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帆的千針石林-2019.12-紅毛藻

這是我的第二個缸子。第一缸是個厚沙系統,在設缸前預想的是一個簡單的LPS缸,但還在養水期間,就把目標轉向SPS,後來因為設計上完全不適合,加上我個人的各種摧殘,整個系統的狀況很差,花了我不少時間精力去學習怎麼處理。雖然最後沒有做的很好,但也吸收了不少東西。

2016年9月開始,趁著要搬家的機會,徵得家人的同意,開始進行新缸的規劃,算算時間,這個新缸也籌備了超過半年了。因為前一缸有太多要解決的難題,像安全、水流、營養鹽、有機鹽、燈光等等,剛開始規劃新缸時,想的一直是設計出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功能完整的新缸。尤於想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最後想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太過複雜。後來聽取了一些朋友的建議,把缸子的設計盡量簡單化,抓好幾個重點,其他部分能方便執行例行性維護工作就好,才總算拍板定案。雖然還沒有完全就緒,但也是時候該上來分享一下,在正式運轉前聽取各方大德的建議,盡量把缸子的每個細節都調整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這缸會是以SPS為主的混養缸,所以一些日常維護的動作省不了,沒辦法朝懶人缸前進。因為不能懶,退而求其次希望不會太麻煩,所以上一缸在日常維護的兩大缺點也要先進行改善,不想再有每次換水換濾袋洗白棉時都像打仗一樣的狀況。第一是因為設計和魚缸擺放位置的不良,在進行換水或洗濾袋等日常工作時都像在進行什麼大工程,常常還要拖把待命。第二是儲物空間不足,後期魚缸兩旁和上方堆放了一堆東西,要拿要用都很麻煩,看起來也不美觀。有鑑於此,這次對硬體規劃的要求,希望能達到「外觀簡單清爽不雜亂,維護輕鬆容易好執行」。最終理想就是每天花點時間,輕輕鬆鬆完成要做的事,把水質搞定,有空視斷枝狀況移個位置,剩下時間都省下來坐在魚缸前面休息。

日誌:

2017.09.02 開缸
2017.09.18 魚隻開始移入
2017.09.24 斷枝移入


以下是目前已定案的硬體資訊:
主缸:90x60x50,背娃娃,黑框有邊條,舖5~7cm的底砂

底缸:70x50x45,含白棉架,濾袋架x2,藻缸兼訓餌區

底櫃:90x60x88,含主缸總高度148cm,底櫃內加LED燈條

側櫃:40x60x160,含十個插座和一個網路孔,一個收納式工作平台,一個滴定桶托盤

燈具:AI 52HD,以圖軌吊在天花板上

造流:Rossmont m900 x2 with controller,Maxspect XY-130 x1

控制器:GHL Profilux 3

滴定:GHL一代四頭滴定副機

冷水機:Resun CL-450

自動補水:澳多ATO

主馬:Kraken DC-6500

冰水馬:

蛋白:

鈣反:

系統還沒決定好,大致上會是一般用碳源+菌種+蛋白的養法,但會使用Microbubbles。元素補充打算以鈣反為主體,再加滴定三大元素,希望這樣可以不用每個月調一次滴定液。換水部分初期目標是每週5%~10%的換水量,後期也許會嘗試以打濕泡替代換水。


以下是目前的照片:

主缸和底缸:
PH84_F_15_170512150635s.JPG


側櫃,由下往上開始依序是滴定格、電氣櫃、藥品櫃、工作平台、置物櫃:
PH84_F_15_170512150953.JPG


電氣櫃:
PH84_F_15_170512151247.JPG

PH84_F_15_170512151247_1.JPG


工作平台:
PH84_F_15_170512151624s.JPG


補水區與鈣反區:
PH84_F_15_170512151731.JPG



預計可以開始養水的日期大概會是六月底,也請大家幫忙在一些還沒決定好的選擇上給些建議,感謝大家:em04::em04:

 
最後編輯:
我很願意啊,但當事人不願意收:em01::em01:

我可以把這缸送她當LPS混養缸,另開一個一呎半小缸,我還沒玩過全套的藥水系統,玩看看好像也不錯。

:em17:

我的斷枝都上斷頭臺了,不過這奶嘴在這待1年了,骨是這3個月才開始,只要你留個洞在活石上,光源充足,基本上奶嘴是不太動的,養一年也沒長大,但現在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請走它,缸子裝骨後就覺的小了
PH84_F_15_171110163326.JPG
 
:em17:

我的斷枝都上斷頭臺了,不過這奶嘴在這待1年了,骨是這3個月才開始,只要你留個洞在活石上,光源充足,基本上奶嘴是不太動的,養一年也沒長大,但現在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請走它,缸子裝骨後就覺的小了
PH84_F_15_171110163326.JPG

真好,奶嘴已經找到好地點住了,我的地毯就是還沒找好位置。昨天換了一個大甕給它,用網子關它七天,看看這次會不會乖一點。
 
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測得到的NP只是一個平衡濃度,要把in & out的流量也考慮進去,才能比較完整的看出缸裡系統的平衡。For ex:

1.
N(in) = 100mg/day
N(out) = 100mg/day

2.
N(in) = 1000mg/day
N(out) = 1000mg/day

上面兩個狀況,氮的進出量都相等,所以每天測到的NO3濃度都不會變,可是對我來說,肯定是2比較好。因為N(out)是個很多因素的集合,除了各種器材和硝化菌的消耗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是「生物消耗」。各種生物包括藻、珊瑚、微生物等等,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利用到氮。1和2相比,生物活動的量(或頻率?活力?)2有可能是1的10倍,那當然是在條件2時,珊瑚的生長狀況會比較好,至少會比較強壯。

而實際上,應該不會那麼剛好的抓到N(in) = N(out),所以這又可以往另一個方面去想,就是你所謂的低NP。我的想法是這樣,假設現在測得水中NO3濃度是10ppm,當N(in)略大於N(out)時,會有多餘的氮存在於水中,因此NO3濃度會上升。此時負責消耗氮的各種生物數量會增加,把N(out)這個值往上拉,直到N(out)再度等於N(in)為止,此時NO3會平衡在一個比較高的濃度。

而當N(in)略小於N(out)時,水中的NO3會降低,在N(out)中負責消耗氮的各種生物數量會減少,直到兩者再度平衡為止,此時NO3會平衡在低濃度。

但這個平衡值又不能太低,太低會影響生物利用氮的效率,另外不同種生物之間利用氮的效率也不同,所以要平衡在哪裡,就是缸主的功夫了。很多人會觀察綠藻的生長速度,我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我猜是因為綠藻生長所需的養分,和珊瑚可能比較接近,但效率大概比珊瑚好一點點,所以它可以當成一個觀察指標。

P的循環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只是P沒辦法像N一樣循環到N2之後自然排出,要靠其他方式處理。所以我自己現在在嘗試的,就是想辦法把NP(in)和NP(out)慢慢的拉上去,但又能把NP維持在我想要的濃度,直到骨的生長速度我很滿意,看起來又很強壯之後,再來考慮顏色的問題。我不知道實際數值是多少,也許目前是10mg/day或50mg/day,但總之慢慢加大餵食量,觀察NP的狀況,應該最後就可以達成我的目標。
 
昨天晚上還在加班,我老婆傳了張圖來給我:
[
c021de26761abac09657a6d9023b8f70.jpg

6:


請問這個是什麼機器的APP畫面?
是自動量數值嗎?
感覺很方便阿
現在我用測試劑好懶 測過一兩次就丟著了
請問是否方便告知這個機器的型號跟價格
感謝
 
阿帆的千針石林-2017.11.05 滿兩個月

請問這個是什麼機器的APP畫面?

是自動量數值嗎?

感覺很方便阿

現在我用測試劑好懶 測過一兩次就丟著了

請問是否方便告知這個機器的型號跟價格

感謝



沒有啦,這只是www.aquaticlog.com的記錄APP而已,沒那麼方便可以全檢的機器啦。

ICP也許可以,不過那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得起的:em01::em01::em01:
 
最後編輯:
阿帆的千針石林-2017.11.05 滿兩個月

這個月沒什麼進展,但做錯的事可以說是磐竹難書,除了地毯和魚團滅的狀況已經寫過了,其他的事照例來記錄一下作為警世之用。

1.換水
這缸開起來之後,就沒有大量的換過水了。在十月開始快速進生物之後,NP也逐步飆高,骨也一片黑。本來想讓它自然的降下來,但有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想試試看大換水,於是連續三天換了各20L的水。

換水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大的是我忘記了家裡的RO水沒加DI單元,KH偏高,連換三天之後KH從7.7衝到9.1。第三次換完之後,第四天看到幾支狀況還不錯的都燒頂了,才發現自己幹了蠢事。話說,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燒頂,經驗值+1,科科:em01::em01:


2.加碳源
上個月初就想試碳源,但才滴第一次,就因為地毯事件暫停了。期間為了顧好第二次進的海金魚,每天餵食沒斷過,PO4最高升到0.5ppm。於是趁著這個好機會,我開始了第二次加碳源的實驗。

選用的碳源是砂糖,應加入量為:
系統水量:310L
PO4濃度:0.8mg/L
PO4總量:248mg
所需砂糖量:248 x 31/95 /(144/342) = 19.2g

其實我還想試多種碳源混加的方式,聽說不同的碳源會養出不同的異營菌,但為了固定變數,所以先用家裡有的砂糖就好。實驗預計要加入約一半的量(10g),把PO4降到0.4左右。為了不要下降太快,採加一休一的方式添加,結果如下:

11/27 PO4 0.8ppm,加入砂糖3g
11/29 PO4 0.6ppm,加入砂糖3.1g
12/ 1 PO4 0.6ppm,加入砂糖3.2g
12/ 2 PO4 0.6ppm,加入砂糖3.1g
12/ 3 PO4 0.4ppm

實際總加入量為12.4g,PO4從0.8降到0.4ppm,NO3也從12降到8左右。
結果還蠻令我驚喜的,本來認為加入的碳源產生異營菌吃掉NP後的屍體,只有部分會被蛋白打出,另一部分會回溶於水中,所以PO4削減率應該有50%就不錯了。但實際算起來,PO4削減率居然有70~80%左右,比想像中高很多。

但有可能還是降太快了,LPS雖然不受影響,SPS卻沒什麼好轉的跡象。有幾支本來就有點底脫的骨,底脫的範圍擴大:
bca126a0cb025fe29b7d76e4016fbb93.jpg

65bc77f0888c38f894037ee22752d88c.jpg

3ab0c5b3cc30389d3df955e94862f835.jpg


雙色DG則是白了很多:
00168b4d6567850e2f75e16b0ebaf1d5.jpg


隔離照光坐月子的紫點,也在前天往生了,所以這個月的燈光再降一點,看看會不會好轉。

不管怎麼說,實驗算是達成了初步目標,未來如果想加碳源,就有一個可供計算的依據了。這個月開始要嘗試新的東西,所以碳源實驗到此結束,以後有緣的話再繼續嘗試。


3.鉀的誤判
這個就真的不是我犯蠢了,但對於自己沒有即時發現這點,還是覺得脫不了關係。

11月中的時候心血來潮,想測一下鉀含量,沒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我的鉀居然只有230ppm!當下覺得很受驚嚇,開始懷疑骨脫皮是不是鉀太低了,立馬拿出了KCl,準備慢慢的把鉀拉高。

到11/29日,鉀已經回到310左右,12/3再測,又是掉回了270。這時想想實在不太對勁,開始尋找為什麼鉀消耗會這麼高的相關資訊。然後,有朋友提醒我,可能是試劑有問題。哇賽,我怎麼第一時間沒想到這麼單純的可能性呢?於是泡了500cc的新水,測一下鉀:230......

嗯,很好,網頁查到KZ鹽的鉀大約在375~414之間,也就是我把鉀拉到了455~495左右:em16::em16:


總之這個月狀況不斷,加上高NP和低餵食,KH和鈣幾乎都沒消耗,骨的生長停滯了,弱光區的斷枝狀況比還比強光區好。最近也在懷疑缸中還有小白兔。目前鈣反的CO2已經停掉,只靠高KH的RO水和無CO2的鈣反支撐。上週也把藻缸設起來,接下來這個月就繼續降NP,高餵食,然後不要再做蠢事,看看什麼時候會復原吧。

最新的目標,應該不是生長發色什麼的,而是到年底前不要再犯錯:em01::em01:
 
這個月沒什麼進展,但做錯的事可以說是磐竹難書,除了地毯和魚團滅的狀況已經寫過了,其他的事照例來記錄一下作為警世之用。

1.換水
這缸開起來之後,就沒有大量的換過水了。在十月開始快速進生物之後,NP也逐步飆高,骨也一片黑。本來想讓它自然的降下來,但有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勁,想試試看大換水,於是連續三天換了各20L的水。

換水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大的是我忘記了家裡的RO水沒加DI單元,KH偏高,連換三天之後KH從7.7衝到9.1。第三次換完之後,第四天看到幾支狀況還不錯的都燒頂了,才發現自己幹了蠢事。話說,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燒頂,經驗值+1,科科:em01::em01:


2.加碳源
上個月初就想試碳源,但才滴第一次,就因為地毯事件暫停了。期間為了顧好第二次進的海金魚,每天餵食沒斷過,PO4最高升到0.5ppm。於是趁著這個好機會,我開始了第二次加碳源的實驗。

選用的碳源是砂糖,應加入量為:
系統水量:310L
PO4濃度:0.8mg/L
PO4總量:248mg
所需砂糖量:248 x 31/95 /(144/342) = 19.2g

其實我還想試多種碳源混加的方式,聽說不同的碳源會養出不同的異營菌,但為了固定變數,所以先用家裡有的砂糖就好。實驗預計要加入約一半的量(10g),把PO4降到0.4左右。為了不要下降太快,採加一休一的方式添加,結果如下:

11/27 PO4 0.8ppm,加入砂糖3g
11/29 PO4 0.6ppm,加入砂糖3.1g
12/ 1 PO4 0.6ppm,加入砂糖3.2g
12/ 2 PO4 0.6ppm,加入砂糖3.1g
12/ 3 PO4 0.4ppm

實際總加入量為12.4g,PO4從0.8降到0.4ppm,NO3也從12降到8左右。
結果還蠻令我驚喜的,本來認為加入的碳源產生異營菌吃掉NP後的屍體,只有部分會被蛋白打出,另一部分會回溶於水中,所以PO4削減率應該有50%就不錯了。但實際算起來,PO4削減率居然有70~80%左右,比想像中高很多。

但有可能還是降太快了,LPS雖然不受影響,SPS卻沒什麼好轉的跡象。有幾支本來就有點底脫的骨,底脫的範圍擴大:
bca126a0cb025fe29b7d76e4016fbb93.jpg

65bc77f0888c38f894037ee22752d88c.jpg

3ab0c5b3cc30389d3df955e94862f835.jpg


雙色DG則是白了很多:
00168b4d6567850e2f75e16b0ebaf1d5.jpg


隔離照光坐月子的紫點,也在前天往生了,所以這個月的燈光再降一點,看看會不會好轉。

不管怎麼說,實驗算是達成了初步目標,未來如果想加碳源,就有一個可供計算的依據了。這個月開始要嘗試新的東西,所以碳源實驗到此結束,以後有緣的話再繼續嘗試。


3.鉀的誤判
這個就真的不是我犯蠢了,但對於自己沒有即時發現這點,還是覺得脫不了關係。

11月中的時候心血來潮,想測一下鉀含量,沒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我的鉀居然只有230ppm!當下覺得很受驚嚇,開始懷疑骨脫皮是不是鉀太低了,立馬拿出了KCl,準備慢慢的把鉀拉高。

到11/29日,鉀已經回到310左右,12/3再測,又是掉回了270。這時想想實在不太對勁,開始尋找為什麼鉀消耗會這麼高的相關資訊。然後,有朋友提醒我,可能是試劑有問題。哇賽,我怎麼第一時間沒想到這麼單純的可能性呢?於是泡了500cc的新水,測一下鉀:230......

嗯,很好,網頁查到KZ鹽的鉀大約在375~414之間,也就是我把鉀拉到了455~495左右:em16::em16:


總之這個月狀況不斷,加上高NP和低餵食,KH和鈣幾乎都沒消耗,骨的生長停滯了,弱光區的斷枝狀況比還比強光區好。最近也在懷疑缸中還有小白兔。目前鈣反的CO2已經停掉,只靠高KH的RO水和無CO2的鈣反支撐。上週也把藻缸設起來,接下來這個月就繼續降NP,高餵食,然後不要再做蠢事,看看什麼時候會復原吧。

最新的目標,應該不是生長發色什麼的,而是到年底前不要再犯錯:em01::em01:

我是有發生鉀過低問題, 約320左右, 骨出毛變少, 軟體開得不好, 孔雀之眼鈕扣, 色淡,
後還一天提升10ppm, 到380ppm 後過一週, 軟硬體狀況都變好了, 因為我有用沸石, 也是經前輩提醒才開始測鉀的, 好家在, 沒有太嚴重的影響...
 
我是有發生鉀過低問題, 約320左右, 骨出毛變少, 軟體開得不好, 孔雀之眼鈕扣, 色淡,
後還一天提升10ppm, 到380ppm 後過一週, 軟硬體狀況都變好了, 因為我有用沸石, 也是經前輩提醒才開始測鉀的, 好家在, 沒有太嚴重的影響...

所以我才覺得這次真的是自己粗心,看到230這麼奇怪的數字,又沒藻缸沒沸石,卻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可能試劑有問題。
 
所以我才覺得這次真的是自己粗心,看到230這麼奇怪的數字,又沒藻缸沒沸石,卻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可能試劑有問題。

測試保存的方式有問題嗎?? 為什麼會GG呢?? Salifert嗎?:em06:
我之前也是Salifert MG試劑失效,估計是北部一、二月非常潮濕,試劑跟魚缸都在一樓,受潮嚴重啊。
印象中鉀濃度飆高應該會先死濾食跟無脊椎生物才是,有可能導致SPS脫底嗎?:em14:
 
測試保存的方式有問題嗎?? 為什麼會GG呢?? Salifert嗎?:em06:
我之前也是Salifert MG試劑失效,估計是北部一、二月非常潮濕,試劑跟魚缸都在一樓,受潮嚴重啊。
印象中鉀濃度飆高應該會先死濾食跟無脊椎生物才是,有可能導致SPS脫底嗎?:em14:

是Salifert沒錯,不過這包是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買來之後第一次用,誰知道就測出那個奇怪數據。也沒什麼特別的保存方式,就放在櫃子裡而已。

奇妙的是,我前後加了約80ppm的KCl,鉀還真的從230上升到310升了80ppm。

我猜SPS底部脫皮應該和鉀太高無關,印象中如果元素太高造成脫皮的話,應該是從頂端開始脫才對,好像看過鉀和鎂太高都會這樣。不過我鉀頂多才高到495,應該還不至於會脫吧??脫皮的主因,我個人還是覺得是營養鹽過高和意外的水質震盪造成,。
 
是Salifert沒錯,不過這包是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買來之後第一次用,誰知道就測出那個奇怪數據。也沒什麼特別的保存方式,就放在櫃子裡而已。

奇妙的是,我前後加了約80ppm的KCl,鉀還真的從230上升到310升了80ppm。

我猜SPS底部脫皮應該和鉀太高無關,印象中如果元素太高造成脫皮的話,應該是從頂端開始脫才對,好像看過鉀和鎂太高都會這樣。不過我鉀頂多才高到495,應該還不至於會脫吧??脫皮的主因,我個人還是覺得是營養鹽過高和意外的水質震盪造成,。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都拿KCL檢役LPS跟SPS才會下缸,但不曾因為泡完高濃度KCL珊瑚就GG的。
有沒有可能你使用的KZ海鹽鉀含量真的有問題?? 要不再用天然海水測看看,
不然才用兩次的試劑,鉀測試劑不便宜啊。:em11: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