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也只有6500K,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依賴這樣的光源,10000K的意義何在,真的不太懂.Hikari大大的見解精闢,只是1公升1W的燈光似乎也有盲點,因為每種燈具的效率都不一樣,依照Hikari的理論,好像應該換成1公升幾lm會更精準,如果要再精準也可以換算成µE/m2/s,
根據一位美國專家的資料,光源與覆蓋面積與照射角度的關係也是很大的.一般熱帶的晴天,海平面太陽光的光度是2,500µE/m2/s,在清澈的海水中,深度每增加1公尺,光度會減少15%.2,500µE/m2/s如果換算成lm大約是133,000lm.應該沒有人的魚缸有這種光度.這是野外珊瑚所接受到的光照.
在人工環境當然不太可能做到,所以就要了解每種珊瑚的最低需求量,大約是100~150µE/m2/s,就是5,000到8,000lm.這種光度要達到就簡單得多了.畢竟珊瑚不是長在海面上,而是在海底.100~150大約就是海底10公尺深度的光度.大家都很關心燈光亮不亮,其實還是要有個客觀的標準來衡量才比較有意義.個人淺見,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