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 0.46誤差很大,
有時候自以為藥粉要倒乾淨,誤差會比較小,
所以花比較多時間在倒粉,
看來觀念是錯的,不過有森哥的神兵利器後,
看來就不用擔心這問題了。
我用的就是蛋蛋機,HI 736 Phosphorus ULR ...最小單位0.003 PPM,價錢一樣,沒有比較高級。
用兩瓶...瓶身方向固定有什麼用? 不是很懂小蛙的意思...
小益在說的副反應是在沒好好讀手冊,操作錯誤下產生的(咱們自己想出來的creative idea),怎能說小細節是多餘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藥粉倒進去,
會因為開始搖動混合藥品的時間長短有差異,
例如,倒進藥粉後10秒開始搖動,
如果跟倒進藥粉後30秒開始搖動,
兩種操作測出來的結果不同,
且誤差在0.1~0.2飄動,
而以上的小細節如果誤差沒這麼大,
還是說小細節造成的結果飄動更大,
就關係著是否要注意小細節。
總之,如果同樣的樣本水體,
測兩次以上後的數據如果可以一模一樣,
那就沒問題,如果每次測都不一樣,那操作手法、步調就得改。
10 秒, 30 秒一定要計較喔....
人家手冊有寫...
"Do not let the reacted sample stand for too long after reagent is added, or accuracy will be lost"
既然要搖120 秒,泡泡要清乾淨,外瓶也要擦拭,180 秒又會停,我就不知這10秒丶30秒的等待從何而來?如何認為不用計較?
不是故意找碴....只是覺得很多東西,產品寫的清清楚楚,而我們繞一大圈還沒弄清重點...![]()
10秒30秒只是個舉例,沒人會拿秒錶計時什麼時候開始搖,
手冊要使用者藥粉加入不要放太久,
光這句話找十個人來操作,每個人速度一定不一樣,
就算同一個人操作十次,每次速度也不見得一樣,
化學反應藥品加下去就開始了,
微觀來說,慢一秒,兩秒,每秒都有差,
差多少我不知道,
我只是想表達,計較玻璃色差、角度色差、
要不要計較每次搖動差一兩秒的複反應誤差?
說那麼多,回歸主題,
只要知道森哥的神器,能夠解決這一兩秒的複反應誤差就夠了,
因為藥品還沒加下去就可以搖了,
這才是重點,玻璃色澤誤差,角度誤差每個人有自己看法,
也不是要比誰測得準,自己對自己測試結果有信心就好,不是嗎?
想起一件事....
之前我有問小益哥一個問題...為什麼紅海Mg測試第一包藥水,操作手冊要求每滴一滴要搖晃15秒,我不能滴五滴再一次搖嗎? 小益哥當時沒有很肯定的答案,所以我也就繼續乖乖的每一滴搖一搖 (大概只有搖3秒, quilty…),不太敢自作主張刪了這步驟....
現在不知小益哥對紅海Mg為何要每一滴搖15秒有沒有更肯定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