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3:硝酸鹽跟亞硝酸鹽是會同時存在的,除非沒有亞硝酸鹽,才不會有硝酸鹽,想像一下,如果兩項硝化脫氮作用同時進行,在這段過程中,亞硝酸鹽一直有,硝酸鹽類就會一直產生,另外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某些菌類的缺乏,就會導致亞硝酸鹽一直累積,而硝酸鹽無法產生。(對水中生物毒性來說,亞硝酸鹽類的毒性比硝酸鹽類來得大。)
ANS4:如果NO2歸0再放入生物會比較好,這是我的建議。
ANS5:其實我比較想要提倡一個觀念,當缸子內生物已經飼養一段時間之後,任何新移入的生物都會造成整缸硝化菌像的生長與建立,這個道理很簡單,舊有的硝化菌像可以應付舊有的氨氮廢物,而新移入的生物,無疑就是增加了額外的氨氮廢物,因此舊有的菌像必須生長、壯大,才有辦法消耗新增的氨氮廢物,而等到這個時候,生物數量多寡、濾材的選擇與可容許的硝化菌像生長極限就是必須考慮的方向,小弟不才,從以前學到的來說,有一個理論指稱當硝化細菌數量達到最大極限之後就會開始大量崩解,然後數量上升,直到維持在某個一定的數量,而如何掌控細菌數量使其平穩不會開始大量崩解造成生物的傷亡,是養殖生物上必須要注意的事項(根據N年前學到的知識)。
ANS自己的問題:沒時間照顧囉...本來那缸子是要養短鯛的,後來根本沒時間弄,本來想設個FO公子缸,結果一直放到現在一直腐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