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文章在同雜誌Advanced Aquarist 2006/9~2007/5也有相關的說明

關於文中說到希望可以使用最低的光照強度來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希望因無止盡的追求高照度光源而造成浪費。其中提到的數據,1000瓦金屬鹵素燈或20,000 µmol·m²·sec都是目前市面上燈具不易達到的規模。

而文中提到關於光強的實驗及圖表顯示,發現即使光強到達800 µmol·m²·sec(部份綠色熒光蛋白是300 µmol·m²·sec),其螢光蛋白濃度仍未未有呈現增加率降低的現象。可知光強有必要到達300~700 µmol·m²·sec以上。

而20,000 µmol·m²·sec到底有多強? 這個光量子數已經大於赤道夏天中午海平面的日光強度。
而700 µmol·m²·sec到底多弱? 250W HQI距離60cm處的PAR值尚不足500 µmol·m²·sec,1呎大小 190W 的LED燈具PAR值也不超過500 µmol·m²·sec。

所以,我們知道文中所謂的不希望造成浪費,不希望太高照度的標準是仍要高於250W的HQI與190W的LED在2呎魚缸之中。不過這只是約略的比例,實際規格仍要參考各燈具的標識。

再則,其中特別指出許多螢光蛋白的吸收光譜是屬於寬帶的藍色光波段。如果我們就以為只要是藍光即可,那就又有所誤解。其藍色吸收光譜的強區域是界於470~500nm之間,而這一波段恰巧是royal blue和白光LED缺乏的波段...,不過也一樣會有效果的。因為吸收光譜是寬帶藍光,所以只是效果可能是10%或20%罷了!

另外,我們要注意,此文中所試驗的對象是鹿角珊瑚。其原生環境是1~10M深的海水中,而且水質偏清澈,所以其需求的光照自然要比較強。對於其他珊瑚種類則不適用。

最後,提到溫度、水流和PH值。溫度和PH值是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部分,足夠的水流強度卻是容易忽略的項目。
 
類似的文章在同雜誌Advanced Aquarist 2006/9~2007/5也有相關的說明

關於文中說到希望可以使用最低的光照強度來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希望因無止盡的追求高照度光源而造成浪費。其中提到的數據,1000瓦金屬鹵素燈或20,000 µmol·m²·sec都是目前市面上燈具不易達到的規模。

而文中提到關於光強的實驗及圖表顯示,發現即使光強到達800 µmol·m²·sec(部份綠色熒光蛋白是300 µmol·m²·sec),其螢光蛋白濃度仍未未有呈現增加率降低的現象。可知光強有必要到達300~700 µmol·m²·sec以上。

而20,000 µmol·m²·sec到底有多強? 這個光量子數已經大於赤道夏天中午海平面的日光強度。
而700 µmol·m²·sec到底多弱? 250W HQI距離60cm處的PAR值尚不足500 µmol·m²·sec,1呎大小 190W 的LED燈具PAR值也不超過500 µmol·m²·sec。

所以,我們知道文中所謂的不希望造成浪費,不希望太高照度的標準是仍要高於250W的HQI與190W的LED在2呎魚缸之中。不過這只是約略的比例,實際規格仍要參考各燈具的標識。

再則,其中特別指出許多螢光蛋白的吸收光譜是屬於寬帶的藍色光波段。如果我們就以為只要是藍光即可,那就又有所誤解。其藍色吸收光譜的強區域是界於470~500nm之間,而這一波段恰巧是royal blue和白光LED缺乏的波段...,不過也一樣會有效果的。因為吸收光譜是寬帶藍光,所以只是效果可能是10%或20%罷了!

另外,我們要注意,此文中所試驗的對象是鹿角珊瑚。其原生環境是1~10M深的海水中,而且水質偏清澈,所以其需求的光照自然要比較強。對於其他珊瑚種類則不適用。

最後,提到溫度、水流和PH值。溫度和PH值是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部分,足夠的水流強度卻是容易忽略的項目。
請問市面上是否有接近此波段(470~500nm)產品
 
有喔~~目前國內市面上至少有四家LED燈具(包括代理進口的商品)有此波段或可選此波段。但多半的水族專用HQI與T5...等螢光燈具則絕大多數都有,不用刻意挑選。
 
有喔~~目前國內市面上至少有四家LED燈具(包括代理進口的商品)有此波段或可選此波段。但多半的水族專用HQI與T5...等螢光燈具則絕大多數都有,不用刻意挑選。
有沒有效率高點的,此波段燈具或燈珠,而不是10%~20%那種
 
色彩來至於兩種 發光的螢光蛋白 及非螢光色素
螢光蛋白很清楚 只要輸入對的激發波段 就會有激發態的螢光 通常是 藍入 綠出
綠入 紅黃出 吸收段與激發段 大概就是這樣處理 所以文章說 要的是寬頻藍光~綠光段
因為珊瑚裡的原生螢光蛋白 有很多總類 所以寬頻是一個要件 這對led就是挑戰 led是窄頻光源

另外就是非螢光色素部分 是吸收波段 所以需要全頻白光照射 才能扣除吸收波段後
在外表現出吸收段缺少而展現的顏色變化

但led是很好工具 窄頻 又不會飄移的單頻光

另外就是共生藻與白化問題 那是偏向自然界 因為泛太平洋都是C類共生藻 較多所以面對高溫海水壓力
顯然白話比較嚴重 但那是在大自然且我們也無法輕易取得純化過的共生藻 所以無所謂置換共生藻問題
 
類似的文章在同雜誌Advanced Aquarist 2006/9~2007/5也有相關的說明

關於文中說到希望可以使用最低的光照強度來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希望因無止盡的追求高照度光源而造成浪費。其中提到的數據,1000瓦金屬鹵素燈或20,000 µmol·m²·sec都是目前市面上燈具不易達到的規模。

而文中提到關於光強的實驗及圖表顯示,發現即使光強到達800 µmol·m²·sec(部份綠色熒光蛋白是300 µmol·m²·sec),其螢光蛋白濃度仍未未有呈現增加率降低的現象。可知光強有必要到達300~700 µmol·m²·sec以上。

而20,000 µmol·m²·sec到底有多強? 這個光量子數已經大於赤道夏天中午海平面的日光強度。
而700 µmol·m²·sec到底多弱? 250W HQI距離60cm處的PAR值尚不足500 µmol·m²·sec,1呎大小 190W 的LED燈具PAR值也不超過500 µmol·m²·sec。

所以,我們知道文中所謂的不希望造成浪費,不希望太高照度的標準是仍要高於250W的HQI與190W的LED在2呎魚缸之中。不過這只是約略的比例,實際規格仍要參考各燈具的標識。

再則,其中特別指出許多螢光蛋白的吸收光譜是屬於寬帶的藍色光波段。如果我們就以為只要是藍光即可,那就又有所誤解。其藍色吸收光譜的強區域是界於470~500nm之間,而這一波段恰巧是royal blue和白光LED缺乏的波段...,不過也一樣會有效果的。因為吸收光譜是寬帶藍光,所以只是效果可能是10%或20%罷了!

另外,我們要注意,此文中所試驗的對象是鹿角珊瑚。其原生環境是1~10M深的海水中,而且水質偏清澈,所以其需求的光照自然要比較強。對於其他珊瑚種類則不適用。

最後,提到溫度、水流和PH值。溫度和PH值是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部分,足夠的水流強度卻是容易忽略的項目。



幾年前網路上就有此類文章,幾乎是採集地資料或實驗室數據,比較少長時間的封閉環境飼養資料!

而在自然中的珊瑚礁區470~500nm波長可能很重要,但封閉式的海水養殖缸裡無法快速帶走有機物

及營養鹽,尤其在LED藍色光源偏綠的470~500nm波長,容易對封閉的海水缸造成藻類快速的滋長。

(以上皆屬個人使用LED飼養SPS&LPS海水缸的經驗談。)



而說到"高照度光源"及"LED缺乏的波段"....... 待續!另開版討論。
 
最後編輯:
文中只針對單一品項sps 發現的螢光蛋白總類分析 如果激發態都是綠光
一種綠螢光蛋白 或是10種綠螢光蛋白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他就是發綠光
不要迷失於窄頻特定波段 就螢光蛋白而言 大體都是 藍光進 綠光出 綠光進紅光出 這樣激發效率最高 抓住這個方向
至於為了要高效率激出紅光 所以在魚缸加很多綠光 這........應該不可行吧!!
(更何況你都還不確定你的珊瑚裡螢光蛋白有哪種螢光蛋白.....要先有這樣螢光蛋白才激得出來.......沒有的話照下去變綠色的...反光)

至於現在hqi使用者,因為是高亮度全頻白光所以那是針對非螢光的CP,非螢光就是該色素會吸收特定波段的光,導致全頻白光輸入後表面反射時缺少一部份特定波長的光,缺失特定光源的反光人眼看到就會有偏色現象,如文章所說. 珊瑚色素CP出現紫色是因為CP色素吸收了580nm段綠光 反射光裡只有
藍光紅光,所以人的眼睛看到的就變成紫色了..........人眼很好騙的!! 不信把藍光led跟紅光led封裝擺在一起(就是植物燈啦!!) 你會說好紫喔!! 狀況完全一樣!!

Chromoprotein pigment (CP): A non-fluorescent but colorful pigment. These pigments appear colorful because they preferentially absorb some portions of the spectrum and reflect others. For example, a chromoprotein with a maximum absorption at 580nm might appear purple because it reflects blue and red wavelengths

植物燈
LED+%E6%A4%8D%E7%89%A9%E7%81%AF%EF%BC%88MV-GL515W%EF%BC%89.jpg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