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印度洋雙帶在此:
http://species.intopet.com/762.shtml
中 文 名: 印度洋雙帶小丑
俗名别名: 金新娘(香港)
英 文 名: Sebae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sebae (Bleeker,1853)
分佈:
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圈包括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安達曼海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Sumatra)一帶海域。
特徵:
背鳍鳍棘(總數):10-11條 ,背鳍軟條(總數):14-17條,臀鳍鳍棘:2條,臀鳍較條:13-14條
成魚體呈椭圓形而側扁,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大,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齿單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單一,較條部延長而呈方形;尾鰭呈截形或内凹,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絲狀。成魚體上半部黑色,下半部黄色,體側具兩條寬闊的白環帶。第一條在眼睛后方,第二條在體側中後部,且較第一條更為闊。背鰭黑色,自第二條白帶後方具白緣,餘鰭均為黄色。需要注意的是,巴里島(Bali)的族群體基本為黑色,黄色部分較少。印度洋雙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别在於,前者的背鰭中后段具白緣,很容易分辨。
體長:最大體長16cm
習性:雜食,棲息於瀉湖和沿岸礁區水深2-25公尺之間的水域,與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共生。主要以浮游生物、橈脚類動物、海藻以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來源:
http://species.intopet.com/762.shtml
http://species.intopet.com/762.shtml
中 文 名: 印度洋雙帶小丑
俗名别名: 金新娘(香港)
英 文 名: Sebae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sebae (Bleeker,1853)
分佈:
分布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圈包括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安達曼海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Sumatra)一帶海域。
特徵:
背鳍鳍棘(總數):10-11條 ,背鳍軟條(總數):14-17條,臀鳍鳍棘:2條,臀鳍較條:13-14條
成魚體呈椭圓形而側扁,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大,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齿單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單一,較條部延長而呈方形;尾鰭呈截形或内凹,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絲狀。成魚體上半部黑色,下半部黄色,體側具兩條寬闊的白環帶。第一條在眼睛后方,第二條在體側中後部,且較第一條更為闊。背鰭黑色,自第二條白帶後方具白緣,餘鰭均為黄色。需要注意的是,巴里島(Bali)的族群體基本為黑色,黄色部分較少。印度洋雙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别在於,前者的背鰭中后段具白緣,很容易分辨。
體長:最大體長16cm
習性:雜食,棲息於瀉湖和沿岸礁區水深2-25公尺之間的水域,與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共生。主要以浮游生物、橈脚類動物、海藻以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來源:
http://species.intopet.com/7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