希望大家回歸水族討論, 再次謝謝大家的配合!!
 
價格貴一點,買家也會更珍惜生命,活魚養水應該會減少
魚跟貓狗鼠兔本質都是寵物,但是魚隻卻常常被叫"活體",明顯不公平也不尊重
如果魚檢疫完成+已開口+各個環節用心照顧+飼養資訊,我是很願意花2~3倍價格購買
未來不容易出問題,心裡踏實,少體驗養罪惡感(尤其是剛跳海的時候,更重要)

沒錯, 我也是這樣覺得. 每次我在餵食的時候, 都會特別照顧一下清潔蝦, 因為他都躲在一個角落, 更本搶不到東西. 所以我會特別拿一小搓食物, 讓他從我的指縫裡面把飼料拿走. 跟餵貓狗零食其實沒有兩樣.

沒有人會貪圖便宜去買有病的貓狗吧? (還是呼籲認養代替購買). 買貓買狗的時候, 也是會問有沒有打預防針 (檢疫). 那為什麼會貪便宜/新鮮去買一些魚然後讓""們死在缸子裡然後買更多的魚然後又重複這個循環呢? 我個人也是傾向寧願多花一些錢買有專業檢疫/治療過的魚.

雖然魚可以是寵物也可以是食物, 但是進了缸子就沒有要吃了, 給他們一點點寵物級的關懷的確會讓玩家比較珍惜生命的. 畢竟一條魚也是一條命. :)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