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比重受到溫度影響, 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溫度下, 鹽度不會變, 但比重會變!
然而一般光學鹽度計雖然都顯示有溫度補償, 但那裏面鹽度跟比重對應的刻度都已經固定畫好了, 那還能如何補償?
鑒於這原因, 我又添購了台電子式的光學比重計
這台可以報
溫度 / 比重 / (鹽度)ppt / (鹽度)psu(這可能是用導電度測出來的)
問題來了, 我測 25度水溫下的數值分別為:
25度 / 1.026 / 35ppt / 34psu
看起來都很正常, 但是我發現網路上比重跟鹽度的對應表跟這數據完全不合呀!!!
參考資料:
http://w3.oc.ntu.edu.tw/chap3/node3.htm
25度 1.024 大約 36psu
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為了讓後來加入的人閱讀方便, 我把更新繼續在這裡往後加-----------------------
以上第二個疑問是自己豬頭搞錯...
連結裡的公式算出來的是海水密度, 若要換算成比重, 還要除以純水在當下溫度的密度....
把公式用 EXCEL 寫一寫, 發現應該是對的上儀器測出來的值了!
依照參考資料裡的公式建的Table
另外關於 Specific Gravity (20/20) 這東西也去查了一下定義:
Specific gravity is the density of a material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divided by the density of water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 is usually 20 degrees Celsius.
(20/20) 是指參考溫度(℃)
接著去查了一下水在20℃時水的密度, 發現還挺亂的!!!
有提供表格,也有提供公式的
water density@20℃ : 0.998203 / 0.998234 / 0.99821 (g/cm^3)
最後是用0.99821 (g/cm^3) 這數值, 因為這是 MA887 說明書裡提到的參考文件(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Edition)中的數據.
這張 Table 是計算出來的比重:
依據這張表的數據, 挑一個案例出來看:
鹽度 35ppt 溫度從30~25度, 比重範圍(1.0236~1.0252), 若是量測上不能完美控制溫度,
又一直拿比重當做觀察數據, 那每次量測的飄動範圍其實還不小!
(這裡要再次強調, 一般的光學鹽度計(比重跟鹽度相對刻度畫死的儀器), 是沒有對比重做溫度補償的!!!)
前面說了一堆, 其實是有個疑問困惑了很久:
為甚麼大家在討論不同生物合適的海水濃度時, 都要用比重而不用相對較沒爭議的鹽度呢?
然而一般光學鹽度計雖然都顯示有溫度補償, 但那裏面鹽度跟比重對應的刻度都已經固定畫好了, 那還能如何補償?
鑒於這原因, 我又添購了台電子式的光學比重計
這台可以報
溫度 / 比重 / (鹽度)ppt / (鹽度)psu(這可能是用導電度測出來的)
問題來了, 我測 25度水溫下的數值分別為:
25度 / 1.026 / 35ppt / 34psu
看起來都很正常, 但是我發現網路上比重跟鹽度的對應表跟這數據完全不合呀!!!
參考資料:
http://w3.oc.ntu.edu.tw/chap3/node3.htm
25度 1.024 大約 36psu
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為了讓後來加入的人閱讀方便, 我把更新繼續在這裡往後加-----------------------
以上第二個疑問是自己豬頭搞錯...
連結裡的公式算出來的是海水密度, 若要換算成比重, 還要除以純水在當下溫度的密度....
把公式用 EXCEL 寫一寫, 發現應該是對的上儀器測出來的值了!
依照參考資料裡的公式建的Table
另外關於 Specific Gravity (20/20) 這東西也去查了一下定義:
Specific gravity is the density of a material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divided by the density of water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 is usually 20 degrees Celsius.
(20/20) 是指參考溫度(℃)
接著去查了一下水在20℃時水的密度, 發現還挺亂的!!!
有提供表格,也有提供公式的
water density@20℃ : 0.998203 / 0.998234 / 0.99821 (g/cm^3)
最後是用0.99821 (g/cm^3) 這數值, 因為這是 MA887 說明書裡提到的參考文件(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Edition)中的數據.
這張 Table 是計算出來的比重:
依據這張表的數據, 挑一個案例出來看:
鹽度 35ppt 溫度從30~25度, 比重範圍(1.0236~1.0252), 若是量測上不能完美控制溫度,
又一直拿比重當做觀察數據, 那每次量測的飄動範圍其實還不小!
(這裡要再次強調, 一般的光學鹽度計(比重跟鹽度相對刻度畫死的儀器), 是沒有對比重做溫度補償的!!!)
前面說了一堆, 其實是有個疑問困惑了很久:
為甚麼大家在討論不同生物合適的海水濃度時, 都要用比重而不用相對較沒爭議的鹽度呢?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