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腦滿腸肥 糖果腦

    這兩顆應該都是Micromussa lordhowensis。 如果說不同物種的話會差更多,例如大到有時候會和甜甜圈搞混的M. pacifica(寶石腦)或是小很多的M. amakusensis。
  2. J

    兩顆不同種的硬骨可以產生混血嗎?

    絕大多數這類混色的珊瑚我認為和真正意義上的雜交(hybrid)關係不大。 若是有辦法從單一顏色的斷枝中重新冒出其他顏色的話我會傾向認為是單一基因型(從同一個受精卵來的),只是在colony的不同區域有不同基因表現而已。除了基因表現差異外的另一個可能是transposon這類會在基因體中換位置的序列,不過目前倒是還沒有什麼珊瑚顏色相關的研究(玉米是比較經典的案例)。...
  3. J

    以Hanna HI736搭配Salifert測試NO3 (2025/4/26 更新)

    更新一下新版的換算公式。 這次我是用Hach的10mg/L Nitrate-Nitogen standard (44.3mg/L NO3)搭配pipette及A grade容量瓶來調配不同濃度的標準液。也因為少了固體吸濕導致的秤量誤差,所以我對這次標準液的實際濃度信心也比較高。 另外由於所有市售NO3測試劑在還原NO3為NO2的這個過程都會受到氯離子的影響,因此我這次是參照Hach的建議使用試藥級氯化鈉將所有標準液都調到19500ppm氯離子濃度,約略等於35 PSU海水(上次我是用紅海鹽泡的海水以KNO3調NO3濃度)。...
  4. J

    珊瑚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療程整理

    這裡我會整理一些我見過夠多成功案例、有比較一致又好遵循的protocol、我個人也有使用經驗且會建議他人使用的療程。 用藥前請先讀過以下注意事項: 1. 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前請先確保已經排除了其他環境因子或是寄生蟲等可能性,並盡量將其作為最後的手段使用以減少抗藥菌產生的風險。 2. 由於排除其他因子這點還是需要一定的經驗和知識,若對自己判斷能力不是很有自信的話我同樣不推薦這些療程。 3. 除了抗生素外,碘液或是雙氧水等氧化劑型的殺菌劑同樣也有一定的成功案例且無抗藥性風險,若不想貿然使用抗生素的話也是一個可以先考慮的選項。 4...
  5. J

    KH降不下來

    你的KH應該是在沒有額外添加的情況下觀察到上升的吧? 會因為濾材或造景導致KH提升的情況多半是使用了水泥材質的東西,若是塑膠製的蛋糕濾材我也不認為會有什麼影響。 除此之外,NO3因生物作用而下降也會導致KH上升,約每50ppm NO3被耗掉會提升2.3dKH。 另外若是在消耗量非常低的缸(如FOT)中也是有可能因為珊瑚骨或活石等碳酸鈣基質緩慢溶解而造成長期下來KH逐漸提升的狀況。 撇除測量問題,最後一個我想到的可能原因是鹽度的變動,若你的缸內的鹽度因蒸發而高於你所測量的新海水的話KH當然也會比較高。
  6.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這是我個人使用抗生素的習慣。漂白水除了能滅掉海水可能殘存的抗藥性菌株外也能氧化掉剩餘的抗生素,算是個盡量減少產生抗藥菌風險的手段。 雖然我們觀賞水族的用量對比全世界各種抗生素濫用情形確實是小巫見大巫,但可以的話我還是喜歡多上點保險。 當然啦,如果是直接下在整缸的療程要這樣搞就不太現實了,所以我也只有在隔離治療時會這麼操作,因此或許這也只是一點心理安慰而已。
  7.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我的抗生素經驗幾乎全都是用在六放珊瑚上(石珊瑚、海葵、鈕扣),而軟珊瑚等八放珊瑚我目前倒是還沒有特別針對他們治療過,也較少聽到其他案例。 你遇到的軟珊瑚情況是在甲藻消退後仍無法復原嗎?若是的話的確有可能是因為藻類造成珊瑚的壓力或是促進了病原菌滋生所引發的疾病,不過如果比較偏向甲藻直接纏上去造成的影響的話直接移到別缸等甲藻處理完應該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不然你丟回去又纏回來了)。 不過若真的排除了細菌性疾病以外的其他可能的話我認為抗生素的確是個可以嘗試的方法。...
  8.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我自己使用在不同缸子的經驗其實差異也蠻大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系統的生物相組成或是穩定程度上有差異。 確實我下過的很多缸幾乎沒有什麼肉眼可見的負面影響,但我也遇過下完隔天直接倒缸的極端情況。 不過我倒是發現chemiclean等抗生素對一些珊瑚疾病有相當不錯的療效,所以目前我主要都是拿來下在隔離缸內做治療用,反而已經沒有再用來處理cyano了。
  9.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你提供的影片中唯一有提到使用chemiclean處理dino的只有一部,而那部在畫面中所呈現的東西我有八九成的自信可以說那是cyano而非dino。 另外以cyano來說隔天長回來我覺得並不算太誇張,dino的擴散速度是可以快到你剛吸掉吃個飯就又纏回來的程度(他們可以直接進入水體遊動協助擴散)。 如果是比較general的系統改善建議倒是還好,但我並不是很認同在非必要且高概率無效的情況下隨意使用抗生素。 此外能夠處理cyano的抗生素種類以及施用劑量似乎多少都會對於珊瑚缸系統菌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果療程無效又增加抗藥性菌株產生風險外還造成更多生物損傷的話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10.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可以 碳源本來就不見得需要搭配菌種產品使用了 我倒是除了你的case以外還沒聽過其他成功使用抗生素產品處理dinoflagellates的情況,使用後反而爆發或失敗的回報倒是不少,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毫無影響。 底下有一些我隨手找的案例: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chemiclean-causing-dinos.776469/...
  11. J

    原來之前認知錯誤 導致養海缸困難重重

    TM Nitribiotic若根據原廠的說明除了包含正規硝化菌外還有枯草桿菌或乳酸菌等其他菌種。 我會認為很多玩家所回報的針對菌藻的控制效果應該主要是來自這些異營菌而非硝化菌。 另外處理鼻涕藻時滅燈法幾乎鮮少能單獨奏效,因為它也只是個強迫甲藻進入水體內游動的手段而已。 我自己經驗上UV對於這些游動型的種類(e.g. Ostreopsis)效果非常好,有些情況下甚至連滅燈都不用就解決了。 不過少部分幾乎純底棲的種類(e.g. Amphidinium)就不太有辦法這樣處理了,但這些種類似乎剛好殺傷力也都相對低,不太會牽絲纏珊瑚。 PS...
  12. J

    使用APEX系統8個月來的心得分享

    這確實是一個可能 不過倒也不見得需要換蛋白,任何能增加曝氣的手段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13. J

    使用APEX系統8個月來的心得分享

    即使是以高消耗的純鈣反缸來說,加kalk前pH頂峰僅7.8我認為也是很算是非常低的狀況了。若不是環境問題的話基本上代表你缸子的氣體交換不太夠。 另外在拉高pH後生物是否有什麼顯著的反應呢?若沒什麼差異的話直接無視或許也是個選擇。 但若之後消耗量增加,繼續提升鈣反輸出的確又有可能讓pH掉回去,這時可能就需要新增其他補充手段了。 消耗量的話可以透過測量鈣反出水KH來計算。 假設你的缸子是1000L、原始KH為8dKH、鈣反出水KH為30dKH,每天36L的出水量可提升約0.8dKH,而每天7.2L的kalk則同樣亦補充約0.8dKH,所以這個case下每日會消耗約1.6dKH。...
  14. J

    使用APEX系統8個月來的心得分享

    以他這邊的設計來看,若馬達止逆真的出問題應該會是石灰水被虹吸回淡水桶裡。
  15. J

    使用APEX系統8個月來的心得分享

    連7.8都不到那真的是很誇張的低了。 我突然想到另一個可以檢查的部分是缸子氣體交換。測試方法很簡單,就裝一杯缸內水在室內和室外打氣看最終pH會穩在什麼地方,還能順便檢查環境的CO2濃度。 如果pH隨著曝氣逐漸上升的話代表你缸內自產的CO2來源(e.g. 鈣反)才是壓低pH的主因,而若加強缸內的曝氣則可以進一步提升;反之若pH沒變逐漸下降(以你的pH應該是不太可能下降多少)的話則代表環境CO2才是主貢獻,曝氣反而會有反效果。 如果是前者的話理應可以透過加強曝氣來改善問題。 比較土砲的方法是直接接一台大台的打氣機(進氣量最好超過蛋白),往比較不會有鹽漬問題的地方打(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