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KH, Ca, Mg 的一些觀念澄清

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直接把 KH Ca Mg 三者的消耗比例當作黃金比例操作!

實際操作 與 原理 還是會有差距的!
當你魚缸系統還不健全時, 保證不可能是這種比例!
即使系統健全了, 缸內的主角不同, 消耗肯定也是不同的, 比如養骨頭多的, 或是骨頭少的, Ca 需要消耗的比例肯定就會不同~
缸內主角狀況不一時(很難保證整缸的珊瑚都處於健康快速成長的狀態), 消耗比例也會改變的!
(我已經觀察了好幾年了!)
認同~

不過對於氯化鈉堆積這件事我覺得反而比較擔心
也許半年一次超過50%的大換水可以有助於解決
 
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直接把 KH Ca Mg 三者的消耗比例當作黃金比例操作!

實際操作 與 原理 還是會有差距的!
當你魚缸系統還不健全時, 保證不可能是這種比例!
即使系統健全了, 缸內的主角不同, 消耗肯定也是不同的, 比如養骨頭多的, 或是骨頭少的, Ca 需要消耗的比例肯定就會不同~
缸內主角狀況不一時(很難保證整缸的珊瑚都處於健康快速成長的狀態), 消耗比例也會改變的!
(我已經觀察了好幾年了!)
確實阿, 勤量測還是比較重要~
我也常常調滴定量~ 常常莫名其妙狀況就不好~

最近準備換造景~又要震盪一波了~
 
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直接把 KH Ca Mg 三者的消耗比例當作黃金比例操作!

實際操作 與 原理 還是會有差距的!
當你魚缸系統還不健全時, 保證不可能是這種比例!
即使系統健全了, 缸內的主角不同, 消耗肯定也是不同的, 比如養骨頭多的, 或是骨頭少的, Ca 需要消耗的比例肯定就會不同~
缸內主角狀況不一時(很難保證整缸的珊瑚都處於健康快速成長的狀態), 消耗比例也會改變的!
(我已經觀察了好幾年了!)
當然,認同。

初期硬骨只包底時看不到Ca消耗,有生長點生長才看到Ca消耗,基本功還是要做啦。
 
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直接把 KH Ca Mg 三者的消耗比例當作黃金比例操作!

實際操作 與 原理 還是會有差距的!
當你魚缸系統還不健全時, 保證不可能是這種比例!
即使系統健全了, 缸內的主角不同, 消耗肯定也是不同的, 比如養骨頭多的, 或是骨頭少的, Ca 需要消耗的比例肯定就會不同~
缸內主角狀況不一時(很難保證整缸的珊瑚都處於健康快速成長的狀態), 消耗比例也會改變的!
(我已經觀察了好幾年了!)
+1
 
大約2個月前,偶然發現缸子的鹽度從設定的1.025上升到1.028(當時停用除蛋白機一段時間了),那時用兩天的時間把鹽度降下來,最近又出現這情況,但一直以來每次換水都會少放幾克鹽,降低一點鹽度,於是懷疑添加進去的鈉離子與氯離子最後會增加鹽度,這篇文章解答了我遇到的狀況,實在感謝。
缸子總水量大約40L,大部分是骨,再加幾顆單包及花瓶,石縫間、牆上一些草皮、紅菇、手指、八爪。每天滴入的小蘇打大約4g,換算下來超過3dKH,氯化鈣每天補26ppm,兩個數值都還只是在7、400的低標值,鎂加多加少似乎數值變動不大,雖然目前珊瑚都正常生長,但想問問這樣的補充量是不是跟大家差不多,總覺得自己添加量不是經常看到的數字。
 
我現在2個月的缸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使用 Red Sea Foundation ABC滴定的情況下,每天維持 ca只需要滴定5ml, mg卻需要60ml,減少滴定量的情況下明確測得mg數值減少,原維持1200的情況下掉到1000左右
照紅海官方提供的比例的話這已經是鈣六倍的鎂消耗了。
我會建議檢查鹽度、測試工具與手法、滴定準確度、或是新水的數據,因為這樣的消耗情境幾乎不可能發生。

A. CO2吸附對 KH 的影響

我的缸使用 CO2吸附材, 就會觀察到很明顯的 pH拉升 & KH下降,
從這些資訊中判斷, KH消耗增加 幾乎都是 鈣化作用變旺盛 造成的現象,
但幾乎是瞬間就反映的數據圖, 讓我很懷疑珊瑚的鈣化會這麼快反應?!
感覺還是有那些因素沒考慮到...
我會認為就是鈣化造成的KH下降,因為pH對於鈣化的影響主要是在化學層級,而且非生物性鈣化同樣也會因pH上升而加速。
如下面這篇他們也只是把珊瑚拿到不同環境條件(光、溶氧、pH)的容器六小時並測量KH推估鈣化速率,可以發現這段期間其實就足以看出差異了。
bio-03-06-489-f01.jpeg

(來源:Coral calcification under daily oxygen saturation and pH dynamics revea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oxygen)

B. 缸內元素消耗量

目前我缸內 KH/Ca/Mg 消耗分別為: 2.8dKH / 20.4ppm / 5.7ppm

KH 與 Ca 的消耗量似乎還蠻符合 鈣化作用的消耗比例;
Mg 占了 Ca 消耗的 27.8%, 比較對不上理論值, 可能額外有藻桶(小綠葡萄球藻), 還有測試的精準度比較不好的關係.

ps: 這裡要補充一下, 我的缸並不是一直都維持這比例消耗的,
缸在不同時期不同狀態, 不同元素間不一定是依據特定比例消耗的, 所以分別控制, 才能更穩定維持數值.
( 多元素配方 與 鈣反 應該是都比較不能及時反映的)


下圖是每日滴定量
PH84_241223104744_5d0ab.png



滴定量算出補充 ppm
PH84_241223104859_9c52a.jpg






C. 換水

我缸內的 換水比例 與 週期: 20%(50L/250L) & 7天
補水則是靠鹽度判斷要補淡水或是海水

蒸發, 滴定補充造成氯化鈉堆積 => 補淡水

蛋白機打出, 舀出缸內水(像是賣珊瑚, 檢疫珊瑚...等操作) => 補海水

這樣可以讓鹽度的穩定度比較高, 不過額外補充的海水, 有可能補充了比滴定補充算出更多量的元素.
我有想到一個有可能導致你觀察到這麼高的鎂消耗的原因。
假設你實際消耗只有2ppm,每日就會多出3.7ppm,但若再搭配上你每週20%的換水的話鎂是可以被1300ppm的新水維持在1403.6 ppm的。
若是再考量到一些測量誤差這似乎確實有可能產生補的比耗的多但數據還是持穩的結果。


這篇文章真是幫助太大了
修正了以前的謬誤
以前一直以為 正常的消耗比是
小蘇打(碳酸氫鈉NaHCO3):鈣:鎂 大概是 1:1:3~5
原來正確是2.8dKH:20ppm鈣:2ppm鎂 消耗量(g)3:2:0.6 如下表
根據下表 是否可 傻瓜簡單化 先測試KH消耗量 來推算鈣鎂的消耗量
鈣跟鎂混合配成同一桶一起滴 依比例5.55g:1.7g=500g:153g
如果差異不大 這真的造福廣大的魚友
我目前就是用直接算好比例配成兩罐的方式添加。
不過實務上因為用在鈣化作用的鎂其實會取代掉部分的鈣,所以鈣常常會耗不到2.8dKH : 20ppm的量,也因此才會有18~20ppm這個範圍。

另外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指出
鈣降低了20 PPM,那麼碘一定降低0.03 PPM,鉀一定降低5 PPM
不知道是否正確

PH84_241223161443_6d95c.png
用鈣化來計算其他元素的消耗的做法應該是起源於Hans-Werner Balling在90年代提出的概念(他人現在Tropic Marin),目前市面上很多微量元素添加系統大概都是參考當時的配方。
原文本身是德文但英文版的話可以參考這篇:Trace elements, functions, sinks and replenishment in reef aquaria
不過他這邊的做法也僅僅只是分析各種珊瑚骨骼內的元素比例,然後抓個平均來和KH及鈣一起補充,因此考量到的只有會被鈣順便抓進去的消耗而已,而且畢竟只是平均所以還是會隨著不同珊瑚或是鈣化生物而有所不同。

不過若是用他的比例算的話消耗20ppm的鈣約略會順便耗0.01ppm的碘。
至於鉀的話就不太可能消耗那麼多了。因為一來珊瑚骨骼內根本沒什麼鉀所以我想不到有什麼理由把它和鈣綁一起;二來很多缸子其實根本不會消耗鉀,所以如果照這個比例加只會爆表而已。

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直接把 KH Ca Mg 三者的消耗比例當作黃金比例操作!

實際操作 與 原理 還是會有差距的!
當你魚缸系統還不健全時, 保證不可能是這種比例!
即使系統健全了, 缸內的主角不同, 消耗肯定也是不同的, 比如養骨頭多的, 或是骨頭少的, Ca 需要消耗的比例肯定就會不同~
缸內主角狀況不一時(很難保證整缸的珊瑚都處於健康快速成長的狀態), 消耗比例也會改變的!
(我已經觀察了好幾年了!)
與其說是黃金比例不如說是個可以用來推估狀況的合理範圍吧。
如果在缸內發現消耗量顯著偏離這個比例的話就可以用這裡提到的各種因素來推論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並避免因為一些不可能發生的情境而行動。

雖然大家常說每個缸都不太一樣,不過還是有很多基本的化學原理是不會改變的。
比方說無論是珊瑚或是藻類都不可能會只吃KH而不動到鈣,而這些生物的鈣消耗比例則是取決於有多少被鎂取代而和骨骼量沒什麼關係(鍶或是其他微量元素也有可能併入骨骼內,不過比例就比鎂少非常多了)。

當然,認同。

初期硬骨只包底時看不到Ca消耗,有生長點生長才看到Ca消耗,基本功還是要做啦。
這算是還蠻常見的狀況。
相對於KH,鈣的母數大很多且測量精度又比較低,所以初期消耗量不高的時候不見得能用常規測試劑抓出鈣的消耗,甚至換水就可能順便幫你處理了(就像我文中計算的狀況)。

大約2個月前,偶然發現缸子的鹽度從設定的1.025上升到1.028(當時停用除蛋白機一段時間了),那時用兩天的時間把鹽度降下來,最近又出現這情況,但一直以來每次換水都會少放幾克鹽,降低一點鹽度,於是懷疑添加進去的鈉離子與氯離子最後會增加鹽度,這篇文章解答了我遇到的狀況,實在感謝。
缸子總水量大約40L,大部分是骨,再加幾顆單包及花瓶,石縫間、牆上一些草皮、紅菇、手指、八爪。每天滴入的小蘇打大約4g,換算下來超過3dKH,氯化鈣每天補26ppm,兩個數值都還只是在7、400的低標值,鎂加多加少似乎數值變動不大,雖然目前珊瑚都正常生長,但想問問這樣的補充量是不是跟大家差不多,總覺得自己添加量不是經常看到的數字。
考量到測量誤差(測試劑&添加量)的話這個比例還算在合理範圍內。
如果這麼高消耗的話也許可以考慮增加換水量或頻率來處理鹽度上升的狀況,抑或是直接使用無鈉鹽。
 
大約2個月前,偶然發現缸子的鹽度從設定的1.025上升到1.028(當時停用除蛋白機一段時間了),那時用兩天的時間把鹽度降下來,最近又出現這情況,但一直以來每次換水都會少放幾克鹽,降低一點鹽度,於是懷疑添加進去的鈉離子與氯離子最後會增加鹽度,這篇文章解答了我遇到的狀況,實在感謝。
你這個鹽度變化應該不是滴定造成的喔….
0.03sg 差異其實很多,滴定量不會那麼大

40L應該是小背濾吧,補水的位置還有每次換水的水位造成的比較有可能。(ex: 補水水位太高,造成長時間沒補淡水)
缸子總水量大約40L,大部分是骨,再加幾顆單包及花瓶,石縫間、牆上一些草皮、紅菇、手指、八爪。每天滴入的小蘇打大約4g,換算下來超過3dKH,氯化鈣每天補26ppm,兩個數值都還只是在7、400的低標值,鎂加多加少似乎數值變動不大,雖然目前珊瑚都正常生長,但想問問這樣的補充量是不是跟大家差不多,總覺得自己添加量不是經常看到的數字。
你的生物量密度很高才有可能每天3dkh呢
所以可能得好好研究一下消耗到哪裡了?如果沒有藻缸的話,這消耗量不太正常。
 
雖然您這篇文章應該沒這個意思,但身為鈣反派的人還是很高興看到一篇解釋了很多鈣反好處的文章。可惜對大部分人來說,鈣反的門檻仍然遠高於滴定,所以用鈣反的人真是愈來愈少了。

另外藻類和鎂的解釋也相當優秀。曾經我也是認為藻類會大量消耗鎂濃度的人,因為補鎂的麻煩程度和費用遠大於補鈣,我很不想滴定鎂,有陣子會特別避免在系統中加入高等藻。後來看到一兩篇文章,同樣是分析了藻類的組成,說明鎂在其中只佔不到2%的的量,於是我又回到配置藻缸的路線,也沒有因此而有額外的鎂消耗。

不過想請教鎂有沒有沉澱的可能?我在很久以前剛進入海缸時,確實曾經觀察到鎂的日消耗大於鈣。雖然當時的記錄沒留下,但印象中當時KH與Ca的消耗比例合理,而Mg的消耗比鈣高(以ppmw計)。這個問題在第二/三缸都不再發生,始終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前輩你好~我也是鈣反派~ 但是 jeremie 文章內敘述的一樣,我的鈣濃度會隨著時間逐間堆疊的
門口的缸子鈣反大約是運轉了三年半,目前Ca是530ppm
另一個六年左右的缸子是純sps缸,Ca 是 515ppm
如果我不用定期換水讓 Ca 能夠降下來,不知道是會遇到一個臨界值,還是不斷的往上爬到珊瑚出狀況的濃度
目前準備測試的是降些鈣反泡數,剩餘的KH由滴定小蘇打補上,能不能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前輩你好~我也是鈣反派~ 但是 jeremie 文章內敘述的一樣,我的鈣濃度會隨著時間逐間堆疊的
門口的缸子鈣反大約是運轉了三年半,目前Ca是530ppm
另一個六年左右的缸子是純sps缸,Ca 是 515ppm
如果我不用定期換水讓 Ca 能夠降下來,不知道是會遇到一個臨界值,還是不斷的往上爬到珊瑚出狀況的濃度
目前準備測試的是降些鈣反泡數,剩餘的KH由滴定小蘇打補上,能不能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就我所知很多鈣反玩家都是這樣操作的。因為常看到KH消耗量比Ca還快的問題,所以不少人都是穩定Ca的濃度,額外準備一個小蘇打滴定控制KH。
 
修正:今天回去看了Maximo 大大的"滴定系統概論"
原來是我看錯了
摘錄如下

Ca: 可使用無水氯化鈣,二水氯化鈣,台灣都是買無水的。
Mg: 可使用六水氯化鎂,或搭配硫酸鎂
KH: 可使用小蘇打NaHCO3或是碳酸鈉Na2CO3。如果要拉PH,就使用碳酸鈉,如果不拉,就用小蘇打就好。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小蘇打(我猜的)。

正常的消耗比是
每111g無水氯化鈣 (或是147g二水氯化鈣) ,配合34g的六水氯化鎂。
➨ 5.55g:1.7g
可以配成同一桶一起滴,也可以分開滴,各別微調。(但是不可以跟小蘇打混一桶)
鈣鎂比大概是一比三。
➨ 這句順序寫顛倒 應該為3:1 ➩ 5.55g:1.7g ≅ 3.26:1
(2018/9/26 修正: 3:1到5:1都有可能,需要依照魚缸實際消耗調整) ➨ 3:1到5:1都有可能 ➩ 5.55g:1.7g∽5.55g:1.11g
然後鈣跟小蘇打比,大概是一比一。但是因為我泡海水沒有用RO,所以新的海水KH超高,所以我就必須減少KH的滴定。
➨ 應為8.4g:5.55g ≅ 3:2

踏入海水多年以來,從一開始的勤勞量測,到現在的越來越懶"用眼睛觀察",我相信有大部分魚友跟我都有相同的問題"越來越懶",所以如何輕鬆養,應該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海水才不會越來越冷清。
大大這篇文章,真的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應該好好推廣。

請教各位先進,我現在配置有五頭滴定,分別滴KH、鈣、鎂、鉀、碳源。
如果我把鈣+鎂合併一桶滴,省下的一頭滴定,可以做何應用 ➨ 微量元素嗎

另外這幾年(約莫有3年以上),我一直把KH(小蘇打):鈣:鎂 按照比例1g:1g:3g滴定
如果有量測也只是用蛋機測KH去調整,但是魚缸一直都沒有出問題,大家推測是什麼原因呢
我的魚缸約120L水量,天然海水,換水20%/4周1次,目前LPS為主(C屬、M屬、鈕扣、單胞、花瓶、菇、草皮)
SPS 一直沒成功(現在已放棄)

我的頭像,那一株SPS是我唯一養成功的(整缸唯一一株其他是LPS),當時沒有用滴定,沒有補淡水,都是手動胡亂加,那時候測到的KH 3.5 鹽度 1.03,這是我這麼多年都一直沒辦法理解的,只能解釋可能是KH數值一直很穩定的低,鹽度一直很穩定的高,反而是開始調整數值後 他就掛了。
 
最後編輯:
修正:今天回去看了Maximo 大大的"滴定系統概論"
原來是我看錯了
摘錄如下

Ca: 可使用無水氯化鈣,二水氯化鈣,台灣都是買無水的。
Mg: 可使用六水氯化鎂,或搭配硫酸鎂
KH: 可使用小蘇打NaHCO3或是碳酸鈉Na2CO3。如果要拉PH,就使用碳酸鈉,如果不拉,就用小蘇打就好。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小蘇打(我猜的)。

正常的消耗比是
每111g無水氯化鈣 (或是147g二水氯化鈣) ,配合34g的六水氯化鎂。
➨ 5.55g:1.7g
可以配成同一桶一起滴,也可以分開滴,各別微調。(但是不可以跟小蘇打混一桶)
鈣鎂比大概是一比三。
➨ 這句順序寫顛倒 應該為3:1 ➩ 5.55g:1.7g ≅ 3.26:1
(2018/9/26 修正: 3:1到5:1都有可能,需要依照魚缸實際消耗調整) ➨ 3:1到5:1都有可能 ➩ 5.55g:1.7g∽5.55g:1.11g
然後鈣跟小蘇打比,大概是一比一。但是因為我泡海水沒有用RO,所以新的海水KH超高,所以我就必須減少KH的滴定。
➨ 應為8.4g:5.55g ≅ 3:2

踏入海水多年以來,從一開始的勤勞量測,到現在的越來越懶"用眼睛觀察",我相信有大部分魚友跟我都有相同的問題"越來越懶",所以如何輕鬆養,應該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海水才不會越來越冷清。
大大這篇文章,真的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應該好好推廣。

請教各位先進,我現在配置有五頭滴定,分別滴KH、鈣、鎂、鉀、碳源。
如果我把鈣+鎂合併一桶滴,省下的一頭滴定,可以做何應用 ➨ 微量元素嗎

另外這幾年(約莫有3年以上),我一直把KH(小蘇打):鈣:鎂 按照比例1g:1g:3g滴定
如果有量測也只是用蛋機測KH去調整,但是魚缸一直都沒有出問題,大家推測是什麼原因呢
我的魚缸約120L水量,天然海水,換水20%/4周1次,目前LPS為主(C屬、M屬、鈕扣、單胞、花瓶、菇、草皮)
SPS 一直沒成功(現在已放棄)
如果因為疲倦而選擇把鎂的滴定合併至鈣
那多出來的滴定頭卻又選擇補充另外一樣東西,這樣看起來好像沒有變得比較省事

按照比例添加的這段時間,有量測過元素嗎?
每天添加的量不算多,真的有超出,也因為你每週的20%換水所以有restart的效果
再者LPS的容許範圍也比較大,比較耐震盪,但相對的較敏感的sps就需要元素儘量穩定才能穩定飼養
 
修正:今天回去看了Maximo 大大的"滴定系統概論"
原來是我看錯了
摘錄如下

Ca: 可使用無水氯化鈣,二水氯化鈣,台灣都是買無水的。
Mg: 可使用六水氯化鎂,或搭配硫酸鎂
KH: 可使用小蘇打NaHCO3或是碳酸鈉Na2CO3。如果要拉PH,就使用碳酸鈉,如果不拉,就用小蘇打就好。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小蘇打(我猜的)。

正常的消耗比是
每111g無水氯化鈣 (或是147g二水氯化鈣) ,配合34g的六水氯化鎂。
➨ 5.55g:1.7g
可以配成同一桶一起滴,也可以分開滴,各別微調。(但是不可以跟小蘇打混一桶)
鈣鎂比大概是一比三。
➨ 這句順序寫顛倒 應該為3:1 ➩ 5.55g:1.7g ≅ 3.26:1
(2018/9/26 修正: 3:1到5:1都有可能,需要依照魚缸實際消耗調整) ➨ 3:1到5:1都有可能 ➩ 5.55g:1.7g∽5.55g:1.11g
然後鈣跟小蘇打比,大概是一比一。但是因為我泡海水沒有用RO,所以新的海水KH超高,所以我就必須減少KH的滴定。
➨ 應為8.4g:5.55g ≅ 3:2

踏入海水多年以來,從一開始的勤勞量測,到現在的越來越懶"用眼睛觀察",我相信有大部分魚友跟我都有相同的問題"越來越懶",所以如何輕鬆養,應該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海水才不會越來越冷清。
大大這篇文章,真的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應該好好推廣。

請教各位先進,我現在配置有五頭滴定,分別滴KH、鈣、鎂、鉀、碳源。
如果我把鈣+鎂合併一桶滴,省下的一頭滴定,可以做何應用 ➨ 微量元素嗎

另外這幾年(約莫有3年以上),我一直把KH(小蘇打):鈣:鎂 按照比例1g:1g:3g滴定
如果有量測也只是用蛋機測KH去調整,但是魚缸一直都沒有出問題,大家推測是什麼原因呢
我的魚缸約120L水量,天然海水,換水20%/4周1次,目前LPS為主(C屬、M屬、鈕扣、單胞、花瓶、菇、草皮)
SPS 一直沒成功(現在已放棄)

我的頭像,那一株SPS是我唯一養成功的(整缸唯一一株其他是LPS),當時沒有用滴定,沒有補淡水,都是手動胡亂加,那時候測到的KH 3.5 鹽度 1.03,這是我這麼多年都一直沒辦法理解的,只能解釋可能是KH數值一直很穩定的低,鹽度一直很穩定的高,反而是開始調整數值後 他就掛了。

不要把鈣鎂混在一起, 主要是比較能分別調整, 出問題時也比較好查出是甚麼原因,
全部都混在一起, 不出事還好, 一出事肇因就很難釐清了...
都已經是滴定補充了, 沒必要去計較一頭還是兩頭, 真的要懶人, 補充桶弄大一點, 就可以兩三個月才泡一次~

你養的 LPS 都是不死系的, 而 SPS 養不成功, 也已經為你的操作方式下了結論,
主要元素都控不好了, 就不要再搞微量元素了, 結果很容易就走向更糟糕的情況~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