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凱大大借一下版面
笠螺科現生種約有85種以上,台灣約有6種。笠螺是生活於岩岸潮間帶的貝類,大部份的種類以啃食附生於岩石上的小型藻類為主,因此齒舌的側齒先端有矽與鐵的沉積,有如鑲鑽的牙齒,只有少數種類刮食大型海藻。
笠螺顧名思義,這些貝類頂著一片斗笠狀的貝殼,殼長因種類不同而有5mm至大於300mm的變化,斗笠狀的貝殼可以降低海流的衝擊,當他們附著於岩壁上時,也可以減少被捕食者翻起弄下的可能性。笠螺貝殼的高低與其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有研究顯示棲息於高潮帶的貝殼較高;棲息於低潮帶的貝殼較低。
原因可能是與生活於不同環境的笠螺曝露於水面的時間不同所致,生活於高潮帶的笠螺一天之中有大部份的時間是曝露於水面之上,於是笠螺必需緊附於岩石上以避免水份的散失,腹足緊縮的結果是使外套向內收縮,外套膜是必泌貝殼的器官,所以常處於收縮狀態的外套膜,就製造出又高又窄的外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