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最近還在營養鹽的議題上努力中,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一下。
造流包白棉:
理論上效果會比放溢流區好,因為造流的流量通常比主循環大,但要記得白棉要常換。我包白棉的目的,是把POM(未溶解有機物)攔截下來,在它溶解或分解之前就移除掉,減輕對水質的影響。所以,如果一塊白棉用太久不換掉,就是讓這些POM有進一步轉換的機會,除營養鹽的效率就大打折扣了。我目前是大約一兩天就換一次。
清除活石表面:
這個部分上面很多魚友分享了,就不多說。重點只有在把活石上的沉積物揚起來之後,盡可能的移除掉,其餘同上。如果可以的話,當然也要調整活石和造流的擺設方式,減少水流死角,才可以減少沉積物的發生。
根本原因:
如果有魚友是因為缸中營養鹽過高,才想到要清理活石,最終還是要思考一下根本原因是什麼。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是讓營養鹽的輸入等於輸出,同時把營養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上,水質大概就可以視為理想。
營養鹽包含有機和無機物,日常在分析的NO3/PO4,只是整個硝化循環中無機鹽的一部分。有時即使N/P都很低,缸裡的生物還是會因為營養鹽過高而表現不佳,甚至死亡(像我目前就是這樣)。所以根本原因還是要減少輸入(餵食總量、生物密度),增加輸出(蛋白、菌、換水、過濾、吸附),才可以從最源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