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大家好。我是新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望大家多多指教。
在拜讀完馬大的文章後,自己也想動手做一個。
在馬大的文章中,有關斜板坡度曾經提過,小缸約略10度,大缸15度。
tan(10)=0.1763..
tan(15)=0.2679..
也就是說如果缸子是90x45x60,則(以小缸坡度來算):
側邊簡易抽需要使用高度 15.869cm,後背簡易抽需要使用高度 7.934cm。
文章中也提過漏斗狀的簡易抽,我想這個應該可以減少一半左右的所需高度。
同時也提到用水泥去做出這個形狀,不過有其他要考慮的因素,這邊我有一個想法,
大家幫我看看有什麼遺漏的地方。
選擇適當的模型材料,石膏、保利龍、矽膠...等等都可以。因為沒打算大量製造,選擇使用保利龍。
同時保利龍也方便施工(裁切容易)。把保利龍依魚缸尺寸做出基材。
把模型基底取出:
開始塑形:
這樣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模子:
利用此模子,打造需要的中央式簡易抽隔板。接下來為了方便脫模,先塗上脫模劑。
然後用玻璃纖維布舖上模子,再塗上epoxy。如果覺得強度不足,可以多覆蓋幾層,
多施工幾次,以增強強度。待硬化後脫模,就得到所需隔板。
倒置放回缸中,加上一些管線(比如說水塔接頭,節流水閥等),就得到所需中央式簡易
抽系統。
接下來是對這個系統的再利用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多給我點意見。
一直覺得簡易抽隔板下方的空間閒置不用,有點可惜。因此在這邊做點改良。
就是在缸子的左右兩側加上管子,管子會貫穿隔離板,進入到原本閒置不用的區域,如圖:
換個角度看,比較清楚:
漏斗型隔板會將水體一分為二,以上圖為例,圖的左邊為進水區,右邊為出水區。水流方向
以綠色箭頭表示。進水區的水是已經經過過濾系統處理後再回到缸內的水。
進水區大部分的水會流回主缸(主要水體),少部分的水體,會進入到隔板下方的二次迴流區
(以粉紅色表示)。出水區的隔板低於進水,利用重力方式逼迫它流過二次迴流區。水量多寡,
以進水區及出水區的高度差(h)來控制。
h越大,則水量越大。
h越小,則水量越小。
這個目的是希望營造出厭(缺)氧硝化環境(水流小、含氧低)。
最後補上完整的示意圖,以利理解。
藍色水體是主要水體,水會被抽出,經過過濾系統,然後回到缸中的進水區。
缸子右側的分流系統,會將水分成兩部分,大部分直接回到缸中,少部分進入二次迴流區(粉紅色水體)。當然在粉紅色水體的這個區域中會擺上一些有利細菌繁衍的載體(比如說陶瓷環、菜瓜布...等)。
中間綠色的板子就是本來的網子及支撐架,上面可以舖上珊瑚砂等底砂。
圖中簡易抽的出水端(排泥)會透過水塔接頭(白色),搭配水閥控制開關。
目前完成部分繪圖,細部設計仍在進行中。
先就目前的構想,望馬大及各位先進撥空指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