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缸, 起源是國外的Refugium. Refugium一詞意指可提供庇護的場所. 原本Refugium的目的是要讓小生物有躲藏的地方, 讓他們得以繁衍. 牠們的幼蟲間接可提供食物給主缸生物, 也能用於分解主缸的有機碎屑. Refugium一開始是以碎珊瑚石或陶瓷環作為小生物的庇護所. 後來衍生以Caulerpa種的巨藻類為庇護材料. 同時利用藻類的吸收養分能力一兼二顧. 後來也有流行一陣子在Refugium種植水筆仔類的紅樹林植物. 但因為這類植物不喜歡砂質土壤, 因此也同時掀起一陣子用泥土為基材放在Refugium內.
離題了
我主要說的是, 我們要看藻缸發展史, 其主要的目的是繁衍微生物, 次要則是養分吸收. 藻缸裡的微生物不是靠水中的無機鹽類來攝取養分, 而是靠分解有機碎屑維生. 密集的藻類卡有機碎屑(汙泥)的效果完全不亞於放在洗衣袋內的陶瓷環. 有清洗過濾材的人都清楚一個月內的陶瓷環裡能夠洗出多少汙泥來. 這些緩慢被分解的汙泥又是DOM的主要來源. 而DOM雖然也是藻類的養分來源, 但DOM是24小時不間斷地被釋放出來, 而藻類吸收DOM與無機鹽則只會在其他條件也存在的狀況下才會進行 (光合作用需要光, 養分, 與二氧化碳)
ATS/AUS是藻缸的簡化版. 他們也能肩負微生物庇護所的功能, 同時也具有卡汙泥的效果. 有ATS的人應該很清楚每次要拿藻屏出來的時候有多少粉塵落回魚缸內. 刮下來的藻揉成一團時有多少的汙泥水會被擠出. 誠然, 有ATS的系統會逐漸感受到微生物增加. 越成熟的ATS系統, 每天都可以在白棉上找到不少的”蟲”.
我自己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ATS, 也有用過AUS, 甚至連Santa Monica公司一代二代的Surf都使用過. 我也曾經嘗試單獨以線藻與白棉作為唯一過濾養殖SPS, 為期一年半, 沒有蛋白機. 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 但我覺得我有過大部分各種過濾系統的使用經驗(有藻無藻), 比較能客觀地說ATS的好與壞.
我雖然嘗試過長期無蛋白使用藻類過濾. 但對於想嘗試藻類過濾的魚友, 我希望你不是打算將ATS/藻缸/AUS(後續以”藻缸”統稱)作為你的唯一過濾. 個人經驗下:
如果你要增加缸內的微生物多樣性, 藻缸是可勝任的. 但藻缸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遠不及一般主缸微生物的消耗速度, 因此藻缸只能是輔助, 而不該成為主系統.
如果你希望利用藻缸來過濾水中養分, 那麼必須先考慮到水中的有機碎屑要如何移除的問題. 有機碎屑是微生物的食物來源, 也是無機鹽類(NO3 PO4)的主要來源之一.經過微生物與細菌分解後, 一部分的碎屑會成為水中的DOM, 一部分的DOM再經過別的細菌分解後會成為無機鹽類. 一般海水缸都想要降低營養鹽. 降低NO3 PO4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降低有機鹽與DOM才是徹底解決低等藻孳生的道. 藻缸/ATS只適合做為輔助系統, 原因就是他對於有機碎屑沒有有效的移除能力. 單純以ATS為主系統的時候, 水常態性會比其他系統來的混濁. 混濁物則是各種碎屑, 大小都有, 除非你要將100%的水都經過0.5 micron過濾. 但對一般魚友來說這是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我會建議將ATS當作輔助系統, 不管你是要增加微生物, 還是要吸收水中養分, ATS都不適合當作主系統. 尤其是沒有蛋白機的話, 我更不建議使用ATS. 原因就是該好好思考要怎麼去除系統裡的有機汙泥. 白棉只能擋掉大顆粒, 小顆粒是沒什麼阻擋功能的.
不管你原本是用KZ, 柏林, 厚沙, 抽底沙, 逆抽底沙, 裸缸, 還是簡易抽. 汙泥與碎屑的清除應該是你的重點. 過濾系統應該要把這些汙泥當作主要清除對象. 其他對汙泥沒什麼作用的工具只能是輔助, 不應該作為主過濾.
若是FO缸, 以上請跳過