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重的定義是「與標準物質相比的密度比值」
通常這個標準物質會定為4度C時的水(密度=1.000g/cm3)
25度C時的水,密度為0.997g/cm3
所以水在25度時的比重是0.997

28度C時的水,密度為0.996g/cm3
所以水在28度時的比重是0.996
比重不一定會以4度C時的水當作標準

一樣鹽度千分之35的標準海水,水的密度是1.022g / cm3

玻璃比重計如果準的話,量出來的比重會是1.022

但光學比重計若以25度的水作為標準,去量同樣25度C、鹽度為千分之35的標準海水
比重會是1.025

但光學比重計若以28度的水作為標準,去量同樣28度C、鹽度為千分之35的標準海水
比重會是1.026
這樣有清楚嗎?當然這是我個人想法
有錯請前輩指點
這樣沒錯啊,以絕對值的觀念來講。

不過如果每個人基底都不一樣,那 A 說的 1.026 跟 B 說的 1.026 鹽度就不會一樣了。

但是平常看文章時沒有人說我是用 28 度的水做校正,有另一人說我的是 25 度的水做校正嗎?

所以為了溝通方便是不是應該要有相同的基礎

那要有相同的基礎取密度為 1 的 4 度純水來,我是覺得合情合理。只是有沒有需要而已

海水缸大部分的問題都不太會是比重造成的…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Mi MIX 2 發送
 
樓主沒說明是哪種光學比重計....

一般便宜的大多是糖度計, 裡面刻度有個 "d 20/20" 的記號, 那就是以20度當做參考溫度.

Specific Gravity (20/20)定義:
Specific gravity is the density of a material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divided by the density of water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reference temperature is usually 20 degrees Celsius.
(20/20) 是指參考溫度(℃)

不同地區的海水密度其實是不同的, 所以嚴謹的測試儀器, 會說明是用哪種成份的海水

MA887 (Digital Refractometer) 說明書裡提到
SMOW (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 density@20℃ : 0.9982063 (g/cm^3)
(from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Edition)

鹽度跟比重的對應表, 會因為不同的密度而變動, 密度會因為不同的物質及溫度而變動(甜水跟海水在相同溫度的密度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若是用糖度計量測海水比重, 即使是讓環境溫度在20度下, 刻度表對應出來的數值準確度還是會令人存疑!

紅海的光學比重計就有強調, 他的參考溫度是25度, 且是用 seawater.

總結就是這類消費性產品, 精準度是非常不足的, 頂多就是拿來當作差異性比較(譬如買魚時, 水族店跟家裡的比重差多少之類的判斷), 不過要如此應用前, 最好能先對同樣的待測物多測幾次, 看看會不會有變動很大的情形.
 
我是使用紅海比重計。
昨天研究的結果,感覺上是不是反而要注意PPT就好?
因為比重是隨著溫度變化的,但鹽度是不變的。
即然溫度上是沒辦法控制在固定數值,那看PPT應該就沒錯吧?這個觀念對嗎?
 
就小弟的經驗~
比重值是參考值
重點是在於比重數據波動要相對穩定
各類比重計我覺得只要不是測試出的數據變動太大
都是可用的
個人是喜歡用溫度計型式的比重計
只要使用前校正一次誤差值日後都不會變動.....
 
我現在用ro水作ppt=0 校正,然後再對照泡鹽的海水ppt=35
再對照自來水…原來自來水是鹹的…ppt=10~15
 
請問光學比重計剛買新的回來,要先校正嗎?
如果要校正,如何校正呢?
還是立即可使用是準確的?:em06:

不用這麼麻煩,搞到好火都滅了,
我都用自來水校正

不準確也沒關係,誤差不會太大

量出來若是1.025 但實際是1.024 1.025 1.026 都沒關係,不需要抓得這麼準
,蒸發、補水,比重都會不同,對缸裡生物幾乎沒有影響
 
我現在用ro水作ppt=0 校正,然後再對照泡鹽的海水ppt=35
再對照自來水…原來自來水是鹹的…ppt=10~15
台南自來水有那麼高的鹽分嗎?

一個可能性, 是你測完海水後, 沒有將測試部位先以清水沖洗, 就直接去測自來水
導致少量鹽分與自來水混和
 
所以我現在只看ppt,
南部自來水真的比較高,我測完ro才測自來水的,
而且我都用ro水沖洗比重計。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