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後由jeremychen在 2007/03/07 09:16am 第 1 次編輯]
我直接把相關資料貼在這好了...
"看來似乎很多人都不是全然了解加入有機碳源的用意,在此稍微討論一下
組成生物的主要元素有碳、氫、氧、氮、磷、硫六種;這些元素組成了生物體內主要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酯質、醣類、及核酸,然而細菌細胞的蛋白質組成化學元素有碳、氫、氧、氮、硫五種,自營生物可以由(無機的)碳、氫、氧、氮、硫合成各種胺基酸,異營性的生物有時就必需依賴食物(有機的)以獲取其不能合成的胺基酸.
事實上,氨之去除可利用異營菌予以吸收;在某些條件下可吸收並將氨轉換為其細胞蛋白質,且此方法也廣泛的運用在廢水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必須使水中可分解有機碳(BOD5)/氮之比例維持於20:1,然而在人工水槽中的有機碳源通常是較為缺乏的,必須添加碳源,以利於異營菌呈優勢生長,然而再很久以前我看過一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的一篇論文是有關零換水白蝦養殖系統可行性試驗,裡面是利用糖蜜作為有機碳源,來吸收水中的氨,並產生許多的細菌膠羽,由裡面的數據發現,確實是能將氨及亞硝酸降低到近乎於零的,它的實驗組與對照組都不使用生物過濾系統(硝化系統).
然而添加有機碳源在水族的運用上則來自於兩方面,一則是氨的去除,二則是硝酸鹽的去除,氨的去除來自於異営菌的吸收並轉換成細胞的蛋白質,而硝酸鹽的去除則是因為大多數的脫氮作用來自於異営脫氮,意思就是說是由異営菌再缺氧的狀態下來進行(硝酸鹽的還原)脫氮作用,添加有機碳源則可大幅度的增加異営菌的數量,藉由更多的數量來增加脫氮的效率,然而有機碳源可以添加乙醇(酒精)或者糖水.
至於另外一個可能的應用,則是kake兄提到的磷酸鹽(po4)的降低,主要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於異営菌細胞的組成,細菌細胞的主要元素有碳、氫、氧、氮、磷、硫六種.細菌細胞大量增生的過程中也許也將磷酸鹽(po4)降低了. "
原來捲毛兄是台大魚科所的學生喔,前陣子我還蠻想去報考說,找個時間跟你請教一下....
其實也不用道歉啊,從您所說的內容當中我們也學習到許多,在您還沒說明之前我也不清楚鹽類在酒精當中的溶解度比較低,我想捲毛兄可能沒親眼看過這種現象而造成誤會,事實上白濁的現象並不是瞬間產生,大約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異営菌在常溫之下一個世代約三十分鐘,水族箱內的異営菌原本就為數不少,添加有機碳源之後經過二十四小時數量起碼可以增加幾萬倍,然而這些細菌膠羽會懸浮在水中造成水白白濛濛的,這跟鹽類因溶解度降低瞬間產生的鹽類析出是不同的,像捲毛兄您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剛倒入酒精局部的瞬間產生且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倒入的酒精的量是非常非常少的,不至於會整缸水都白濁,然而我們所說的這種現象不可能瞬間產生,且產生後也不會瞬間消失......
這方面的資料跟水處理工程或者微生物學有關...捲毛兄可以向有這方面專長或者研究領域的教授詢問.
其他如添加醋酸,糖類,甚至福馬林(甲醛)只要"量足夠"都可能會有白濁的現象......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有機碳.都是異営細菌用來合成細胞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我認為一百公升的水加入0.1CC的酒,即使是乙醇含量高達95%的藥用酒精,水大概也不會白濁吧,量實在太少了,不過各位也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喔,添加有機碳源並不是非得要白濁為要件,酒精本身即可以造成生物直接的毒害,寧願慢慢的根據有經驗魚友的指示慢慢的添加上去,也不可以一次加太多.我個人是比較建議用糖類,安全性比酒精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