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魚友在討論沸石桶的,所以我想也PO過來給大家給意見與修正。
我自己目前沒有用,有在考慮這件事。就我的了解,沸石主要是可以取代大量活石的柏林系統來達到相同的培菌效果。
我的魚缸活石就不用塞這麼滿了。但是當初畫3D圖的時候沒有把這空間計算進去。我的魚缸只有2尺,因為蛋白太大,要裝的話要把蛋白改小。
KZ國小我只讀到一年級就輟學了。冰箱裡很多瓶瓶罐罐,我連開都沒開過。
我只能夠就KZ說明書關於沸石的部分來做一些基本的說明。
KZ說明書有中文版,但是比較文縐縐一點。然後有些段落讓人看不懂,有些章節跳過沒寫,有些地方翻譯錯誤。
例如說: 英文版上面有一句
The higher the load of organic compounds (phosphate-PO4 and Nitrate-NO3), a shorter interval for material exchange is required.
“你的有機鹽越高,更換沸石的週期就要越短”。
KZ中文版寫的剛好相反:
“如缸內的有機混合物硝酸鹽(NO3),磷酸鹽(PO4)的數量越大,更換物料的次數就會越少。”
因為錯誤太多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盡量不要去看KZ中文版說明書。
下面我盡量把它寫的白話、簡短一點。
第一個問題是沸石要不要 “桶”,要不要 ”拉”?
這問題可能之前的一些大佬會有不同的看法。我以前每天跟德國人做生意做了十年,依照我對德式英文的理解來看KZ英文版說明書。我認為這問題是很明確的。
沸石一定要 “桶”,而且一定要 ”拉”。
KZ的核心理論是:
魚吃飼料變成大便,大便變成阿摩尼亞,然後變成亞硝酸鹽(NO2)。最後變成硝酸鹽(NO3),也就是氮肥,產生氮肥的同時也產生磷肥(PO4)。
氮磷太高,魚跟珊瑚就活不下去。
沸石本身會不可逆的吸收阿摩尼亞跟胺基酸,先攔胡避免走入NO2/NO3的循環,另外利用沸石的多孔性以及表面積,可以大量的培養消耗NP的細菌。表面形成厚厚的菌膜,然後通過每天拉沸石的過程,菌膜剝落,通過沉馬回到主缸,變成珊瑚每日的主食。沒吃掉的部分,最後被蛋白機打出去,NP歸零。
講成白話文就是說:
牛吃牧草變成大便,大便變成肥料幫助牧草成長,農夫收割牧草,讓新的牧草有空間可以繼續長,繼續吸收肥料,然後牧草給牛吃,牛才會長大。
所以說,KZ說明書上有說,沸石桶最好跟沉馬一起放最後一格,這些 "好料" 才不會被強力大蛋白打掉。
但是你如果跟我一樣是2尺以下的小缸,我是建議說不要為了這個特別把蛋白跟沸石桶隔開來,變成說蛋白機要改小,這有點本末倒置。蛋白是越大越好。請注意,KZ上面寫的是”強力大蛋白”,不是小小的”玩具蛋白”。
非常重要的重點是,使用沸石急不得,急了你就輸了。
要慢慢的來,寧可 ”不及”,也不要”過”。珊瑚需要時間來調整體質,適應新的環境。我自己曾經就是太急,倒過一缸的SPS。
(為了降NP,我1.5尺小缸,不計成本的使用了一公升沸石)
我覺得這一點跟下銅藥很像,急了你就輸了。
基本的KZ操作方式如下:
每公升沸石只需要200-400L的流量,絕不可超過400L/小時,不然會死。
而沸石量是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不可以超過,不然也會死。
正常活石量的魚缸,淨水量用總水量的80%來算。
剛開始沸石量只能用60%。
PS. KZ當然不是說過量會死,他是說過量 "有可能" 會造成珊瑚的消肉 (STN/RTN)。我只是把它寫的直白一點。
KZ認為原因是: "珊瑚無法適應劇烈的水質變化"。並不是說沸石有毒。
所以依照我的2尺缸180L總水量=144L淨水量。
我只需要144/400=0.36公升的沸石。
沉馬只能買一顆0.36X400=144L(或更小)的小沉馬。
剛開始沸石量只能用60%,那沉馬就不能超過144X0.6=86L/H。
(這樣正確嗎?)
每天拉沸石筒一兩次,每次推拉5-10公分,10-15下,拉的時候小沉馬不要關掉
出差一陣子沒拉沒關係,回來繼續依照正常的頻率去拉就好。
你的魚缸要是高NP或是你剛開缸,你也可以在小沉馬的插頭上裝一個時間控制器。
停3個小時後開3個小時,不停的循環。造成厭氧與耗氧的交替。這樣細菌會大量消耗PO4,你魚缸如果已經穩定就不需要這樣做。請注意,停小沉馬時沸石不可以出水,不然細菌會死掉。
建議劑量:
(A) 剛開缸,新鮮的水跟新鮮的活石,還沒養珊瑚。
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流量每公升沸石200-400L。
每個月換一次沸石,連續兩個月。
然後轉換成下面劑量C的正常頻率。
(B) 高NP的缸,或是已經有養珊瑚但剛轉KZ的缸。
每6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前幾週流量控制在每公升沸石200-240L。
1.5或2個月後才換沸石。
然後轉換成下面劑量C的正常頻率。
(C) KZ已經穩定的低NP的缸
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流量每公升沸石200-400L。
每1.5-3個月換一次沸石就好。
我自己目前沒有用,有在考慮這件事。就我的了解,沸石主要是可以取代大量活石的柏林系統來達到相同的培菌效果。
我的魚缸活石就不用塞這麼滿了。但是當初畫3D圖的時候沒有把這空間計算進去。我的魚缸只有2尺,因為蛋白太大,要裝的話要把蛋白改小。
KZ國小我只讀到一年級就輟學了。冰箱裡很多瓶瓶罐罐,我連開都沒開過。
我只能夠就KZ說明書關於沸石的部分來做一些基本的說明。
KZ說明書有中文版,但是比較文縐縐一點。然後有些段落讓人看不懂,有些章節跳過沒寫,有些地方翻譯錯誤。
例如說: 英文版上面有一句
The higher the load of organic compounds (phosphate-PO4 and Nitrate-NO3), a shorter interval for material exchange is required.
“你的有機鹽越高,更換沸石的週期就要越短”。
KZ中文版寫的剛好相反:
“如缸內的有機混合物硝酸鹽(NO3),磷酸鹽(PO4)的數量越大,更換物料的次數就會越少。”
因為錯誤太多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盡量不要去看KZ中文版說明書。
下面我盡量把它寫的白話、簡短一點。
第一個問題是沸石要不要 “桶”,要不要 ”拉”?
這問題可能之前的一些大佬會有不同的看法。我以前每天跟德國人做生意做了十年,依照我對德式英文的理解來看KZ英文版說明書。我認為這問題是很明確的。
沸石一定要 “桶”,而且一定要 ”拉”。
KZ的核心理論是:
魚吃飼料變成大便,大便變成阿摩尼亞,然後變成亞硝酸鹽(NO2)。最後變成硝酸鹽(NO3),也就是氮肥,產生氮肥的同時也產生磷肥(PO4)。
氮磷太高,魚跟珊瑚就活不下去。
沸石本身會不可逆的吸收阿摩尼亞跟胺基酸,先攔胡避免走入NO2/NO3的循環,另外利用沸石的多孔性以及表面積,可以大量的培養消耗NP的細菌。表面形成厚厚的菌膜,然後通過每天拉沸石的過程,菌膜剝落,通過沉馬回到主缸,變成珊瑚每日的主食。沒吃掉的部分,最後被蛋白機打出去,NP歸零。
講成白話文就是說:
牛吃牧草變成大便,大便變成肥料幫助牧草成長,農夫收割牧草,讓新的牧草有空間可以繼續長,繼續吸收肥料,然後牧草給牛吃,牛才會長大。
所以說,KZ說明書上有說,沸石桶最好跟沉馬一起放最後一格,這些 "好料" 才不會被強力大蛋白打掉。
但是你如果跟我一樣是2尺以下的小缸,我是建議說不要為了這個特別把蛋白跟沸石桶隔開來,變成說蛋白機要改小,這有點本末倒置。蛋白是越大越好。請注意,KZ上面寫的是”強力大蛋白”,不是小小的”玩具蛋白”。
非常重要的重點是,使用沸石急不得,急了你就輸了。
要慢慢的來,寧可 ”不及”,也不要”過”。珊瑚需要時間來調整體質,適應新的環境。我自己曾經就是太急,倒過一缸的SPS。
(為了降NP,我1.5尺小缸,不計成本的使用了一公升沸石)
我覺得這一點跟下銅藥很像,急了你就輸了。
基本的KZ操作方式如下:
每公升沸石只需要200-400L的流量,絕不可超過400L/小時,不然會死。
而沸石量是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不可以超過,不然也會死。
正常活石量的魚缸,淨水量用總水量的80%來算。
剛開始沸石量只能用60%。
PS. KZ當然不是說過量會死,他是說過量 "有可能" 會造成珊瑚的消肉 (STN/RTN)。我只是把它寫的直白一點。
KZ認為原因是: "珊瑚無法適應劇烈的水質變化"。並不是說沸石有毒。
所以依照我的2尺缸180L總水量=144L淨水量。
我只需要144/400=0.36公升的沸石。
沉馬只能買一顆0.36X400=144L(或更小)的小沉馬。
剛開始沸石量只能用60%,那沉馬就不能超過144X0.6=86L/H。
(這樣正確嗎?)
每天拉沸石筒一兩次,每次推拉5-10公分,10-15下,拉的時候小沉馬不要關掉
出差一陣子沒拉沒關係,回來繼續依照正常的頻率去拉就好。
你的魚缸要是高NP或是你剛開缸,你也可以在小沉馬的插頭上裝一個時間控制器。
停3個小時後開3個小時,不停的循環。造成厭氧與耗氧的交替。這樣細菌會大量消耗PO4,你魚缸如果已經穩定就不需要這樣做。請注意,停小沉馬時沸石不可以出水,不然細菌會死掉。
建議劑量:
(A) 剛開缸,新鮮的水跟新鮮的活石,還沒養珊瑚。
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流量每公升沸石200-400L。
每個月換一次沸石,連續兩個月。
然後轉換成下面劑量C的正常頻率。
(B) 高NP的缸,或是已經有養珊瑚但剛轉KZ的缸。
每6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前幾週流量控制在每公升沸石200-240L。
1.5或2個月後才換沸石。
然後轉換成下面劑量C的正常頻率。
(C) KZ已經穩定的低NP的缸
每400公升淨水量使用1公升沸石。
流量每公升沸石200-400L。
每1.5-3個月換一次沸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