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想請教你所說ㄉ底缸第2格在做一區污垢清理區接下來介紹一般底部過濾槽,改造成永遠不用清洗濾材的「簡易抽」系統
設計理念~通常要清洗底部過濾槽的步驟
是先將濾材全部取出
抽掉髒水,濾材清洗後再放回去,補上新水
這樣的動作總要耗上幾個小時…
有一定程度的麻煩, 有時想到要清就有點懶了…![]()
或是很多飼主工作太忙,無暇整理
等到要大整理時,已經1-2年了
這樣在飼養上可能造成一種壓力
若主缸是裸缸,清底缸可要格外小心,因為硝化菌可能已被清洗掉大半
一不小心會系統瓦解
上缸又沒什麼硝化菌可緩衝,會造成傷亡
所以裸缸系統在清底缸時,最好分區,不同天清不同格,以免動盪過大
其實清洗底部過濾槽的目的就是要除掉污泥,若可以將污泥帶到指定的點
而此區又是開放空間,又可以簡易抽掉污泥
那麼就沒有必要去動到底部過濾槽的珊瑚砂
這樣珊瑚砂就可以永遠不用清洗哦
這樣養起來是不是更輕鬆阿....![]()
圖32
正常一般的底缸
![]()
水經白棉騰空過濾後往下流至第1格
此格水位不變,適合放除蛋白,加溫棒
水滿流至第2格,經濾材過濾,再流到第3格
由臥馬抽至缸內,這樣的底缸,污泥會集中在珊瑚砂下方
要清除污泥,勢必要將濾材移除,還挺麻煩的
所以常是等到一或二年,才會去做大整理,任憑污泥留在此這麼久
圖33
先將濾材全部取出,底下即可看到一灘污泥
這種傳統的底缸,若要清除污泥真的蠻大費周章
![]()
圖34
近看可以看出污泥有多厚
![]()
圖35 準備改造成簡易抽系統,將濾材全部淨空擦乾
![]()
圖36 準備改造的黑玻璃,選用黑色沒特殊用意,只是方便看清楚黏的前後差別
![]()
圖37 先在第3格前加黏上長板玻璃,欲讓水流空間改在前端
![]()
圖38 在後側黏上整片玻璃當斜板,此板是密封黏死,裡面不能滲水
![]()
圖39 在前端加黏一隔板,寬度約手臂粗即可,或是可以放2L礦泉水瓶子
![]()
圖40 加上踏板。
![]()
圖41 用熱熔膠黏的砂網盒。
![]()
圖42 舖滿中粗珊瑚砂,此砂舖上永遠不用清洗了…(撤缸除外..呵)
![]()
圖43 不誇張,在運轉加一隻試水魚一段時間後,污泥已經被水流搜刮累積在此區了
![]()
圖44 抽除的情形
這種污泥很綿細,用綁汽球的小空心管可以彎曲伸到內部抽污泥
還不會折斷,甚至手都還不用沾水呢
![]()
圖45 已清除乾淨
![]()
圖46 看抽到桶內的污水,雖不到200cc,但抽出的都是”精華”
![]()
圖47 若要常常就想抽,又怕吸到海水,可將管子長端直接浸在水裡
另一端固定在木櫃的水位之上,要抽時桶子就位,管子朝下低於水位
水則隨即虹吸流出,即可抽污泥(此法就不用每次用嘴虹吸)
![]()
圖48 改造後的過濾槽全景,作補充介紹
水經過騰空的白綿區過濾,落在第1格,水滿至第2格
經珊瑚砂過濾,因水經帶動,污泥往下流至斜板,再滑到前端的污泥集中區
而此區開放設計可以簡單方便地將污泥抽除,水再經前端流至第3格,再由馬達送入主缸
![]()
圖49 這區還有一個優點,若夏天沒裝冷水機太熱,水溫過高
可將冷凍的2L礦泉水瓶放在此,一半浸水中一半在外,解凍較慢,可以有效降溫
![]()
以上簡易抽的過濾槽第一格需搭配除蛋白的尺寸而定
但若不裝除蛋白,第一格可再縮小
最後一格為最小格
因此第二格放珊瑚砂區做越大越好
若超過6呎以上,可以設計成兩格的珊瑚砂區
也就是兩格的開放抽污泥區
以上簡易抽的底部過濾槽介紹完畢![]()
------------------------------------------------------------------------------
最後結論與補充
1.一般我們要清洗主缸或底缸,都是為了清除污泥
用了這套系統,可以簡單方便地直接將污泥抽除
因此,主缸或底缸的砂就可以永遠不用清洗了…。
2.這個系統的主缸同時也適用養軟體,尤其是會到處走的海葵
缸內均沒有溢流區,也沒有抽水馬達,不用擔心造成海葵死亡
3.此系統可以減輕硝化菌負擔,因為已經抽掉污泥
所以除蛋白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像我的6尺缸根本沒裝蛋白機!
但此系統再加上好的蛋白機,當然更有加乘的效果
4.若魚友要用此系統擴缸,建議一定要跟黏缸業者詳細溝通
若業者顯得似懂非懂---就代表不懂
我以前就曾認為跟業者溝通到最清楚不過了…
沒想到缸子送來時竟是照傳統作法作的
真是的....不照我的設計圖還收我訂金,收了訂金又照他自己的意思做……
還被他數落一番,說我的設計沒用啦…![]()
就因為這樣,為了想實踐自己的理想
迫使我日後硬著頭皮自己嘗試黏缸…
提出來警惕一下,避免魚友跟我發生一樣的情形
用此系統在養淡水缸一樣受用
以上原創的~簡易抽主缸及簡易抽底缸的系統
在此獻給所有養魚的同好,祝大家養魚快樂、順利~~![]()
-----------------------------------------------------------------------------------------------
接下來額外增加兩則免關馬達可輕鬆換白棉的設計
設計重點
我比較不喜歡馬達開開關關,覺得這樣馬達會越來越大聲
而且關馬達再複轉時,瞬間沖水,會讓粉塵揚起
關馬達時魚會驚嚇
而換白棉又是例行常做的事
為了不讓換白棉變成麻煩
於是就設計換白棉不用關馬達的兩種作法
第一種,如圖,調節閥控制入水
![]()
在臥馬打水入主缸前,加一調節閥
讓全部的水,改流至第一格
此時過濾槽照常運轉
但主缸已未入水
所以騰空的白棉區跟著淨空
更換白棉後再恢復入水即可
第二種,如圖,得意的"高跟鞋"
![]()
用玻離黏的,形狀像似高跟鞋
將高跟鞋插入溢流管下方
將水引到後方
此時白棉區就淨空
更換好白棉後,取出高跟鞋,即可恢復正常
在換白棉期間,魚不會察覺異狀,仍照常進食
以下影片是平常換白棉的示範
(只換2片白棉作示範用)
https://www.wretch.cc/album/show.php?i=ma9987&b=1&f=1576634399&p=5
關於這個"高跟鞋",若有疑問
可以點選簽名檔的DIY6呎FO上下缸
裏面有詳細註解
-----------------------------------------------------------------------------------------------------------
全部分享完畢,此帖所有的圖、文請勿複製與轉載
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來8.4分享~~![]()
-=-=-=- 以下內容由 mar8507 在 2009年03月23日 09:52pm 時新增 -=-=-=-
有興趣簡易抽系統的魚友,請參考以下的圖解或實踐版
不解之處或需要我提供設計圖,都歡迎提出.討論...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的主缸和底部過濾槽,詳細的設計圖請看P.12[/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的主缸搭配側部滴流盒過濾詳細圖解,請看p.45[/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的底部過濾槽現成品請看p.46[/FONT]
[FONT=新細明體]◎一般現成沒挖洞的標準缸DIY改成簡易抽缸 ,圖解請看P.50[/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底缸搭配騰空的白棉過濾槽圖解,請看P.54[/FONT]
[FONT=新細明體]◎一般現成沒挖洞的標準缸DIY改成簡易抽缸 ,實踐版請看P.55[/FONT]
[FONT=新細明體]◎開放缸diy改成簡易抽側部過濾缸(適合小缸使用)請看p.58[/FONT]
[FONT=新細明體]◎標準缸diy改成簡易抽底部過濾槽 ,實踐版請看p.58[/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主缸雙側濾設計圖,請看P.60[/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主缸背部污泥集中區加設白棉過濾設計圖,請看P.65[/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主缸側濾圖解,P.66[/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主缸側部污泥集中區加背部過濾圖解,P.68[/FONT]
[FONT=新細明體]◎簡易抽底缸實踐版,運轉2天成效,P.70[/FONT]
◎簡易抽缸FO或軟體兩種版本設計說明 P.73
◎5.8呎標準缸DIY改成簡易抽缸實踐版 P.76
◎簡易抽的底缸累積污泥的成效 P.79
◎簡易抽側濾實踐版,P.83
◎簡易抽搭配軟體活沙缸設計圖 P.90
◎簡易抽搭配理想的側濾方式(有底缸.換白棉不用關馬達)P.95
◎簡易抽搭配側濾(沒有底缸)的設計圖p.99
◎傳統背濾缸簡單改為簡易抽系統的設計圖p.106
以下是這次PO文的手稿
![]()
這次特別感謝 whitechoc 兄幫小弟打這篇文字
幫我省了..粉多..粉多的時間阿![]()
讓我這次PO文格外輕鬆
還不收我的謝禮
感動加感謝喔~~![]()
想問你那黑色壂高當斜阪ㄉ高度是多少水才有辦法往前流去??5公分夠嗎?
你右邊說加黏上長板玻璃 讓水留置前方那左邊要像你6呎介紹的方法黏跟斜板高度一樣小小一塊能支撐就好是嗎?然後左右兩邊在黏一塊長方形為了能夠放踏板嗎?
最後放上踏板不就才能平放...前面格板下方留的距離是不是要比斜板的高度還低??
再來前端在隔一整片(黑色那片)應該下面有留空間水才有辦法留至第三格吧...那要留幾公分??
另外左上方白棉中空過濾盒子的做法能講解一下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