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系列 - 爆藻丶但NP為零丶SPS明顯營養不良,怎麼辦

HPZ也沒錯,確實爆藻第一高詢問度的...就是PO4 來源

但,如果你去找turf algae 的相關資料,會發現它常出現在低無機鹽環境中,所以我才不硬分有機,無機,藻,菌...
 
只要達到"珊瑚"要的平衡即可:em06:能詳細說說嘛··齊白白···

齊大
強勢如果不把它納入有機或者無機的程式裡面,那我們又如何改變的它的環境呢?:em06::em06:感覺頭都要大了

這個有點像...預防感冒請多喝水,多運動....文獻已證明確實相關, 但多少量?好像不是那麼好歸納...

Anyway...養珊瑚和中國傳統經驗"事緩則圓“有異曲同工之妙....

進骨慢,每次少量.
新藥水,由1/4建議量緩慢往上.
換T5燈,每星期換1/4
等等....

魚缸所有要做的改變,以線性改變,不要跳躍式改變....讓珊瑚有時間adapt
 
我覺得「爆藻」這個問題的應對,似乎跟個人經驗有關。感覺上(純屬個人感覺,不代表真實狀況),養SPS年資較淺一些的人,大多會把重心放在可測得的無機鹽NO3和PO4上,因為容易量化,處理方式就比較明確,可以比較方便的知道當藻類問題發生時,要做什麼,有沒有效(從數字和藻相觀察)。

有經驗一點的缸主,會慢慢把重心放到有機鹽上,因為很多人遇到了低NP卻爆藻的問題,或是一些第一眼常被歸類為藻,但實際上是菌的東西,比如泥藻,菌膜等等。而有機鹽雖然有試劑,但也很少有人去測量,所以反而比較注重它。當判斷爆藻是有機鹽造成的時候,會比較注重系統整體的改善,包括營養鹽,循環,水流,燈光等等,從這幾個面向去著手改善。這時對NP比較不是那麼在意,尤其是NO3,因為對於NP的偏高或偏低處理起來較有心得,也比較能隨著自己的需求去調整高低。

不過看一些高手的缸,幾乎都是把重點放在製造並維護一個對SPS來說最適當的環境。系統百百種,每種系統都有高手,他們通常有機鹽和無機鹽都會考慮,但重點會放在想辦法讓珊瑚成為優勢生物這部分。如果有機/無機鹽對珊瑚的生長有影響,會找出對應的手段去處理它。對這樣的高手,爆藻問題的處理就比較少是單一路線思考,而會是多方面的改善。

當然以上是個人的刻板印象,不代表實際狀況就真的是這樣子。畢竟藻和菌也有很多種,要簡單把它們和有機無機鹽連結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比方說我們常見的褐藻,就是矽藻這個大族群的一分子,除了常提到的NP,Si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而有機鹽與無機鹽之間也會交互影響,想要把兩種東西分開來並看不容易,不去分也會是一個好主意。

回到開板的主題「爆藻,但NP為零,SPS營養不良」這個問題,如果要從平衡來思考怎麼解決,我會先考慮如何讓營養鹽的輸入=輸出:

輸入:比較單純,大多是餵食(魚糧、珊瑚糧)和一開始就存在於缸中的營養鹽
輸出:我簡分為器材輸出和生物輸出
a)器材:蛋白,臭氧等等
b)生物:簡分為兩大類,想要的生物(珊瑚、魚、菌、微生物,食腐生物等等)和不想要的(藻、菌)

理想是讓營養盡量給自己想要的生物,以此為出發點,去找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吸收不到營養,最後再針對問題處理。問題可能發生在各方面,不過以上面的討論看來,透過改善水流和循環,讓珊瑚吸收得到營養,會是很好的方向。最後剩下的就是從個人的觀察,去進行實務上的操作了。
 
阿帆說的很好,提供一些我的想法供參考,錯了別怪我,呵呵.
其實既然我們要養的是生物(珊瑚/魚 etc),那生物就是箭頭的源頭.(或水是源頭)
生物-->有機物-->細菌,藻-->氮循環-->無機鹽N,P累積-->......
所以處理有機物,如果以製造業的觀念來講,就是比較偏向源頭管理.
方法有Skimmer,臭氧,腐生菌,沸石,活性碳,換水,吸附劑,下化學藥劑,減少生物,減少餵食 等等
其中有的是減少輸入,有的是穩定輸出,有的是快速輸出.
我認為能穩定處理的方法該優先考慮使用.
所以蛋白為什麼重要? 因為它在管理源頭,穩定輸出,減少有機物.
沒蛋白可不可以?應該也可以,你會比較累,打火頻率高,相對來說比較不穩定...

而處理的越後面(疾病,除蟲,除藻,無機鹽 etc),就越是偏向解決問題,就打火英雄的概念.
方法有下藥,GFO,UAS,豆豆,碳源,硝化菌,換水等等一大堆.
那每個人一開始一定都是先從打火開始的,然後慢慢才會去想怎麼預防火災.

而源頭管理跟解決問題的手段都缺一不可,就算源頭管的再好還是會有漏網之魚.
Skimmer 再強還是沒法做到100%輸出,有機物跟無機鹽一定會累積.
所以需要各種系統,濾材,吸附劑,換水 etc.

要做到輸入=輸出,概念上我認同,但以實務上來講.
有機物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因為輸入永遠是未知數,量不到.
我反而覺得,應該是盡最大努力(預算,器材etc), 去"最大化"有機物的"穩定"輸出.
這是為什麼我會用skimmer + O3 的原因,當然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我化學不好XD.
然後生態自然會慢慢平衡,再看狀況使用必要的解決問題手段(GFO,換水,枯草菌etc)
參考...
 
蛋分其實只能處理一部分有機物,如可溶性有機物,最高效率其實也就30%,才會有什麼DSB、refugium等等的東東。其實NP是一個很宏觀的概念。我自己本身更為關心類似於NH3,NH4的指標,因為硝化菌在系統中如果沒有這些有機鹽攝入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即使增加了有機鹽,原有的硝化菌也不可能再次激活,有機鹽高了無機鹽也會高,然後出現balabala亂七八糟的藻啊菌啊之類的玩意,同樣的,有機物很低無機鹽也很低,導致特定菌種休眠或者消失,同樣伴隨著亂七八糟的玩意出現。要找出一條平衡的中庸的道路的確比較難。個人感覺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操作的還是在,流,浪,水循環上下功夫更為有效。還請各位大大不要扔板磚哦,哈哈哈哈
 
給 HPZ 和剪刀手 兩位拍拍手.....都各自點出了許多重要面向,不同又不相違背. 建議魚友應多讀一兩遍,推敲字裡行間的重點
 
幾位前輩的經驗看了4遍了···還在消化中···
 
1. 先手動吸除大部分的藻類
2. 儘量抽走所有的汙泥: 洗砂, 沖活石, 底缸汙泥, 以及藻缸內汙泥
3. 開始滴定NO3, 慢慢加量直到NO3=2-6之間

請問河馬大如何滴定NO3?
 
真的需要好好學習!
拜讀大樓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