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爬文與驗證
現在小弟的結論如下, 有錯請指正, 感謝 (指無鈣反的狀態喔)
1. 白天生物行光合作用, 所以銷耗掉CO2 產生OH- 所以PH會上升
2. 缸裡有長骨頭的軟體和鈣早的生成都會進行鈣化作用 吃掉KH和鈣, 產生骨頭的CaCO3 和 CO2
3. 缸中藻類多, PH 變動幅度大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 夜間呼吸CO2產量大)
4. 缸中帶骨軟體多, KH掉得快 (鈣化作用消耗 HCO3 快)
5. 缸裡有蛋白, 穩定PH在較高值 (促進水中CO2的定量)
6. 加入大量/大隻的不吃光軟體或魚 PH降 (只呼吸不光合消耗CO2)
7. 餵食後PH降 (硝化菌吃到喘 CO2產量大)
8. 換新燈管PH升 (光合作用加強CO2消耗速度加大)
9. 大燈開啟時, 當光合作用強過鈣化作用, PH升
10. 大燈開啟時, 當光合作用等於鈣化作用, PH不變
11. 大燈開啟時, 當光合作用弱於鈣化作用, PH降
12. 當缸中帶骨珊瑚多, 提高KH 可能反而促進鈣化運動吃掉KH產生CO2, PH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