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魚最大的死因探討

jeremychen

💎💎🏆🏆🏆
註冊時間
2002/05/24
文章
10,862
按讚
296
經驗點數
10,306
金幣
933
個人認為是細菌感染,且細菌感染很可能會與寄身蟲感染同時出現,細菌可能扮演著協同的角色~讓寄身蟲更容易感染魚類,當兩者同時發生時,寄身蟲多半能處理掉~但細菌就難以處理了,所以有時看似白點蟲感染,但治療中卻損失慘重~多半與治療無關(除非銅劑量過高幾倍)~

假設細菌感染是養殖上最大的風險,怎麼作比較好??在下思考了一個方式想實驗,但近期內恐怕也沒時間實驗...

一.清洗濾材與污泥後,雙氧水消毒整缸(可用舊海水) 1L海水對1-2cc 50%雙氧水(化工行有賣)

葯房賣的人類消毒用雙氧水只有3%又貴~千萬別買錯,50%雙氧水會灼傷皮膚~請小心使用,別沾到身體,我被灼傷過~皮膚瞬間變白,會超痛~

二.放隻健康小魚養水,緩慢建立硝化系統,千萬別用髒棉或者活石,由於沒任何活的菌種,所以養水速度超級超級慢,只能餵乾飼料,絕對不用生餌....

三.泡海鹽水可能比較安全,天然海水請靜置久點~

四.病魚或者活石或者文蛤很有可能帶原,務必不能放入....

五.新魚請先養檢疫缸一個月以上,確定安全再入主缸....


以上說起來簡單~作起來真的超麻煩~~光用想的就累了= =.....
 
我這次大滅絕之後⋯(怎麼放魚怎麼死)整個濾材丟了 然後
放淡水加漂白水下去跑 之後換了三、四次淡水跑缸 然後重設缸
目前ㄧ切良好
 
我覺得細菌這種東西,從源頭開始要完全擋住,滿困難的,很可能會徒勞無功

除了一開始的消毒之外

裝一支強一點的殺菌燈可能比較一勞永逸
 
我覺得細菌這種東西,從源頭開始要完全擋住,滿困難的,很可能會徒勞無功

除了一開始的消毒之外

裝一支強一點的殺菌燈可能比較一勞永逸

殺菌燈加一,常常在搞雙氧水漂白水重新養水太累人了,當一細菌多了就如此,那些魚館的老闆都不用做生意了,哈哈,其實,如果你敢的話,還有很多方式喔
 
消毒上 我覺得 二氧化氯算是也蠻夠力的東西 1ppm 就殺到不行

放健康的魚有風險 何不放甲殼類呢? 寄生蟲的東西不會帶進來 外加上 甲殼類對於氨氮廢物的耐受性更高一些
 
病蟲害應該是所有養殖業最大的夢靨.因為現代化養殖所追求的就是高密度養殖.不論是魚缸或是漁場,高密度往往就是病菌感染的最佳環境.海水中存在著各種病原箘,就跟空氣中充滿各種細菌一樣,那為何同樣的環境中,有的魚會感染有的魚不會?為什麼同樣去百貨公司,大人不會感冒,小孩就會?答案就是免疫系統.

人類可以打針吃藥,魚類沒有,可是魚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億年,照說白點病應該可以輕易的把魚類消滅,人類從北京人到現在也沒有被病菌消滅,所依賴的都是代代累積的自體免疫系統.這是多數人所忽略的一個很重要的生物特性.

病菌在封閉的環境中會一直複製累積,濃度會逐步增高,達到致命濃度時就是全員感染,最後就造成倒缸倒場,大家經常討論於並如何治療,但是只要是治療,都會有副作用,只是看不出來而已.所以套句老話,預防重於治療.由這個觀點來看,紫外線殺菌燈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預防措施.它可以大幅降低環境中的病原菌濃度,讓魚類發揮自身的免疫系統保護自己,這應該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紫外線燈+1,我每天會開燈—小時殺菌。每次當我移動活石後,我的藍雀就會有—粒白點,—至兩日後消失。但如果我的任何移動後,立刻加開燈一小時,就沒有白點出現!同時,我的藍雀因碰到地毯,半邊身及嘴脱膜,我不做任何事大約兩天就好了。所以,現在每當我在缸内有任何維護,我都同時加開一小時燈殺菌。
 
我有過兩次無機鹽都幾乎等於零的情況下(nh3.no2.no3.po4....),細菌大感染而倒缸的經驗

那兩次細菌爆發,主缸水都有輕微白濁的現象

我認為細菌大爆發跟水中有機質濃度(COD)有比較直接的關係

感染後的魚,可能會不斷分泌體液,水中的大量體液會變成傳染的途徑,然後就是細菌在水中爆發呈現白濁,
一但到這個地步病菌就很難根除了,一放魚就會死,必須清缸

這些病菌有可能平時就存在於魚的腸道或體內,就算下藥也很難根除乾淨,只能靠魚的免疫力

所以我認為斷除感染途徑會比較實際一點
 
完全杜絕細菌養殖法太不切實際了吧
而且有點因噎廢食之感~
控制病菌保持低密度的方法我是以O3為主
在溢流管的循環水中打入臭氧然後全部流入蛋白反應室
加上滴定檸檬酸銅的下藥方法
幾乎都沒再因病損失了
而且我覺得水質顧好才是最重點.....
 
  感覺每個人安心和信心的來源或有不同,有人信心的來源是蛋白機、有人是活石、有人是強大的底部過濾、有人是檢疫、有人是NO3要超低、有人是殺菌燈、有人是使用臭氧..............,這或許跟每個人飼養過程中,各自不同的成功經驗有關,其實都沒錯,任何系統、設備、和手法都有其根據,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常常看到有人發問說自己的魚隻得了白點病,怎麼辦?然後下面會有人回復“水質不好...水質有問題...系統不足...”等等說法,先釐清一點,所謂的水質,應該是指各項指標數據(NH3、NO2、NO3、PO3...等等)是否良好而言,不應該把是否有病原菌或寄生蟲也併入水質的範圍,因為疾病問題的來源以及解決的方法,都跟水質問題截然不同,硬把疾病問題跟水質問題混為一談,經常會模糊焦點而無法確認真因,使“水質不好”一說變得虛無縹緲、包山包海。我個人是一直認為水質問題和疾病問題應該要分開來探討,疾病通常是有病原菌或寄生蟲侵入到主缸,他不會在封閉的魚缸裡無中生有,所以缸裡有無傳染源,跟缸裡水質是好是壞,兩者基本上是無關的,當然有不少玩家是認為只要水質夠好,魚的抵抗力就會好,就不用怕缸裡有細菌或寄生蟲,這種說法我是覺得太過大膽,再怎麼健康的魚隻,如果不斷遭受到病源體的侵擾,還是會影響其原本健康的生理機能,尤其我們飼養的觀賞魚,多半都算小型的珊瑚礁魚類,更沒有本錢對抗一個充滿病原體的環境,所以,水質固然非常重要,這無庸置疑,但我認為還是要盡量避免病原體進入主缸的機會,如果進魚的過程都完全不經檢疫,又很頻繁的去水族館買魚進魚,主缸有魚隻得病也不做治療或隔離,如此肆無忌憚的對待主缸,倒缸風險一定很大,過去我自己幾次倒缸經驗就都是在水質數據十分漂亮的情況下發生的。

  發現魚隻得病,不管是細菌型還是寄生蟲型,所要採取的應該是使用藥物、殺菌處理、或隔離等等治療行為,而不是在水質數據都正常下又再盲目的增加系統設備。當然,任何治療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使用藥物需要較高的技術和經驗值,好在赤子大研究有成,提供一個不錯的下藥模式,供魚友們遵循操作;使用O3或紫外線燈等殺菌設備小弟沒用過,不敢妄加議論;“隔離病魚”倒是我覺得不管有沒有下藥都可以做的簡單措施。大部分的病源體都有其生長循環的週期,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寄宿在魚體當中繁衍、擴散,當病原體需要尋找魚體寄宿而找不到魚體時,便會死去,所以隔離的最大作用,就在於讓病源體無法找到新宿主繁衍而逐漸減少,避免疾病擴散,並且不讓病魚不斷地交叉感染,這也就是為什麼說低密度飼養是常保不敗的主要原因;而且病魚隔離後要進行下藥治療時,也比較容易精準控制。

  總之,大家不要再只是盲目地競逐水質、系統、設備...等等錢可以解決的事情了,照顧海水缸除了花錢以外,還要付出不少心力去觀察、研究、和應變,疾病問題尤其如此。
 
小弟認為,站上的老手都很熱心的提供會發生病因的原因跟處理方式,這還是得靠經驗去實際體驗,這樣就是你自己的東西了,每種人工魚缸的系統有每一種處理方式,都有看過成功案例,就fo來說,養好養的魚種就是對了,好養的魚種自然很能適應人工的魚缸,要想養很多年並不難,站上的老手應該都能隨心所欲了,如果挑戰難度高的自然常常遇到疾病的困擾,哪怕是中難度的魚種,我都覺得不適合在人工的魚缸裡 ,這是許多高手忽略了這個基本概念,當然想追求別人做不到的事,那就繼續加油了,其實答案很簡單,養比較適合人工魚缸的魚就對了,一直搞得很複雜又重新養水,這都太辛苦了,終究還是在養水,答案就是那些魚不適合人工養的.這是小弟的感想,不代表完全喔
 
細菌無所不在,當飼養環境變不佳時,細菌便會侵襲魚體,如水質水溫變化過大,
飼養密度過高,系統無法負荷餵食及魚排便污染,就算魚都檢疫過也可能受細菌或
黴菌感染。
檢疫之外飼養環境跟飼養的密度,這些應該也跟魚的存活有關聯。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