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後由jeremychen在 2005/04/12 04:59pm 第 1 次編輯]
to 克勞德兄:
"但在此之前...
先試著藉由攀談的機會...
向幾位前輩同好們提出此疑慮...
結果得到的回應...大都表示未曾聽聞此事...
甚至也有直言...只對該店家的魚隻有信心...
而飼育的情形良好...且已持續經年..."
因為我很可能是站上第一個發現這問題,並試圖找出理論根據的人,大多人都是根據經驗及主觀來判斷一些表象,很少人會像我這麼雞婆又很閒,能有這麼多時間契而不捨的瀏覽資訊,及找出合理的解釋,就像5千年前,人們未曾聽聞過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甚至你告訴他他還可能會斥為怪力亂神之說,但現代人大家都知道也能認同,5000年前跟5000年後的事實並沒有不同,但人們的認知確是天與地......所以以前我曾經說過,沒看到沒聽過甚至不相信,都不會影響事實的存在...
我第一次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是之前阿德兄告訴我的,他說他覺得很奇怪,該魚店的魚存活率異常的低(但他並沒詆毀之意是我主動詢問他才私底下來訊告知的),不過當時我並不在意且沒經驗,因為該魚店買的以高價魚居多,我本身比較沒能力買,直至後來自已買了女王,法國,白頭之後發現,都在一周內暴斃,我開始注意到且試圖找出解決之道,直至了解滲透壓資訊時,開始懷疑應該是這個問題,又因我是疾病板板主,幾乎每位提問的魚友問題都會深入了解,每次遇到類似情形我都會問及原水族館比重的問題,發現這樣的案例相當多,後來深入商家了解後,發現水族館通常運用三種方式處理魚隻,一則是完全都不做任何處置,二則是使用超低比重降低滲透壓的負擔及寄身蟲的感染,三則是運用淡水浴或藥物事先處理,店家使用積極的方式來維持魚隻的存活率降低發病率並沒有什麼不對......
如同阿榮兄說的沒錯,店家沒事先告知處理程序也不能怪店家,因為店家很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資訊,甚至知道了也未必會相信,相信了也未必會去告知,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已的努力,不能一味的依賴店家能否給我們最佳的解決方案,通常給予我們價益比越高的解決方案的同時,則是要犧牲店家的利益與報酬,在商言商我們不能怪店家.....所以在此我都是善意的提醒魚友該如何處置而非怪罪店家的不是,沒有他們進魚,我們哪能有好魚能養呢??
阿彰兄說的沒錯.....我必須聲明的一點,我從未提及魚從低比重突然至高比重一定會死亡,死亡率跟魚的種類難易度,還有健康程度還有飼主環境有關,所以.
比方說此魚從太平洋海域瞬間丟到紅海海域,比重雖然暴增,但因為兩者都是天然海域,魚有持續的進食,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來應付調節滲透壓的負擔,且魚又沒被毒過,又沒經過長途運輸無法避免的氨中毒,所以短中期的存活率很可能接近百分百,長期的話存活率可能就很低了...(似乎沒人發現有女王或國王出現在台灣海域,為什麼??這跟物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有關,可是幾乎大多數珊瑚礁海域都有雀雕,小丑...)
"以上可以支持把魚從高比重丟到低比重是對魚有幫助的,而淡水浴的話也只有短短5分鐘,小弟相信就算把魚丟到1.030的水中5分鐘的話魚也可以安然無事"
小譚兄說的沒錯,治療處置的原理通常是破壞,破壞程度則跟劑量還有暴露程度有關,5分鐘的曝露時間跟48小時的暴露時間就相差了576倍,我的感覺是後者的破壞力會強些,因為魚再這48小時內,時時刻刻都要努力的調節滲透壓,魚隻長期未進食及體弱的情況下,能量有限時就無法分配足夠的能量抵禦環境病原而容易發病死亡,如果連調節滲透壓的能量都用竭,則魚馬上會暴斃,當病患呼吸衰竭時我們傾向于讓他吸比例較高的純氧而非更稀薄的氧氣,理論上來說這應該是較為妥當的處置....
淡水浴雖有破壞力,但相對的能有驅蟲的好處就好比下葯也是一樣,可是將水的比重突然拉高到增加他的負擔的程度,就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好處了.....
海水魚的生命確實是比一般淡水魚脆弱許多,因為來源取得有很大的差異,(不過這跟店家無關,海水魚確實少有人工繁殖種)如果不是這麼脆弱,下藥或淡水浴等麻煩的檢疫治療處置又有誰願意做呢??再加上我們給予的環境很難優於大自然,所以1.014到1.020的比重則有可能讓某些狀況的魚種度不過....
我相信台灣或太平洋海域的水質條件跟食物來源似乎都優於人工環境,可是女王法國卻無法在此延續他的物種,美國東岸的水質條件跟食物來源跟太平洋海域有差非常多嗎??而美國東岸的水質條件跟食物來源跟人工環境又差了多少??這個問題倒蠻值得深思的....
本人僅代表PH8.4疾病板主給予良善的建議(低比重水的妥當處置方式),絕非歸責於水族館或參與爭論,我對熱心回覆的魚友提出的意見都頗為認同,相信這裡的魚友應該沒誤會我的意思才對...
膚淺見識,供各位參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