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這是想像 "理所當然"
還是有理論根據?
或是有實驗證明?
小弟親身做過實驗、但不是在海水上
而是當初小弟在飼養七彩時的親身實驗與經驗
海水部分因為上部會有鹽扎所以沒使用
如大哥有在使用圓筒的話也可做個實驗看看
請使用1~2個月在打開請洗、你會發現桶內只會有粉塵(乎 <台語>)
最後層白棉層只會變咖啡色幾乎不太會有飼料殘留在上面
理論根據:
為何有些人不用前置、久久才打開一次清洗會說其實裡面也沒很髒?
那殘餌呢?不會憑空消失吧?那跑去哪?被分解掉了不是?
不想想的太複雜很簡單
講一個最基本的好了、把圓筒想成是缸子
開缸時很多人不是會丟死魚死蝦養水、經過一段時間後死魚死蝦是不是不見了?只剩骨頭跟蝦殼?
為什麼?被生物分解掉了
圓筒的培菌效果是很強的、這所謂的強除了菌數外還有菌的種類
大哥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消化菌、硝化菌的種類
將會發現硝化菌只是一個統稱、實際上硝化菌有很多種
大多數人只知道硝化菌有分海水與淡水、其實還有一種硝化菌是淡海水都能生存的
這就是市面上為何有些標榜淡海水兩用的原因(姑且不論是不是廠商咖虎爛)
在各種不同的氧氣範圍裡又有各種不同的硝化菌、我們俗稱的好氧、厭氧、缺氧
但事實上不是只有這幾種不同、一樣是好氧菌、但在不同的含氧量中又有好幾種
尤其是圓筒內、乍看不過一個桶子而已會有幾種菌?
簡單說、圓筒耗氧、為何?還不是被硝化菌利用掉對吧?
那簡單形容舉例、假設圓筒有三層(以下為誇飾法)
入水氧氣為含氧量100%、每一層硝化菌會耗掉25%那會形成怎樣?
含氧量會變成 入水 100>75>50>25 出水
因此一個圓筒內不是只有單一一種硝化菌而已
為何上部過濾菌種會比較少?
很簡單、因為上部每層水流都有大量的接觸空氣
關於生物過濾介紹有去水館時可以去看一下 TETRA圓筒說明書
裡面有簡單敘述生物過濾原理
亦或Ejchen大哥知道另一種不一樣的理論或見解?
可以的話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看看^^
===================================================
T_T 每次打個文章都要編輯個4~5次更改錯字........
都怪小時候沒認真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