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UAS與各種系統搭配

台中市北屯區經貿三路二段97號
04-24256656
藻缸, 起源是國外的Refugium. Refugium一詞意指可提供庇護的場所. 原本Refugium的目的是要讓小生物有躲藏的地方, 讓他們得以繁衍. 牠們的幼蟲間接可提供食物給主缸生物, 也能用於分解主缸的有機碎屑. Refugium一開始是以碎珊瑚石或陶瓷環作為小生物的庇護所. 後來衍生以Caulerpa種的巨藻類為庇護材料. 同時利用藻類的吸收養分能力一兼二顧. 後來也有流行一陣子在Refugium種植水筆仔類的紅樹林植物. 但因為這類植物不喜歡砂質土壤, 因此也同時掀起一陣子用泥土為基材放在Refugium內.

離題了

我主要說的是, 我們要看藻缸發展史, 其主要的目的是繁衍微生物, 次要則是養分吸收. 藻缸裡的微生物不是靠水中的無機鹽類來攝取養分, 而是靠分解有機碎屑維生. 密集的藻類卡有機碎屑(汙泥)的效果完全不亞於放在洗衣袋內的陶瓷環. 有清洗過濾材的人都清楚一個月內的陶瓷環裡能夠洗出多少汙泥來. 這些緩慢被分解的汙泥又是DOM的主要來源. 而DOM雖然也是藻類的養分來源, 但DOM是24小時不間斷地被釋放出來, 而藻類吸收DOM與無機鹽則只會在其他條件也存在的狀況下才會進行 (光合作用需要光, 養分, 與二氧化碳)

ATS/AUS是藻缸的簡化版. 他們也能肩負微生物庇護所的功能, 同時也具有卡汙泥的效果. 有ATS的人應該很清楚每次要拿藻屏出來的時候有多少粉塵落回魚缸內. 刮下來的藻揉成一團時有多少的汙泥水會被擠出. 誠然, 有ATS的系統會逐漸感受到微生物增加. 越成熟的ATS系統, 每天都可以在白棉上找到不少的”蟲”.

我自己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ATS, 也有用過AUS, 甚至連Santa Monica公司一代二代的Surf都使用過. 我也曾經嘗試單獨以線藻與白棉作為唯一過濾養殖SPS, 為期一年半, 沒有蛋白機. 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 但我覺得我有過大部分各種過濾系統的使用經驗(有藻無藻), 比較能客觀地說ATS的好與壞.

我雖然嘗試過長期無蛋白使用藻類過濾. 但對於想嘗試藻類過濾的魚友, 我希望你不是打算將ATS/藻缸/AUS(後續以”藻缸”統稱)作為你的唯一過濾. 個人經驗下:

如果你要增加缸內的微生物多樣性, 藻缸是可勝任的. 但藻缸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遠不及一般主缸微生物的消耗速度, 因此藻缸只能是輔助, 而不該成為主系統.

如果你希望利用藻缸來過濾水中養分, 那麼必須先考慮到水中的有機碎屑要如何移除的問題. 有機碎屑是微生物的食物來源, 也是無機鹽類(NO3 PO4)的主要來源之一.經過微生物與細菌分解後, 一部分的碎屑會成為水中的DOM, 一部分的DOM再經過別的細菌分解後會成為無機鹽類. 一般海水缸都想要降低營養鹽. 降低NO3 PO4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降低有機鹽與DOM才是徹底解決低等藻孳生的道. 藻缸/ATS只適合做為輔助系統, 原因就是他對於有機碎屑沒有有效的移除能力. 單純以ATS為主系統的時候, 水常態性會比其他系統來的混濁. 混濁物則是各種碎屑, 大小都有, 除非你要將100%的水都經過0.5 micron過濾. 但對一般魚友來說這是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我會建議將ATS當作輔助系統, 不管你是要增加微生物, 還是要吸收水中養分, ATS都不適合當作主系統. 尤其是沒有蛋白機的話, 我更不建議使用ATS. 原因就是該好好思考要怎麼去除系統裡的有機汙泥. 白棉只能擋掉大顆粒, 小顆粒是沒什麼阻擋功能的.

不管你原本是用KZ, 柏林, 厚沙, 抽底沙, 逆抽底沙, 裸缸, 還是簡易抽. 汙泥與碎屑的清除應該是你的重點. 過濾系統應該要把這些汙泥當作主要清除對象. 其他對汙泥沒什麼作用的工具只能是輔助, 不應該作為主過濾.

若是FO缸, 以上請跳過


忍不住給河馬大一個讚~~
 
再多說一點

至今我仍未曾見過一個單一工具是全能的. 能夠除碎屑, 又能除DOM, 也能除無機鹽(NO3 PO4). 大部分的成功系統, 都是整合出來的. 而不是單一器材就等於一個完整的系統.

拿KZ來說, KZ圍繞在各種細菌上. 就算你將所有的瓶瓶罐罐當作是一個工具好了, KZ系統沒有蛋白機也不行. 沒有白棉與有效的培菌基材效果也打折扣. 其他稱之為系統的, 都是整合各種工具出來的.

ATS也是個工具. 不是不能用, 而是要如何取其優點而用. 至於其缺點則要搭配其他工具才能兼各家之長.
 
河馬,我怎麼看你的文章跟你的人總是對不上的感覺!

文章如此細膩,人是高大威猛!!!!!!
 
藻缸, 起源是國外的Refugium. Refugium一詞意指可提供庇護的場所. 原本Refugium的目的是要讓小生物有躲藏的地方, 讓他們得以繁衍. 牠們的幼蟲間接可提供食物給主缸生物, 也能用於分解主缸的有機碎屑. Refugium一開始是以碎珊瑚石或陶瓷環作為小生物的庇護所. 後來衍生以Caulerpa種的巨藻類為庇護材料. 同時利用藻類的吸收養分能力一兼二顧. 後來也有流行一陣子在Refugium種植水筆仔類的紅樹林植物. 但因為這類植物不喜歡砂質土壤, 因此也同時掀起一陣子用泥土為基材放在Refugium內.

離題了

我主要說的是, 我們要看藻缸發展史, 其主要的目的是繁衍微生物, 次要則是養分吸收. 藻缸裡的微生物不是靠水中的無機鹽類來攝取養分, 而是靠分解有機碎屑維生. 密集的藻類卡有機碎屑(汙泥)的效果完全不亞於放在洗衣袋內的陶瓷環. 有清洗過濾材的人都清楚一個月內的陶瓷環裡能夠洗出多少汙泥來. 這些緩慢被分解的汙泥又是DOM的主要來源. 而DOM雖然也是藻類的養分來源, 但DOM是24小時不間斷地被釋放出來, 而藻類吸收DOM與無機鹽則只會在其他條件也存在的狀況下才會進行 (光合作用需要光, 養分, 與二氧化碳)

ATS/AUS是藻缸的簡化版. 他們也能肩負微生物庇護所的功能, 同時也具有卡汙泥的效果. 有ATS的人應該很清楚每次要拿藻屏出來的時候有多少粉塵落回魚缸內. 刮下來的藻揉成一團時有多少的汙泥水會被擠出. 誠然, 有ATS的系統會逐漸感受到微生物增加. 越成熟的ATS系統, 每天都可以在白棉上找到不少的”蟲”.

我自己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ATS, 也有用過AUS, 甚至連Santa Monica公司一代二代的Surf都使用過. 我也曾經嘗試單獨以線藻與白棉作為唯一過濾養殖SPS, 為期一年半, 沒有蛋白機. 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 但我覺得我有過大部分各種過濾系統的使用經驗(有藻無藻), 比較能客觀地說ATS的好與壞.

我雖然嘗試過長期無蛋白使用藻類過濾. 但對於想嘗試藻類過濾的魚友, 我希望你不是打算將ATS/藻缸/AUS(後續以”藻缸”統稱)作為你的唯一過濾. 個人經驗下:

如果你要增加缸內的微生物多樣性, 藻缸是可勝任的. 但藻缸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遠不及一般主缸微生物的消耗速度, 因此藻缸只能是輔助, 而不該成為主系統.

如果你希望利用藻缸來過濾水中養分, 那麼必須先考慮到水中的有機碎屑要如何移除的問題. 有機碎屑是微生物的食物來源, 也是無機鹽類(NO3 PO4)的主要來源之一.經過微生物與細菌分解後, 一部分的碎屑會成為水中的DOM, 一部分的DOM再經過別的細菌分解後會成為無機鹽類. 一般海水缸都想要降低營養鹽. 降低NO3 PO4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降低有機鹽與DOM才是徹底解決低等藻孳生的道. 藻缸/ATS只適合做為輔助系統, 原因就是他對於有機碎屑沒有有效的移除能力. 單純以ATS為主系統的時候, 水常態性會比其他系統來的混濁. 混濁物則是各種碎屑, 大小都有, 除非你要將100%的水都經過0.5 micron過濾. 但對一般魚友來說這是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我會建議將ATS當作輔助系統, 不管你是要增加微生物, 還是要吸收水中養分, ATS都不適合當作主系統. 尤其是沒有蛋白機的話, 我更不建議使用ATS. 原因就是該好好思考要怎麼去除系統裡的有機汙泥. 白棉只能擋掉大顆粒, 小顆粒是沒什麼阻擋功能的.

不管你原本是用KZ, 柏林, 厚沙, 抽底沙, 逆抽底沙, 裸缸, 還是簡易抽. 汙泥與碎屑的清除應該是你的重點. 過濾系統應該要把這些汙泥當作主要清除對象. 其他對汙泥沒什麼作用的工具只能是輔助, 不應該作為主過濾.

若是FO缸, 以上請跳過

河馬大寫的真好,真的要給個讚.
藻類過濾及其他系統優缺點的文章其實很多,我只提一些養殖上比較現實面的給大家思考.
1.如果養的時間拉長到5年10年,一個禮拜清藻的熱情還在嗎???
如果工作累到是每天回家倒頭就睡時,還會有動力嗎?
如果沒定時清理時,這系統能緩衝多久???
2.別忘了藻類跟珊瑚是互相競爭的而且主缸本來就會長,特地花電費培養在固定區的目的是???
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我個人認為主系統最好要能做到簡單/有效率/緩衝時間長,才會有動力一直養下去.
 
河馬大寫的真好,真的要給個讚.
藻類過濾及其他系統優缺點的文章其實很多,我只提一些養殖上比較現實面的給大家思考.
1.如果養的時間拉長到5年10年,一個禮拜清藻的熱情還在嗎???
如果工作累到是每天回家倒頭就睡時,還會有動力嗎?
如果沒定時清理時,這系統能緩衝多久???
2.別忘了藻類跟珊瑚是互相競爭的而且主缸本來就會長,特地花電費培養在固定區的目的是???
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我個人認為主系統最好要能做到簡單/有效率/緩衝時間長,才會有動力一直養下去.

不愧是讚助商 夠專業 一針見血 長時間維護藻缸 真的會累
但主缸 要做到 簡單 效率 緩衝時間長 如何做 看來不是新手想得到的
海水深不可涉 有時新手站在岸邊 看看就好呀:em06:
謝謝:em01:
 
我想先搞清楚一下版主期待的outcome....

1) 是FO, LPS, 還是SPS?

2) 是追求養活丶養好丶還是想把養海水這休閒嗜好搞出一些名堂?

...
您好,最近很常看你們的文章。

我未來的飼養方向先LPS混養,對SPS也有興趣,但還不敢碰。

我還是新手,也只養過幾個月的淡水魚,起步階段只想先養活就好。

至於發這篇文章,是看了板內簡易抽+UAS的文章後,在新缸的設計上採用了UAS。
但看到文章中討論的相當熱絡,逐漸對這個系統產生疑問
,故想請教一下各位。
至於KZ的部分,比較類似知識的探索。
不過我對KZ的認識還很淺,希望版上KZ使用者多多包涵。

....

看了我在那篇的發言能對藻缸做主系統產生疑問,正是我希望發酵的第一個目的。但第二目的不是為打垮有熱情的藻缸重度用者 (或改革者),而是希望能看清事實,根據事實,接受事實,從而改進。曚蔽事實一味叫好,只會賠進其他新手,漸漸對藻缸失望,養海水熱忱很快被澆熄。 當然,只想養活LPS...很多方法都可用,包括如果藻缸運用的好。但三個星期也可以叫做養活,一年也可以,端看自己心中那把尺界定在哪。有的缸,對我來說,僅僅養活部分軟體而已,但對缸主來說,是自己家中的寶, 那也該被尊重。

河馬上面的論述已經將很多層面拉出來了,仔細推敲會獲得很多的。But again….端看飼主期待什麼樣的結果,只想要腳踏車,你説太多跑車比較棒也不合適。但硬要把腳踏車套個殻裝成跑車,那也有點奇怪

KZ (碳源法) 是為SPS dominated 缸設計的。可以與許多輔系統合作,他也絶對需要強力蛋白,但因為它的本質和吸附劑丶殺菌法(e.g.GFO, O3, etc..)背道而馳,故不太適合與吸附劑丶殺菌法合用。 IMHO, KZ 本質上只比一般碳源 (e.g. 伏特加)多了以下幾個武器...

(1) Bak...一般碳源法比較容易end of 菌種單一結果。Bak菌聽說較多樣化,我的經驗養三年沒問題。
(2) 沸石及沸石桶- 用反應器的概念就是很好的效率/面積比。很多完全不走KZ法的照用沸石即為說明。
(3) CV : 目前我試過丶聽過的最佳硬骨食物。很多完全不走KZ法的照用。
(4) 強大的Zeovit.com 論壇,我幾乎沒碰到過出現問題沒相關資料或解決方案的。

我打字較慢,再聊....
 
最後編輯:
河馬,我怎麼看你的文章跟你的人總是對不上的感覺!

文章如此細膩,人是高大威猛!!!!!!
你.......不懂我的心

(掐蘭花指奔淚ing........)
 
河馬大 論述簡易明瞭
齊大 丟問題引人深思
包sir 不吝分享實驗結果
都是好老師~
 
上面UAS打錯成AUS, 請忽略錯別字
 
uas這種魚菜共生的概念對魚缸發揮不了甚麼作用
人家魚菜共生是要把菜種大收成
你把藻養大能吃嗎
就算有作用也要多種設備同時進行才有一點點效果
除非用很大很大面積的藻屏來設置
就那麼一小片藻屏有個屁用
之前我也有用過清除藻屏真的是有夠噁爛的
那種藻長大黏黏稠稠的像鼻涕一樣
還要三天兩頭的刮麻煩得要死
卻有人當成神兵利器一樣吹捧
讓很多新手趨之若鶩
 
河馬大寫的真好,真的要給個讚.
藻類過濾及其他系統優缺點的文章其實很多,我只提一些養殖上比較現實面的給大家思考.
1.如果養的時間拉長到5年10年,一個禮拜清藻的熱情還在嗎???
如果工作累到是每天回家倒頭就睡時,還會有動力嗎?
如果沒定時清理時,這系統能緩衝多久???
2.別忘了藻類跟珊瑚是互相競爭的而且主缸本來就會長,特地花電費培養在固定區的目的是???
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我個人認為主系統最好要能做到簡單/有效率/緩衝時間長,才會有動力一直養下去.

讚!
這個面向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前輩試過後放棄或減少用的,許多新人又喜滋滋的拿來用,而且一開始還覺得真不錯,對資深魚友不以為然。

現代海水缸,反應器 (e.g. 蛋白丶沸石桶丶豆豆機丶GFO丶碳反, etc..)被大量採用,IMO...就是因為其解決了效率丶維護丶方便丶面積的問題,雖然多了電費及器材費用,仍漸成不可或缺的投資。藻屏目前有往反應器思維前進,可以看看後續發展...

以上HPZ提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沒定時清理時,這系統能緩衝多久"是一個重點,過去流砂床過濾也盛行過,我使用後心得就是不知停電或失效後再回復時如何防止硫化物入缸無法解決而放棄。

但當既定印象丶經驗告訴我們走A這條路行不通,改革者出現也許B方案就出現了。改革者森哥即是一例。當初我也給森哥一些難題,如準確度丶競爭者,但約一年前我也被説服成為KHG測試員,老王和我的缸大量KH和Ca被吸收,測試才有意義,才有說服力...審視事實後才有機會改變事實...但你必須是改革者,不是屬蛙的....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