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後由markg在 2006/12/31 01:21am 第 1 次編輯]
引用一下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資料
------------------------------------------------------------
輪蟲:海水輪蟲具有易消化水溶性膠體物、細胞內容物易流出的特性,是魚蝦幼生不可或缺的最佳餌料。養殖上常用的輪蟲種類有二種,一種較大型(L型),學名是 Brachionus plicatilis,另一種較小型(S型),學名是 B. rotundiformis,大型種在低水溫期出現,小型種終年可見,超小型種(SS 型)在高水溫期出現。
除了種株別不同而有大小的區別外,輪蟲的食物及生長溫度也會影響其大小。對大型及小型輪蟲而言,以周氏扁藻為餌的輪蟲體型最大,擬球藻為餌者次之,酵母為餌的最小。大型輪蟲可濾食 5 ~ 25 微米的食物,超小型種可濾食 2 ~ 20 微米的食物。因此粒子小於 25 微米的微藻、酵母、細菌、單細胞蛋白質、微膠囊飼料、藻粉、有機碎屑等均能被輪蟲濾食,其中以微藻的餌料效益最好。微藻中以扁藻、杜氏藻、衣藻、擬球藻及單胞藻等綠色藻類,及褐色鞭毛藻類的等鞭金藻對輪蟲有較好的增殖效果。
不同型輪蟲的增殖與適溫範圍也不一樣。超小型及小型種在攝氏 15 ~ 37 度可增殖,適溫是攝氏 28 ~ 33 度,屬高溫窄溫型。大型種在攝氏 5 ~ 35 度可增殖,適溫是攝氏 25 ~ 28 度,屬低溫廣溫型。
輪蟲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可活存在鹽度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六十 (part per thousand, ppt)的環境中,而以 10 ~ 20 ppt 時增殖最好。為了配合輪蟲的游泳力、食物消化率、轉換率以及綠色微藻的生長,則以 15 ~ 25 ppt 為最適培養鹽度。光照對輪蟲的增殖沒有直接作用,然而因光照可促進藻類的生長,因照光所促進成長的藻類種別不同,故光照對輪蟲的培養有正或負面的效果。
溶氧對輪蟲增殖的影響也因其大小而異,大型種在 2.3 ppm 溶氧以上時,其增殖率與產子數不受影響,但降為 0.9 ppm 時則不增殖;小型種在 0.9 ~ 6.1 ppm 之間不受影響,因此小型種的打氣適量即可。開放式戶外大面積培養輪蟲,不打氣或微量打氣可抑制橈足類的增殖,這是因為後者的需氧量較高。輪蟲在酸鹼值 pH 5 ~ 10 範圍內可增殖,以 pH 值 7.5 ~ 8.5 時的增殖最好。氨對輪蟲的活存率、增殖率及產子數均有不良的影響,因此高密度養殖時,必須注意氨的濃度。
近來研究顯示,環境菌相與輪蟲的增殖有密切關係,在增殖快速的培養環境中,有益於輪蟲增殖的細菌如 Pseudomonas 屬及 Acinetobacter 屬細菌所占比率較高,增殖不良時,不利於輪蟲增殖的細菌如 Vibrio 屬及 Flavobacter 屬細菌比例較高。在輪蟲培養池中也常見原生動物繁生,最常見的是纖毛蟲類的 Uronema 及 Euplotes 二種。原生動物的增加,一方面消耗有益輪蟲增殖的細菌,另方面又與輪蟲競爭生存空間,對輪蟲的增殖非常不利。
------------------------------------------------------------
可能沒什麼用不過還是參考一下
原文養殖石班第一期是用60微米的初生蚵礪
原文出處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5&popsc_aid=6
引用一下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資料
------------------------------------------------------------
輪蟲:海水輪蟲具有易消化水溶性膠體物、細胞內容物易流出的特性,是魚蝦幼生不可或缺的最佳餌料。養殖上常用的輪蟲種類有二種,一種較大型(L型),學名是 Brachionus plicatilis,另一種較小型(S型),學名是 B. rotundiformis,大型種在低水溫期出現,小型種終年可見,超小型種(SS 型)在高水溫期出現。
除了種株別不同而有大小的區別外,輪蟲的食物及生長溫度也會影響其大小。對大型及小型輪蟲而言,以周氏扁藻為餌的輪蟲體型最大,擬球藻為餌者次之,酵母為餌的最小。大型輪蟲可濾食 5 ~ 25 微米的食物,超小型種可濾食 2 ~ 20 微米的食物。因此粒子小於 25 微米的微藻、酵母、細菌、單細胞蛋白質、微膠囊飼料、藻粉、有機碎屑等均能被輪蟲濾食,其中以微藻的餌料效益最好。微藻中以扁藻、杜氏藻、衣藻、擬球藻及單胞藻等綠色藻類,及褐色鞭毛藻類的等鞭金藻對輪蟲有較好的增殖效果。
不同型輪蟲的增殖與適溫範圍也不一樣。超小型及小型種在攝氏 15 ~ 37 度可增殖,適溫是攝氏 28 ~ 33 度,屬高溫窄溫型。大型種在攝氏 5 ~ 35 度可增殖,適溫是攝氏 25 ~ 28 度,屬低溫廣溫型。
輪蟲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可活存在鹽度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六十 (part per thousand, ppt)的環境中,而以 10 ~ 20 ppt 時增殖最好。為了配合輪蟲的游泳力、食物消化率、轉換率以及綠色微藻的生長,則以 15 ~ 25 ppt 為最適培養鹽度。光照對輪蟲的增殖沒有直接作用,然而因光照可促進藻類的生長,因照光所促進成長的藻類種別不同,故光照對輪蟲的培養有正或負面的效果。
溶氧對輪蟲增殖的影響也因其大小而異,大型種在 2.3 ppm 溶氧以上時,其增殖率與產子數不受影響,但降為 0.9 ppm 時則不增殖;小型種在 0.9 ~ 6.1 ppm 之間不受影響,因此小型種的打氣適量即可。開放式戶外大面積培養輪蟲,不打氣或微量打氣可抑制橈足類的增殖,這是因為後者的需氧量較高。輪蟲在酸鹼值 pH 5 ~ 10 範圍內可增殖,以 pH 值 7.5 ~ 8.5 時的增殖最好。氨對輪蟲的活存率、增殖率及產子數均有不良的影響,因此高密度養殖時,必須注意氨的濃度。
近來研究顯示,環境菌相與輪蟲的增殖有密切關係,在增殖快速的培養環境中,有益於輪蟲增殖的細菌如 Pseudomonas 屬及 Acinetobacter 屬細菌所占比率較高,增殖不良時,不利於輪蟲增殖的細菌如 Vibrio 屬及 Flavobacter 屬細菌比例較高。在輪蟲培養池中也常見原生動物繁生,最常見的是纖毛蟲類的 Uronema 及 Euplotes 二種。原生動物的增加,一方面消耗有益輪蟲增殖的細菌,另方面又與輪蟲競爭生存空間,對輪蟲的增殖非常不利。
------------------------------------------------------------
可能沒什麼用不過還是參考一下
原文養殖石班第一期是用60微米的初生蚵礪
原文出處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5&popsc_a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