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螺旋藻屬藍藻門、藍藻綱、顫藻科、螺旋藻屬,顯微鏡下呈螺旋形。螺旋藻藻種主要來自墨西哥台庫斯湖的極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非洲乍得湖的鈍頂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當前螺旋藻產業在我國迅速發展,通過對螺旋藻養殖技術的不斷更新,生產成本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為水產養殖和水產餌料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螺旋藻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55%-70%,1克螺旋藻相當於1公斤各類蔬菜與水果的營養總和,並且含有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由於螺旋藻屬原生植物,無細胞壁,故人和動物的消化吸收率達75%以上。
螺旋藻之所以能廣泛應用於水產養殖,除了藻粉成本有所下降之外,更主要原因是:1、顆粒直徑小,通常藻體寬5-10um, 長200-500um。應用時往往在120目以上,藻粉投入水中時不易下沉,不易敗壞水質。2、螺旋藻不僅營養豐富,組成也均衡合理。γ-亞麻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促進水生動物繁殖與發育,提高成活率和幼體變態率,特別是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其主要成份β-胡蘿蔔素和葉黃酸,在水產動物體內被代謝成蝦青素和斑螯黃質,增色效果明顯,有效提高商品價值。同時類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在體內可隨時轉化成維生素A,能增強細胞韌性和自由基活性,從而增強對細菌及黴菌類疾病的抵抗力。Mikuton和Soin(1983年)發現,胚胎發育期間卵黃囊中的類胡蘿蔔素消耗量相當大,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則孵化率提高。
1、螺旋藻在蟹苗養殖中的應用

勝利油田勝大集團水產總公司,在河蟹幼體中投喂螺旋藻後觀察,水質保持良好,幼體變態率提高18.4%,培養時間縮短一天以上。湛江水產研究院1991年對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育苗研究發現,幼體生長發育比常規餌料快1-2天,幼體活潑。南通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試驗結論是螺旋藻作為開口飼料投喂的Z1幼體變態至Z2很整齊,且Z1變態至Z2的成活率提高14.2%,育苗時間縮短13%,育苗成本降低34.9%。江蘇賜百年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在啟東某育苗戶的水池中對中華螯蟹苗的試驗表明,螺旋藻粉完全可以替代輪、蟲及大部分豐年蟲,幼體體色深,個體略小,抗病能力強,成活率提高20.5%。

2、螺旋藻在對蝦養殖中的應用

全國各地螺旋藻用作對蝦餌料的報導最多,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試驗表明,螺旋藻粉能使蝦苗出苗量增加54.47%,每立方米水體增加效益近200元。同時抗病力明顯增強,培育全過程未使用任何任何抗菌素類藥物,未發現病害和細菌的大量繁殖。河北省唐海縣農業區劃辦兩年試驗證明,螺旋藻作為餌料在鰠伏期、糠蝦期效果最好,提高成活率8.3%-17.3,成本下降58%。北京農業大學試驗結果是:螺旋藻可以代替蛋黃、豆漿仁飼喂變態階段稚蝦,且比蛋黃、豆漿更能促進生長發育。日本東京大學學者Wen-Liangliao 等對斑節對蝦投喂含有3%螺旋藻餌料,其效果最佳,zcaxanthin(螺旋藻中主要的類胡蘿蔔素成分之一)已經迅速轉換成蝦青素。

3、螺旋藻在羅氏沼蝦養殖中的應用

貴州省水產研究所在廣西北海羅氏沼蝦育苗場進行試驗,發現投喂螺旋藻後10小時,在顯微鏡下從背面觀察羅氏沼蝦幼體,可見其胃腸內充滿藍綠色螺旋藻,顏色明顯區別於雞蛋、鹵蟲等飼料的顏色,表明螺旋藻已被羅氏沼蝦攝取。該試驗統計資料表明,螺旋藻+鹵蟲培育羅氏沼蝦鰠狀幼體的成活率為75.5%,比投喂雞蛋+鹵蟲的對照組成活率提高13.8%,從而改變了原來的單一的生產投餌模式。

4、螺旋藻在稚鱉養殖中的應用

江蘇金湖特種水產品苗種養殖的試驗場對同期孵出的3-5g稚鱉進行投喂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含0.9%-1.0%螺旋藻的餌料不易變質,投喂時不受氣候影響,不污染水質,既提高了鱉的成活率,規格又有所增加,且減少了飼料成本。

5、螺旋藻在鮑魚養殖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85年開始研製螺旋藻配合飼料,包括育苗、工廠化養鮑和海上籠養飼料,同日本飼料相比,我國螺旋藻鮑魚配合飼料耐水性好,稚鮑死亡率低,殼較厚,不易損傷。而且特有的殼色—墨綠色,接近野生鮑,更受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這種飼料成本只為日本飼料的一半。青島電廠用餘熱進行鮑魚越冬試驗表明,用螺旋藻飼料餵養,成活率由海上越冬的37.4%提高到85%,生長期延長5個月。

6、螺旋藻在觀賞魚養殖中的應用

魚的觀賞價值主要取決於魚的品種形狀和色澤的鮮豔度。在同一品種中,除水溫、水質、光照條件外,飼料營養體色更為突出,一般在餌料中添加紅蟲、磷蝦肉、小浮藻、人工合成的胡蘿蔔素等物質增加魚體色。螺旋藻體內富含類胡蘿蔔素,可在動物體內代謝為蝦青素(axtaxanthin),使體色更鮮豔。日本(神屋尋司,1982年)在70年代用螺旋藻餵養鯉魚、金魚、新月魚、羅非魚等,發現體色更增豔,生長繁殖能力增加。上海水產大學用螺旋藻餵養綿鯉60天,表明添加螺旋藻可以加強體表著色,隨著螺旋藻含量增加,魚體顏色更加豔麗,其中鮮藻泥餌料增色最為明顯,且綿鯉活力也隨螺旋藻含量提高而增強。

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天然飼料資源,螺旋藻在水產養殖中,尤其是水產育苗中的飼喂效果十分明顯。然而形成規模化、系列化的產品還不多,飼喂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我們相信,螺旋藻在飼料中應用前景將十分光明。
資料來源:中國螺旋藻網http://www.spcom.cn/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螺旋藻養殖技術簡介
螺旋藻是一種最古老的光合自養型微型藻,屬低等植物,因其體在顯微鏡下呈螺旋狀而得名。這種古老的海洋生物,喜高溫(25℃~36℃)、高堿(PH9-11)的生長環境,許多生物、細菌在這種環境中難以生存,而螺旋藻卻能生長繁殖。特別是它不僅營養最豐富、最全面、最均衡,是地球上名副其實的營養冠軍,而且高光效,適應性強,生長週期極短,繁殖極快,產量特高,人工養殖效益特佳,前景無比廣闊。
一、正確處理螺旋藻的生殖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養殖螺旋藻最重要的條件是光照、溫度、培養液和通風等。培養液的PH值、深度、流動、排氧及營養元素的合理供給,都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培養池應建在水質好、光照條件適宜、場地寬闊的地方;PH值範圍為7-11,最好是8-9;水深在0.2-0.3米之間;水溫18-38℃,最好在26-32℃。
二、選擇適宜的養殖品種
目前國內外生產上的主要養殖品種是鈍頂螺旋藻(原產於非洲乍得湖)和極大螺旋藻(原產墨西哥)。我國藻類學家在河北省黃驊縣沿海發現適於溫帶生長的螺旋藻自然變異品系,經鑒定為鈍頂螺旋藻品系6(S6);我國又從乍得引進鈍頂螺旋藻品系1(S1);我國還已培育出螺旋藻ST-6品系和鹽澤螺旋藻。這些品種(品系),都可因地制宜地予以選用。其中S6適合我國北方生長,而鹽澤螺旋藻則為適應高溫、鹽水和海水生殖的藻種。
三、從實際出發,採用不同的養殖方式
1.家庭養殖。可以選購“螺旋藻家庭培養儀”,也可自選搪瓷盆(最好全白色)或缸缽,但鋁盆不能用。養殖規模應以人年耗用螺旋藻量而定。如使用36釐米的臉盆,一名兒童需 12只,而1名成年人則需20只左右。
2.簡易養殖。主要是指設備簡單,養殖池可以就地取材,只要不漏水就行。池深30釐米,面積應盡可能地大一些,可按一個成年人1.5m2計。
3.天然湖泊養殖。螺旋藻原本是自然生長在鹹水湖泊中的原始藻,利用天然湖泊養殖是最原始、也是最經濟的生產方式。其對設備要求很低,只需在打澇和加工上投資,湖水的肥力可以由其自然恢復。但由於螺旋藻對光照、溫度、PH值等有特殊要求,不是所有湖泊都能養殖,而應通過實驗、研究,選擇適宜其生殖的湖泊(如我國雲南省程海湖等),進行養殖。
4.工廠化養殖。設備先進,規模宏偉,要求嚴格。當前,養殖池以跑道式橢圓形水泥池為好;養殖面積最好是1.5萬m2為一個單元。可採用開放式培養,也可進行封閉式生產。開放式培養是一種接近自然的生產方式,分淡水制、海水制,多數培養池都設計成可迴圈式,用攪拌機攪動,培養液的深度為15-25cm,以日光為光源和熱源。封閉式生產是指在一密閉的生物反應器內借助自然光或人工光照進行工廠化繁殖螺旋藻的一種生產方式。具體說來,又可分為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生物反應器)和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生物反應器)兩種方式。
四、切實掌握螺旋藻養殖的關鍵技術

螺旋藻需要的營養元素除氮、磷、鉀外,最大的需求量是碳源(CO2)。其主要營養鹽配方為小蘇打、食鹽、硫酸鉀、硫酸鎂、硝酸鈉、氯化鈣、亞硫酸鐵等。其生產過程:藻種培養池(原原種)→一級培養→二級培養→生產池→採收→沖洗→脫水→噴霧乾燥→殺菌→檢驗→包裝→入庫→藥品級、食品級(或脫水→自然乾燥→飼料級)。
五、螺旋藻敵害生物的防治
螺旋藻培養中出現的污染生物種類很多,危害最大的則是能在藻液中迅速大量繁殖的種類。如大型的輪蟲可直接吞食藻細胞,敵害生物分泌的代謝產物對藻細胞的毒害作用極大。對敵害生物應以預防為主,要嚴格防止污染,保持培養藻類的生長優勢和數量優勢,保持藻類的良好生長,並做好藻種分離、保存及供應工作;同時,也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可用過濾方法清除大型敵害生物,可用藥物抑制或殺滅敵害生物,還可改變環境條件抑制或殺滅敵害生物。(中安科技研究院 蘇濃 嶽森)
資料來源:中國螺旋藻網http://www.spcom.cn/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schindler在 2008/11/07 01:37am 第 1 次編輯]

藍藻爆發--化學農業的污染
8_9085_169.JPG

藍藻爆發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大量施用的化肥不能被農作物完全吸收,流失到水中,為藍藻爆發創造了條件。藍藻爆發對環境和人們的生活造成許多負面影響,而治理藍藻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可是,化學農業造成污染,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從下列統計數字,我們便可看到大量施用化肥在中國所帶來的環境災害:
- 中國是全球化肥投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僅2004年,中國的化肥用量就高達4,629萬噸,超過當年世界總用量的三分之一,居世界之首 。
- 中國超過85%的主要湖泊含有過量的氮和磷等化學成分,而在532條主要河流中,超過八成被過量的氮污染。
- 中國每年進入長江和黃河的氮中,分別有92%和88%來自化學農業造成的污染。
藍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藍藻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繁殖,在河流、湖泊或者海洋水面形成可見的水華,造成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的水中缺氧。水裡嚴重缺氧會使大量魚類和其他水生物死亡。這不僅僅影響了湖泊的正常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周邊的漁民也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某些藻類本身含有毒素,水中的藻毒素會危及我們的飲水安全。
2007年,太湖大規模爆發藍藻,無錫市自來水供應受到嚴重影響,一時間無錫超市的純淨水被市民搶購一空。當時,太湖的氮、磷化學成分超過一半是來自化學農業污染;此外,在雲南,滇池的營養污染物,超過一半也是來自化肥。
藍藻治理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在太湖流域,中國政府計劃投入1,085億元人民幣,以控制太湖營養污染物過量的情況;在雲南滇池,政府也計劃投入489億元改善水質。可是,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治理藍藻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我們不改變化學農業生產方式,藍藻治理週期將會被拖長,這些數字還將繼續大幅增加。
解決藍藻災害的方案
化學農業已經令中國環境蒙受巨大損失。綠色和平認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的化學農業,無可避免污染我們的水源和土地。中國政府必須向農民推廣生態及有機農業,並確實保證農民了解及實施,才能根治化學農業污染,遏制藍藻再次爆發,消費者才能安全享用無污染的食品。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網https://www.greenpeace.org/china/ch/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schindler在 2008/11/07 02:36am 第 2 次編輯]

中國藍藻爆發 過量化肥加重污染
8_9085_170.JPG

中國 — 在安徽巢湖等地,綠油油的藍藻漂浮在水面上,臭味瀰漫,魚類大量死亡,居民自來水都被熏臭,更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綠色和平查找出藍藻爆發的原因:化肥的高度使用,導致藍藻爆發事件不斷惡化。捐助綠色和平,讓我們推動中國農業不再依賴化肥,轉而採用符合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農耕作業,長遠解決藍藻污染問題。
綠色和平發表最新報告《化學農業污染與藻類水華成因分析》,指出大量排放氮磷污染物,為藍藻提供了『養分』,如果這種『養分』達到一定濃度,就可以在適宜的溫度下觸發藍藻大量增長。藍藻爆發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化學農業產生的氮磷污染。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的化肥不能被農作物完全吸收,流失到水中,為藍藻爆發創造了條件。
藍藻又稱藍綠藻,是一種生長於水中的浮游生物,由藍藻形成藻華,就是藍藻爆發。有些藍藻爆發是自然原因引起,但是絕大多數則是由人類活動所導致,尤其是化學農業污染、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中國水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化學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化學品所產生的污染。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中表明,中國25個主要湖泊的營養物濃度(全氮)顯示超標,而這些污染中有四成來自化學農業中使用的化肥。
藍藻爆發對環境和人們的生活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主要包括:
- 影響漁業活動:由於藍藻爆發時會阻礙陽光和氧氣進入水中,而且藍藻在夜間會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結果使水中的氧氣被大量消耗,使其它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如果藻華發生在海裏,就會導致海水缺氧,致使魚類、蟹類以及其他動物都無法生存,給漁業活動帶來嚴重影響。
- 有些藻類能產生藻毒素,這些毒素通過食物鏈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例如,如果藻毒素進入某些貝類體內,而人類隨後食用了這些貝類食品,便會導致神經疾病、失憶、癱瘓和/或腹瀉性貝類中毒。
- 經濟損失:藍藻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工資、工作時間、醫療費用和研究費用的損失。例如美國由於食用含有藻毒素的貝類中毒,平均每年需要支付大約四十萬到二百萬美元的醫療費用。治理藍藻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
鑑於這些影響,綠色和平主張中國農業不應再依賴化肥,而必須轉而採用符合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農業,才可長遠解決藍藻污染的問題。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網https://www.greenpeace.org/china/ch/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schindler在 2008/12/12 06:58pm 第 2 次編輯]

藍菌在ATS系統的應用
藍菌(Cyanobacteria)
種類:目前已知有2000多種
分布:淡水 海水 土壤
食物:所有的無機鹽類 磷酸鹽PO4 硝酸鹽NO3 氨NH4 等 和有機物
藍菌可以迅速分解水中的有機物 並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鹽類繼續利用(被藍菌分解的有機物和分解後的產物無機鹽類並不會回到水中)所以藍菌常出現在有機溶解物(DOM)高的水域
繁殖:每20分鐘分裂1次
一個藍菌細胞經過24小時的分裂後會產生2^72個個體
光照:我建議用白光就好了因為白光各種波長都有 而且足夠
供給有機碳源:供給有機碳源可以加速有機氮(DON)被藍菌利用 但是這並不是必要的
結論
在一個採用ATS系統的魚缸中 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會被硝化菌和藍菌利用 但是哪一種利用的速度比較快 我就不知道了 可以確定的是 ATS系統培養出來的藍菌會將有機污染物分解轉換成無機鹽類直接利用 這種攝食方式能夠大量減少水中無機鹽類的來源 一部分來不及被藍菌分解轉換的有機污染物會被硝化菌利用並轉換成無機鹽類 而藍菌也可以直接吸收無機鹽類 因此可以維持水質呈現低營養狀態!!
因為我對藍菌的認知很有限 所以內容非常簡短 沒有非常詳細的資料和實驗內容 但是其中有一些可以應用在水族箱中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魚友 這一篇的內容未必全是正確的 歡迎各位魚友能提供更新的資料!!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想問問康康大,藍菌藻種可在那裹找尋.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不需要特別採集 因為藍菌有2000多種 分布範圍很廣 可以在魚缸自然培養出來 使用自來水和天然海水都可以 使用純水的玩家 如果培養不出來 可以加入一點天然海水或是自來水 培養方式需要採用ats系統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玻璃缸上.溢流區壁上就很會長了.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schindler在 2008/11/14 11:04am 第 6 次編輯]

新設一個實驗缸 計畫採用ats系統 並記錄ats系統實際使用的情形以及水質數據
主缸:69*69*61cm
總高度:151cm
水量:300L
外觀
8_9085_171.JPG

全景
8_9085_196.JPG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schindler在 2008/12/09 01:24pm 第 7 次編輯]

因為sera no3試劑用完了 買了之後才發現 sera新出的no3試劑只能測到100ppm 只好換水稀釋 再丟紅蟲進去提高營養鹽 現在實驗缸中海水的no3還是超過100ppm
實驗缸
8_9085_3.JPG

測試劑
8_9085_2.JPG

NO3
8_9085.JPG

PO4
8_9085_1.JPG

SiO2忘記拍照了
ATS系統實驗
2008.12.09
08:44
NO3=100ppm (sera)
PO4=10ppm (API)
SiO2=3ppm (JBL)
PH=7.4 (API)
KH=5dKH (API)
Ca=400ppm (Red Sea)
培育板
8_9085_4.JPG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ATS系统,如果调理好水流(如潮汐频率、速度)、光照,那对系统的发挥,会有很好的功效;
另外,就是选择一些品种好的活石,对ATS的藻培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注楼主关于藍菌在ATS方面的进展。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用力 顶一下!希望看到后来的试验过程。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